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江西是革命老区,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区,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正值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始终坚持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着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不断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努力开创江西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时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在科学分析我国灾害形势的基础上,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江西:召开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座谈会3月23日,江西省减灾办、省民政厅召开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研究讨论了省减灾  相似文献   

4.
<正>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和新要求。2015年5月和2016年7月,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处于重要转型期和发展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江西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讲话精神,顺势而为、高位推动、先行先试,探索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努力开创基层综合减灾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将以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引领,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是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习总书记强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防灾减灾救灾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处于重要转型期和发展机遇期。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根本遵循。2016年12月19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是指导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对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进一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新时期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实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并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习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又贴近现实、内涵丰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将以总书记讲话为指针,全面提升全省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改革,构建防灾减灾救灾统筹协调新格局。2017年11月10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经省委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正式印发实施。文件就深入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0.
2月21日,2017年全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扎实做好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讲话,会议总结回顾了2016年全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解读,对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部署和2017年防灾减灾救灾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现将顾朝曦副部长讲话内容摘编刊出,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3日,江西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座谈会在南昌召开,江西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李小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7月28日唐山重要讲话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精神,强调要充分认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民政部救灾司救灾捐赠(综合)处有关负责同志应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是革命老区,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革命老区,对江西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重要要求。江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精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始终坚持以习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任务新要求为根本遵循,全面认真落实民政部工作部署,着力健全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0日下午,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会见了新任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罗伯特·格拉瑟一行。黄树贤向客人简要介绍了中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黄树贤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推进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江西结合本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通过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十项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试点等举措,努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发表重要讲话,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飞速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在持续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正>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事业视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获得大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试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防灾减灾救灾统筹协调新格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点贵州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在成功应对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工作实际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防灾减灾救灾在管  相似文献   

18.
正一、深刻理解灾害综合风险监测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害风险监测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害风险监测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调研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相似文献   

19.
正岁序更新,继往开来。一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新部署,全国民政救灾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战略部署,防灾减灾救灾事业迈入新时代,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扬帆启程。  相似文献   

20.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29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2016年7月28日赴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专门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2017年6月24日、7月11日,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