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我国阶层分化与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学峰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2):78-81
目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最核心内容是社会阶层分化.清醒认识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认真分析转型时期我国阶层分化对执政党社会整合的挑战,积极重构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已成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伴随社会的结构变迁和阶层的不断分化,当代中国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收入差别扩大化、阶层矛盾尖锐化的趋势,这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行社会整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现实课题。要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对其社会整合功能进行准确而合理的定位,即以塑造合理的阶层结构为根本目标,以维护社会公正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宫敏燕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59-63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步伐,农民阶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分化,由此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如何在城镇化背景下科学、合理、有效地分析农民阶层不断分化的事实,并能有效整合农民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不仅关系到农民阶层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能否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稳定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3):66-72
土地流转可分为村社自发土地流转和政府推动的土地流转,二者具有不同的发生逻辑,并对农村社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用城郊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去论证非城郊农村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合理性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一方面,大规模土地流转对大部分农民有利的农民权益论调,从现实经验来看并不成立。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将危及农村整体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推动土地大规模流转,使土地集中到少数"种粮大户"手中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的论调,同样经不起现实检验。只有通过土地自发流转形成的耕种中等规模土地的"中农阶层"才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及其发展趋势正在和将要重塑转型后的中国社会模型,它不仅涉及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利益追求、政治参与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范式变动,而且也必然影响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因此,认真研究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执政党社会整合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阶层分化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对于保证新世纪执政党领导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联根式流动:中国农村人口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的隐蔽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人口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产业流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人口对于生存机制变迁的理性反应。中国农村人口之所以在实现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同时难以实现身份流动,既有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阻滞,也有农村流动人口自身理性选择的原因。这种农村流动人口的"联根式流动"现象具有隐蔽性,对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市民权利建设、乡村治理实践以及农村改革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求我们转变政策思维以应对流动社会的到来,同时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余练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3):73-79
来自湖北中部地区的调研经验表明,农村阶层分化基础上推行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对于农村不同阶层有不同的影响。总体来讲,处于经济收入中上层的外出经商阶层和举家务工阶层就短期而言是受益的,但从长远来看,举家务工阶层也存在失地的担忧;处于中下层的务农为主的兼业阶层、务工为主兼业阶层和村庄贫弱阶层的利益则在不同程度上受损。这样的土地流转方式使"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固化了农村阶层结构。另外从村庄整体来看,大规模土地流转并未增长村庄总体收入和整体福利。由此,对于大规模土地流转,政府部门应该谨言慎行。 相似文献
8.
焦玉玲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5):74-78
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参与,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社会各阶层成员,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益整合机制、阶层共生机制、空间发展机制来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最大范围内凝聚共识、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10.
杨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不断分化成职业取向、利益关系、社会关系、政治态度等差异极大的不同阶层。农民阶层的分化给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带来了新挑战,主要是党在农村执政的阶层基础如何定位的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制度设置如何定位的问题、执政党的农村政策设计如何定位的问题,以及农村基层组织的构成如何定位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在考虑农民阶层分化因素的前提下,坚持有利于执政党政权基础巩固、农村整体稳定与维护大多数农民利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在从一个利益相对均衡的社会步入一个利益分化比较严重的社会。严重的利益分化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加强社会整合,通过强化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发挥中间组织的社会整合作用、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4)
社会阶层分化推动社会结构从身份到契约、由刚性到弹性的转变,促进了民主和法治建设的进程。但由此带来的阶层结构发育不良、底层社会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增强、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等问题,必然对马克思主义认同产生影响。对此,应从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弱势群体扶持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加以应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社会各阶层民众,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党对社会的有效整合是党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多元化、复杂化会对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形成一定的挑战,需要优化我国政党制度社会整合功能。探讨当代利益群体多元化与优化我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的逻辑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先红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4):10-16
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党建社会基础发生了多次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农村党建工作主要倚重贫农阶层,其对党员的考核以政治标准为主。改革开放后,农村党建工作开始越来越多地吸纳农村经济精英,依靠"富农"群体,经济因素在党建工作中的角色与地位日益凸显。近十多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和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中农阶层,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农村党建社会基础经历从贫农——富农——中农的变化,既应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使命相适应,同时也要和农村在我国现代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担当的功能关联起来。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应该以社会标准为主,将中农群体更多地吸纳进入党内,以促进和维系农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转型以来,中俄两国的社会中间阶层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整体上分析,中国的情况比俄罗斯要好,基本原因就在于俄罗斯利益分化的速度,相对于中国利益分化的速度而言要更迅猛,而其利益分化的程度,相对于中国利益分化的程度而言也更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中俄两国转型的最终取向以及各自所选择的体制转型模式的不同使然. 相似文献
16.
调整社会政策培育中间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维斌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4):5-9
一个庞大而稳定的中间阶层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中间阶层的发展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阶层规模偏小,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培育中间阶层需要改革就业、教育、权力与资本获得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限制,健全社会流动机制,调整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化与整合语境中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分化意味着既定和谐的打破或社会矛盾对立性的增强;整合意味着新和谐的建立或社会矛盾的协调和统一。在社会分化及整合的语境中,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各种社会矛盾关系和谐或相对统一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逐渐进入了向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结构呈现高速度、大规模的变迁。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势必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转型期,应调整社会结构,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原有社会阶层产生了新的分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应策略是:调整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公正;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严振书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2):102-106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过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阶层分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路径特殊,二是起点低,三是过渡性较为明显,四是不平衡性的广泛存在。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渐次加快和深度发展,农民阶层分化还越来越表现为两个总的向度:一是大量农民在不断转化为非农产业劳动者;二是传统农民在向现代农民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