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台酒主观上当然不会刻意追求这样的效果,但是由于其工艺、品质等诸多特殊因素,却决定其客观上的数量有限,因而弥足珍贵。从1915年巴拿马获金奖开始,到新中国诞生的1950年,茅台三家烧房当年的产量也非常有限。从1951年到2000年的50年间,茅台酒产量才发展到年产5000吨。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在成都对当时的贵州省委书记周林(仁怀人)说:茅台酒要努力搞到一万吨。多年来,贵州各级党政领导及茅台酒厂的历届领导班子都作了不遗余力的奋斗,各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令人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2.
闻熙 《当代贵州》2006,(24):62-63
这是一组如几何裂变式的企业经济发展数据,它展示了国酒茅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核心竞争力——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含税)突破50亿元,实现利税31.51亿元,缴税金20.46亿元,人均利税达44.18万元,总资产逾105亿元,茅台酒的产量、销售量分别上升到12450吨、7150吨。与2000年相比,分别了增长了209.4%、274.4%、337.04%、233.63%、223.87%、130.68%、61%!尤为引人瞩目的是:2006年头5个月,茅台酒销售凸显前所未见的“供不应求,全线告缺”旺势;上市公司“贵州茅台”的业绩连年直线飙升,成为沪、深两市的“第一高价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卷起了一阵接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贵阳市白云区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以其蓬勃发展的经济成为一匹世人瞩目的“黑马”。在建国50周年前夕,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白云区的发展历程,以这个缩影也可概略了解贵州半个世纪的成就是多么巨大。解放初期的白云区,经济凋零、百废待兴,全区仅有酒坊11家、榨坊6家、碾房10家;小煤窑25座,年产原煤5000吨左右,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商贸业仅有沙子哨70多户农家兼作生意。1959年,随着贵州铝厂的兴建,揭开了白云区现代工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并由此带动了区办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到197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118亿元…  相似文献   

4.
理论结硕果三年翻番姜开文从1991年底到1994年底,我们莱芜钢铁总厂的钢、铁、材产量,分别由55万吨、59万吨和30万吨,提高到102万吨、86万吨和66万吨。基本上在三年里翻了一番。按销售收入我厂在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排序,三年前移了42个位...  相似文献   

5.
2002年,诸候纷争的中国啤酒行业。中国民族酿酒工业的集大成者———国酒茅台经过三年的潜心打造,终于揭杆而起,“啤酒中的茅台”,以全新的身世拉开了在强手如林的中国啤酒市场演绎又一出品牌征服市场好戏的惟幕。此番茅台酒出击啤酒市场,是茅台集团精心谋划的结果,对“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的茅台品牌的延伸与张扬,早就是集团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篇章。1915年,从贵州仁怀县茅台镇送出的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征服所有评委,一举荣获金奖。从此,茅台酒名满天下。茅台酒与英国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  相似文献   

6.
正在关于红军长征的众多故事当中,有一个红军战士们用茅台酒洗脚的"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于成为茅台酒的神秘传闻。那么,红军战士究竟有没有用茅台酒洗过脚呢?朱笠夫编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写道:"开始发现这酒坊的士兵,以为‘沧浪之水可以濯我足’;……可惜数缸美酒,已成为脚汤。"读罢这段文字,似乎红军战士用茅台酒  相似文献   

7.
正红军长征路经茅台镇,战士用茅台酒洗脚,是风传甚广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很多回忆录里都有论及,例如,《耿飚回忆录》里就有这么一段描写:"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里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们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便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萧劲光也在回忆录中写道:"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  相似文献   

8.
朱剑红 《共产党人》2006,(15):33-33
生产能力五年增长两倍多“十五”期间,我国铁合金工业迅猛发展,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铁合金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共有铁合金生产企业1570家,生产能力2213万吨,比2000年的700万吨增加两倍以上。2005年,铁合金产量1067万吨,国内消费量930万吨,出口量174万吨,进口37万吨。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40%、30%和30%左右。  相似文献   

9.
茅台酒世博获奖 1915年2月,为了庆贺巴拿马运河即将开通,美国在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当时的中国,政局动荡,战乱绵延,但当权的北洋政府仍指示以农商部为首成立专门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同时要求各省征集物品参展。据有关文献记载,那次展会中国的送展的展品多达10余万种,总重1500余吨。展会结束后中国获得各类奖章1218余枚,其中,份量最重的应属来自边远之乡的茅台酒金奖。  相似文献   

10.
肖杰  蒙珺 《当代贵州》2010,(18):130-131
1985年12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在详细听取了“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鉴定成功的成果汇报后,亲笔挥毫书写了“祝贺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鉴定成功——酒中珍品”的题词。  相似文献   

11.
<正>一百年间,茅台酒产量从区区几吨上升到4万吨,向世人捧出的佳酿香飘寰宇,成为中国一张亮丽名片。始于秦汉盛于当代的茅台酒,从贵州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展示中国绵长深厚的酒文化的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鲜明标识。1915年2月20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揭幕。中国政府首次组织众多国货漂洋过海亮相世界大舞台。一大批来自我们神秘东方国度的产品获得各个等次奖项(据史料共有1000多种产品获奖),让饱受苦难的中国大放异彩,茅台酒作为这些获  相似文献   

12.
蒙珺  肖杰 《当代贵州》2010,(20):78-79
被称为"易地茅台"的珍酒,源于197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茅台酒要发展上万吨的指示。1975年10月,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正式投料进行探索性生产。历经10年酿制,试制酒获得了评审专家"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的评语,由此,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鉴定成功。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1,(4):F0002-F0002
2010年开滦集团原煤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大幅增长,出现了可喜局面。全年产煤6087万吨,比“十五”末增长118.80%,;精煤产量1503万吨,比“十五”末增长114.71%;营业收入93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54.22%;2010年完成利税42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辉煌历程的50年。这50年,贵州与全国一样,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古以夜郎国传名,今以茅台酒著称的贵州,是一个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宝地。解放以前的贵州,人们知之甚少,被戏称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不毛之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地瘠民贫,生产力水平十对低下,人民生活极为贫困。1949年,全省14164万人口主要生活在贫困的农村,从事工业的劳动力不足万人一全年粮食产量不到3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等伟大诗人的饮酒诗篇早已传诵千古。然而,谁能想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与著名的茅台酒也有一段动人佳话。  茅台酒的产地茅台镇,属贵州省的仁怀县。1935年3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翻深山穷谷,越高崖陡壁,来到了仁怀县。  茅台镇位于赤水河边。赤水河水酿成的茅台酒饮誉中外,在1905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曾荣获金奖。茅台镇上有好几家酒厂与作坊,红军经过时,酿酒作坊的门都闭着;但从门缝里往里看,仍可看见屋内成排的大木桶和盛酒的酒缸,“酒香扑鼻而来,熏人欲醉”(成…  相似文献   

16.
山东水泥厂(简称“山水”)一直很出名。这个厂始建于1972年,建有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55万吨。但从1977年正式投产到1989年的13年间,平均年产量只有十几万吨,在全国67家重点水泥企业的排行榜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年年垫底。虽更换11任厂长,但个个回天乏术。“‘山水’没救了,换谁都一样”,企业也由此背上了“老大难”称号。但是自1990年之后,人们不得不以惊奇的眼光打量“山水”: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产量增长10倍,达到250万吨,实现利润、利税年均增长118.6…  相似文献   

17.
尚潭 《党建文汇》2005,(4):48-48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美国产煤近10亿吨,但煤矿安全事故中总共只死亡27人,实际上连续3年来,美国煤矿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都低于30人,每百万吨煤死亡人敷在003以下,为什么美国煤矿能实现“高产量低伤亡”?美国矿业安奎与卫生局特其经验总结为“成功三角”,构成这“三角”的三边分别是执法、培训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过去十年,国酒茅台被誉为中国白酒的奇迹。正是在茅台酒等名优白酒引领下,中国白酒迎来“黄金十年”,尤其是酱香型白酒成为市场追捧、资本追逐的焦点。如今,中国白酒彻底颠覆“夕阳产业”论断,在全球市场持续放量,重新缔造中国优势传统产业在国际舞台的形象与话语权。而茅台正是中国白酒产业走向国际的领军品牌,今天茅台酒广泛吸引全球消费者的已不仅仅是其中华名片彰显的文化价值,更是其不断攀升涵盖面越来越广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两会期间,贵州省一位政协委员讲:在贵州省公务接待中,已形成“非茅台酒不喝,非茅台酒拿不出手”的潜规则。据保守估计,该省招待费光喝茅台酒一年至少要花掉50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06,(11):76-76
巫山县是煤炭资源大县,煤炭地质储量4.7323亿吨,煤炭企业79家,从业人员约6000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在主管部门巫山县电力煤炭局的顽强拼搏下,近几年来,该县原煤产量从2002年的8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153.9万吨,增幅达92%;税费收入从2002年的38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5160万元,增长了13.5倍,占2005年全县本级财政收入的40%。煤炭产业历时三年迅速崛起,成为巫山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