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黎辛 《党史博览》2014,(12):52-53
正杨刚是出名的女报人,新闻成就凸显在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新中国成立后,她从《大公报》到《人民日报》,其间被周恩来看中、重用,并引荐给毛泽东,后来被任命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2.
书评     
正《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李萱华,1951年生于重庆,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重庆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世纪50年代初,李萱华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北碚文学组组长,北碚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顾问。80年代初,李萱华开始从事地方志编撰工作,在全国几十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张问陶诗选注》《北碚诗词》《梁实秋与雅舍》《嘉陵江小三峡》《卢作孚文选》《小陪都传奇——抗战北碚的文化大气象》等20多部作品。  相似文献   

3.
衡元庆 《红岩春秋》2014,(10):47-49
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留下了众多的抗战历史文化遗迹。重庆《大公报》报社旧址位于渝中区李子坝正街102号(原李子坝建设新村),即是其中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记录了当时大后方新闻媒体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往事。报馆3次被炸仍坚持出报《大公报》于1902年在天津由英敛之创办,是世界上现存历  相似文献   

4.
很显然,抗战文学是重庆一地文学研究的优势课题,所以这里会有与此相配的研究中心,会有专门的刊物,今天也才会借沙坪坝、北碚这样的抗战纪念地来开这个会."抗战文学"研究史,是与它的研究对象相伴发生的.同时期的评论文字不必说,连综合型的断代文学史在抗战结束不久也即产生了.1947年蓝海(田仲济)的《中国抗战文艺史》出版(2010年9月有台湾的繁体字本面世),八万字虽仅仅描述了一个文学时段的轮廓,却铺下了半世纪以来抗战文学研究的学术基石.后来的"抗战文艺"概念,从这样的一些研究中延续下来,包括1937年前的东北沦亡文学、流亡文学,淞沪战争的文学,"战争及与战争相关的文学"自然一直都在专门家的视野之内.而我们今日所面临的,是中青年一代的学者郁不具备抗战经历,甚至已没有了一切战争的亲历,他们已经主要是依靠历史的资料来辨别历史的真面目.一方面,抗战文学研究的深化有待于资料的进一步挖掘与整理,有待于对它们的认识的加深、加宽:另一方面,最早的"抗战文艺"概念自身在经过长时期的检验之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提醒着我们注意新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2,(10):56
李麦宁(1922-),开阳县人。生于北京,我省的现代文学作家。其兄为中国近代著名诗人、艺术家李白凤。1936年滞留贵阳,抗战爆发后颠沛于湘、桂、黔等地,与熊佛西、端木蕻良等南迁文化人士交往。回筑后,以教书为业,业余写诗并从事翻译,出版过诗集和散文集。1946年,创办贵州文学史上第一份诗歌刊物《离骚》,翻译介绍过裴多菲、波德莱尔和阿·托尔斯泰等诗人、作家。  相似文献   

6.
广东抗战文化宣传是华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南》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抗战文化的机关刊物,具有浓厚的统一战线色彩。《新华南》在抗战文化宣传策略上兼具合作性与斗争性、政治性与文艺性、国内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特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华南地区宣传"团结抗战、打败日本,肃清汉奸,建设新中国、新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为华南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筹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我受命联系抗战文学方面的学者.抗战八年,若上溯到"九一八"事变,在通常所说的现代文学30余年中,抗战文学近乎"半壁江山".然而,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关于抗战文学的叙述与评价,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应有的历史地位仍有不小的距离.目前拥有五千之众的现代文学队伍,抗战文学研究者为数不多;在260余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抗战文学史著作不足十分之一;大学本科、硕十、博士论文选题中,抗战文学也算不上热门.于是,我想在自己的发言中分析这个问题,也对研究偏少的情况提出批评.但是,在准备发言稿时,我文思滞涩,难以成文,我忽然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8.
宝藏 《党史纵横》2006,(2):34-37
马加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马加考入东北大学,开始创办革命文学刊物《北国》。“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并主编《文学导报》。1938年,他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并出席了中国文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战争前夜,主编《晋察冀日报》副刊,以后跟随干部队返回东北,在北满参加土改。解放后,马加先后出任东北作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政协辽宁省第六届委…  相似文献   

9.
<正>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选定重庆作为战时首都,重庆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的中心。随之,一大批的文化机构、文化名人、文化青年纷纷奔赴重庆,或创办期刊,或迁渝出版,或在渝复刊,重庆成为战时中国出版期刊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较为出名的有《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抗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这一时期,一些重庆本地出  相似文献   

10.
黎辛,原名郭有勇,博古(秦邦宪)研究专家,编辑家,文艺评论家。1920年出生,是当年博古的部下,曾任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编辑,新华社随第二野战军战地记者,中共中央中南局《长江日报》副总编辑,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长兼中南大行政区文化局代局长、代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中国作协整风领导核心小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艺术家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出版专著十多部,1987年从中国艺术家研究院离休。透过本文,读者可从一个独特的视域了解博古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正美术副刊是抗战大后方美术运动与新闻联手的产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内容,短小精干的宣传方式,反映抗战大后方美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深受人民大众喜爱。《救亡日报》的美术副刊,从抗战大后方美术的两支先锋队伍——漫画和木刻着手,积极宣传抗日,为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救亡日报》的抗战宣言《救亡日报》于1937年8月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发表已经60年了。60年来在《讲话》及后来“二为”、“双百”等一整套文艺思想指引下,我们的文艺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经验教训都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新世纪社会主义文艺如何前进?回顾和反思当年晋察冀文艺的光辉实践,对更好地理解党的文艺思想、促进新时期文艺事业的创新发展,颇具意义。 (一) 晋察冀文艺始于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  相似文献   

13.
《钟山》杂志社和《文艺争鸣》杂志社在1994年联合推出“新状态文学特辑”,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何谓新状态文学?现将有关论述评介给读者。 新状态文学是90年代的文学。90年代将结束一个世纪而开始一个新世纪,90年代中期的文学处于文化的转型变动之中,它书写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所导致的人的生存和情感的当下状态,无论是“与往事干杯”还是渴望未来,都是通过呈现当下状态来体现。它表现为一种自然流动的状态,打破了以往主题表现的寓言模式,具有一种无意创新的创新意向,超越  相似文献   

14.
浅论副刊     
一、关于副刊概念的异议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新华词典》:“报纸上刊登新闻体裁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如文艺副刊等。因与报纸的主体(即新闻和评论版)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名”。从上述权威的解释看,副刊的概念是不准确的,造成了人们的认识上的混乱,其错误有三:一曰对象上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25):70-70
从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看,文学可视为文化的象征性表述,是对文化的聚焦,也是对文化的放大。故此,诗歌往往可以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表征。如唐诗之于盛唐,宋词之干两宋,《荷马史诗》之于古希腊民族。在这样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毛泽东诗词就是他那个时代中国人心中的文化丰碑。沙先贵著的《毛泽东诗词文化解读》一书重点从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情...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李奕萱 《理论学刊》2006,(9):117-119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加上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是传播新文学最为得力的四种副刊,被人们称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其中,《晨报》副刊以它鲜明的“问题”意识,与其他进步副刊一起开创了影响中国文艺副刊近百年的优秀传统:以艺术的方式传播思想、提供新知、开启民智,保存和承传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晨报》的前身是《晨钟报》,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进步党的机关报。1918年12月,《晨钟报》改组《晨报》出版。《晨报》在第七版专刊登载小说、诗歌、小品文和学术讲…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中国抗战胜利 6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 67年前,即1938年7月, 365位义勇军在广东南澳岛上与日寇血战的悲壮事件。陈诚曾代表政府向中外记者作过介绍,武汉《大公报》誉之为“南澳抗战精神”。在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孤岛喋血中, 殉国者逾265人。今撰其中为国捐躯首要七壮士传,以悼忠魂。  相似文献   

18.
郝明工 《红岩春秋》2012,(5):157-160
1937年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在大后方形成了陪都重庆这一文学中心。在重庆,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在50种以上,而且涌现了一批包括《抗战文艺》在内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抗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它们的出现,标示着陪都重庆大后方文学中心地位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9.
2009年7月27日至28日,中国宁夏(中卫)枸杞·硒砂瓜节在中卫市隆重开幕。来自香港大公报社、新华社、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导报》、《南方都市报》、《宁夏日报》等全国30多家媒体记者走进中卫市茨园和硒砂瓜基地开展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一座城市的气味。 如同《茶馆》之于北京,《长恨歌》之于上海,《边城》之于凤凰。无论时光怎样流转,世事怎样变幻,一座城市都应散发她文学的光芒一正因如此,在高楼和GDP崛起之外,重庆需要一次文学的远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