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竞争性领域中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吸引各方面投资,加快发展"。可见,在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不是退出,而是在适当条件下,要加快发展。但是,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有人却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而不应该与其他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竞争。特别是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国企改革要"抓大放小",以及国有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方案,就更有人误解,以为国有经济要退出竞争性行业。他们认为,适宜国有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是公用事业、公共福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2,(4):25
不久前,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2030:建设一个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把国企改革的讨论引向高潮。而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的报告发布会遭遇所谓独立学者杜建国"踢馆",也显示出对于国企改革,当下中国存在着异议乃至对立的状况。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张维迎表示,国有企业已成为未来中国成长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他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在经济领域上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二是土地的私有化;三是金融的自由化。此番言论与世界银行的报告一样激起争论。"私有化"是否是国企改革的唯一出路?是否会带来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中国国企改革究竟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这是深化国企改革要达到的总目标。搞好混合经济是一个大政策,但要有效防止有人借此揣私货、黑货,借改革化公为私谋暴利,就必须把握一个总政策,即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公开透明,就要坚决破除"神秘主义",把改革的"暗筐"变成"玻璃筐",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让黑腐行为无处藏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跨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既全面深刻,又富有创意。其中,《决定》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措施中,第一次提出"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国企改革理论的一个新突破。首先,"有进有退"体现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推进国企改革的原则。《决定》在阐述国有企业存在问题时,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降"等,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国有企业效益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即微观经营机制僵化,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二是缺乏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多年来,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都毫无保留地上缴国家了,而现在却要背负沉重的债务,并要支付大量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等,在进入市场等价交换的环境和条件均等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产品成本显然要比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成本高得多,这是效益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国有经济布局分散,导致国有企业资产实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是现阶段,究竟是急需完善竞争环境还是推行产权改革,一些经济学人、理论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回顾及问题的引出  相似文献   

6.
金里伦 《先锋队》2012,(14):36-37
强大的中国需要强大的企业。国有经济还要承担更重大的使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但不能轻言"退出",而且应当进一步做强做优,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近来,有一种主张认为,"国有经济应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似乎这么一退,国企改革就能到位,民营企业就能获得更大发展。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很容易将企业改革和发展引入歧途。针对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以及国有企业活力不够、效益下降等问题,中央明确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全国率先推进国企改革的省份之一,我省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备受社会关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导向""坚持分类监管",在此基本原则的指引下,我省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近日,在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是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严重问题,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关系改革的成败,因此,要深入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从而提出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在告别短缺经济,面对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部分企业越来越暴露出其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能耗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当前,人们对国企改革献计献策,普遍认为,大家在呼吁国企改革应加强制度创新的同时,还应该把较多的目光投向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于国企改革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以后,众多经济学家提出国有资产退出整个竞争领域的战略调整方案,似乎国有企业由于所有制的缘故,注定缺乏活力,难以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其实,十五年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表明,旧体制是导致国企发展停滞的根本原因。而旧体制的最大弊端是束缚了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国有企业至今依然处在困境之中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人的积极性、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一点,最集中的就表  相似文献   

11.
南平是福建国有企业数量较多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松绑放权、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租赁、打破"三铁"、股份制等一系列改革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分析了南平市深化国企改革的做法和成效,指出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南平市深化国企改革的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市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艰辛探索。特别是96年以来,南平市紧紧抓住列入优化资本结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商投集团")党委始终抓住国企的"根"和"魂",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将党的建设与企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国企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了企业规模和利润连续7年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随着供给侧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破解"僵尸企业"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可以认为国企改革是执各个战略举措的"牛鼻子"。法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有经济比重最大的经济体,本文考察法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和经验,结合我国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尊重历史、立法先行、分类管理、避免人治以及工会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正深化国企改革是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这一讲话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划定了红线、明确了底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1.有助于端正员工的政治方向。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利益上的不协调;同时,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使东西文化相互激荡  相似文献   

16.
<正>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五失"青少年的出现,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阶段性社会现象,是在现实条件下因部分家庭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社会组织未能及时提供支持、国家未能完全履行其保护职责,以牺牲青少年权利为代价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五失"青少年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问题青少年",他们的生存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教育缺失、管教  相似文献   

17.
有人称,公车改革是继农业改革、国企改革之后经济领域中的第三项重大改革.此论虽有"渲染"之嫌,但就其推进难度而言并不为过--农业改革"一夜春风",国企改革"瓜熟蒂落",而公车改革则命运多舛,十几年来雷声大、雨点小,偶尔飞起的"出头鸟"无不承受唇枪舌剑之苦.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恐怕在今后全面深化改革中也不会动摇。但应当注意到公报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这显然是为了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国有经济改革是绕不开的。对于国企改革,比如引进民营资本,有些民营企业徘徊,担心制度不完善,出现"玻璃门"与"弹簧门"事件,民资进去或许会血本无归的情况,这就涉及到国有企业自身要加快现代企业建设,逐渐摆脱行政色彩。国企的领导人不能够总是扮演企业官员的身份,政府也不能再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9.
前线文库     
《前线》1998,(4)
前线文库再就业工程关系国企改革成败2月14日,朱基在天津考察再就业工作时指出,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朱基说,当前出现的下岗职工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就不能...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新时期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举措等进行全面部署。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根本要求。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深化国企改革,实质是保护好、使用好、发展好国有资产。通过改革,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既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