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始终立足于对传统哲学"抽象的人"的批判基础上,是以"现实的人"为价值指归的新人学。这种新人学,体现在马克思思想演进的批判逻辑中,也体现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的生成逻辑之中。正是这双重逻辑的展开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实践基础的总体性的人学变革。  相似文献   

2.
洪波 《探索》2007,1(3):141-143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从哲学的高度说清“人”。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凤 《党史文苑》2008,(9):66-69
马克思人学思想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论、人的生存论、人的发展论.人的社会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重要任务;人的实践存在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学思想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论、人的生存论、人的发展论。人的社会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重要任务;人的实践存在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人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的人学观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的区别,在于马克思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最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全部理论的出发点,也是他的人学思想的出发点,它实现了人的本质观的真正变革.马克思实践人学观的崛起,开拓了一种新的人学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我们正确地掌握人同世界的整体性关系,科学地确立人在世界中的应有地位和使命,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程春萍 《世纪桥》2009,(24):60-61
人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的人学观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的区别,在于马克思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最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全部理论的出发点,也是他的人学思想的出发点,它实现了人的本质观的真正变革。马克思实践人学观的崛起,开拓了一种新的人学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我们正确地掌握人同世界的整体性关系,科学地确立人在世界中的应有地位和使命,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逻辑起点的准确定位是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已然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形成了以价值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价值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建构思想政治价值理论体系的哲学范式。然而"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存在事实上和逻辑上的问题与缺陷。回归逻辑起点的内涵及其规定性,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野,"现实的人"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感化人的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其人学基础。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社会性本质、人的个性、人的能力、人的需要本质等。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有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是西方的人学思想,虽然西方的人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但是由于脱离了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他们的人学思想陷入空想。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确立了实现人的自由的最高价值目标。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5,(12)
马克思扬弃了旧哲学人的本质观,科学阐述了"类本质"和"现实的人"的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人学思想从超越抽象的人本主义转向到实践唯物主义;从"类本质"到"现实的人",再到"共同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向,马克思不仅从哲学上关注和回答了人的现实问题,而且在人学思想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这对我们消解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原子化"趋势,确立"类意识"的价值吁求,促进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1843-1846年间的著作中,集中的探讨过人的本质问题,并依次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以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这些经典论述为他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颖 《求实》2008,(12)
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正是把人的需要理论作为了自己哲学的"世俗基础"和"存在基础",阐明了人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方式的特殊性,认为人的解放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从自然、他人或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主地掌握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使外界成为"为我的存在",不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而且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最终实现人的自由活动的本质需要,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论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的人学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的高度统一。要想科学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地回答"如何认识人"的问题。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对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本体与认识的同一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燕 《世纪桥》2009,(23):44-44,67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区剐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本文从对人的科学界定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中,系统地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陈燕 《世纪桥》2009,(21):44-44,67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区别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本文从对人的科学界定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中,系统地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代人学研究的现实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中,系统地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区别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理论内容博大精深,择其灵魂和精髓在于以下几方面:(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感性的活动”或“客观的活动”;(2)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理论的出发点;(3)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实践: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卞清霞 《世纪桥》2009,(17):54-55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的生存本性,也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诸多本质属性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和规定的。因此实践成为人的根本,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核心范畴是实践。而且,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西方传统人学思想的超越过程。更对现今社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卞清霞 《世纪桥》2009,(18):54-55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的生存本性,也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诸多本质属性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和规定的。因此实践成为人的根本。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核心范畴是实践。而且,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西方传统人学思想的超越过程,更对现今社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消费蕴涵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无限丰富性,然而,对消费的完整阐释绝非经济学本身能够做到的,必须上升到形而上层面才能揭示其本真。马克思人学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从马克思人学的视角审视消费,把消费置于人的需要、本质、存在和发展的层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消费无非是人的需要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确证,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呈现,其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消费主义的出现,在消费与人之间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双向解读逻辑,是拓展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发展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思路,促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和质量提升。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对我国高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剖析和解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