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志祥 《传承》2009,(20):36-3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法哲学的视野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丰富人权价值涵属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深蕴法治思维的法哲学方法论。分析科学发展观作为方法论的法哲学意义,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一次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法哲学的视野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丰富人权价值涵属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深蕴法治思维的法哲学方法论.分析科学发展现作为方法论的法哲学意义,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一次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只有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09,(9):42-43
上官丕亮在《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载文《科学发展观的宪法保障》指出,一、我国宪法包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宪法依据和直接保障。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内容,我国现行宪法都有相关的规定,这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直接的宪法保障。二、宪法规定的重大事项由人大决定的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策保障。决策是各项工作的第一环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在决策环节实行民主决策、制度决策,纠正在实践中一些重大问题由党委或政府直接作出决定而不提交人大讨论的做法,必须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将重大事项(包括重要建设项目)交由同级人大讨论决定。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整体性视野下探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科学性和价值性有机统一的整体性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理论内容与方法有机统一的整体性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和谐与斗争有机统一的整体性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一般世界观与方法论集中体现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集中体现于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理论的协举方法论角度,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创新、逻辑结构及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提出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领会要点,是变"对立性统一"为"协举性统一"。这是从哲学方法论上突破两极对立思维的束缚的起点,也是继承性发展辩证哲学的重点,更是创新性完善辩证哲学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重要论断是从哲学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考量科学发展观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本文从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手段、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六个方面论证了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杨琼 《传承》2014,(3):56-57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评价是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科学发展观价值关系的现实结果或可能后果的反映与认知。评价形式包括普遍的个人评价、社会舆论评价和权威评价;评价标准是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客体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非一种封闭的静止联系。价值评价必须综观这一过程的整体和趋势,遵循主体、实效、综合和发展等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书摘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1):17+58+82+106
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范进学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本书对美国法学界和法律司法界关于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基本流派和基本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总结与评述,包括:"麦迪逊两难"之消解,宪法解释方法论之辨思,罗伯特.博克的原意主义方  相似文献   

11.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谨 《岭南学刊》2004,1(4):25-27
科学发展观既是发展认识论,也是发展方法论。它是一种辩证否定的发展观,是全面系统的发展观,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刘英 《新东方》2007,(12):32-35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做了深刻揭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文明活动是一种进取性和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因而发展构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的目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最高价值追求,因而以人为本构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越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大》2013,(10):46-50
设立宪法临督机构,起草过程中曾经考虑过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设立直属全国人大的宪法委员会;第二种是设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的宪法委员会;第三种是设立与全国人大平行的宪法委员会,由富有威望的人组成,类似于法国的宪法委员会。根据彭真的意见,秘书处这次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不设宪法监督机构的方案;一是设立宪法  相似文献   

14.
王如东 《前进》2010,(9):29-30
<正>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作为领导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善于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以提高实践科学发展的实效。一、正确处理上和下的关系,做到上行下效,上下结合,在联动中抓落实上级和下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上级指导下级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面向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科学发展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国具体实际,对发展观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多次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作出过重要阐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方针。这些论述表明,我党对科学发展观指导意义的认识,经历了初始、成熟以及深化三个发展阶段。从实践、理论与方法论三个层次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包含着三重意蕴:从实践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思想,是应对时代挑战、科学指导实践的战略决策;从理论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观,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根本归属。  相似文献   

17.
谭琳 《中国妇运》2009,(2):18-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结合妇女研究工作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自觉地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融为一体,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方面把握妇女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标志党的统筹兼顾方法论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兼顾方法论发展的思想产物。统筹兼顾方法论由《论十大关系》创立,初步形成以“兼顾”为核心的方法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标志形成以发展为核心,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南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内在关系的统筹兼顾方法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新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中国共产党统筹兼顾方法论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9.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 ,它所追求的宪法秩序是一国法律秩序的基础和核心 ,是保障人民主权、实现宪政的基本价值目标。宪法秩序作为一种社会秩序 ,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 :一是基于人们对一定社会规律的认识 ,通过制定宪法而形成的一种协调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宪法上的秩序 ,它是理性追求的体现 ,即应然宪法秩序 ;二是通过各种宪法手段对现实的宪法关系进行调节 ,在宪政实践中形成的宪法秩序 ,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秩序 ,即实然的宪法秩序。宪法秩序的实现是指应然宪法秩序向实然宪法秩序的转换过程 ,是一种存续的状态。但是 ,理性追求和现实存在之间经…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依据,主要对科学发展观内部结构中的发展认识论、发展方法论和发展价值观等要素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