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是对一切反革命罪犯和其他刑事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机关。”这一规定从阶级本质和职能作用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劳改机关的性质和任  相似文献   

2.
<正>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劳动改造罪犯的理论与实践,阐明我国关于罪犯人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政策,是当前理论界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劳动改造,是我国的一个特定的法律用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是指劳动改造机关以生产劳动为手段,对罪犯实施的一种改造活动,即通过生产劳动的途径改造罪犯。广义是指劳动改造机关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制度。我国《刑法》第4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劳动改造。"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罚、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送达监狱或者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劳动改造作为我国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改造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劳动改造机关能否准确有效地对罪犯实施惩罚、改造,充分发挥其人民民主专政职能,达到高效率而精确运转的要求,极大地影响着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效果、良好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如何适应当前全国汹涌澎湃的改革潮流,改革劳动改造机关的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是摆在劳动改造机关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劳动改造机关是依法对一切罪犯执行惩罚和改造的机关。法律是劳动改造机关进行工作的根据,也是惩罚改造罪犯的锐利武器。因而,恪守社会主义法制,严格依法办事,是劳动改造机关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义务。建国以来,随着一九五一年镇反运动后劳改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党中央及时地为劳改工作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七日经由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用法律的形式把这套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这是各门科学相互区别的根据。劳动改造法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当然要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它是以劳动改造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科学。这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就使劳动改造法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区别开来。劳动改造法学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劳动改造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为了弄清劳动改造法学的对象,首先就必须明确什么是劳动改造法。劳动改造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戒部分,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它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劳动改造罪犯的方针、政策、制度、方法等一切法规的总和。换句话说,它是规定劳动改造机关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劳改工作的重点应该摆在哪里?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劳改工作的重点仍然应摆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上面,特别应加强对青少年罪犯的教育改造,将他们改造成对四化建设的有用之材,这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劳改工作的重点要摆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上,这是由我国劳改机关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改造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是对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机关。”我国劳改机关的这种性质  相似文献   

7.
<正> 劳改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它既是对罪犯执行刑罚的机关,又是对罪犯实施改造的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明确规定:对罪犯实行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各地劳动改造机关,正在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决定,在密切配合公、检、法等政治机关开展这场政治领域的严重对敌斗争的同时,严格对罪犯的惩罚管制,  相似文献   

9.
一、惩罚与矫治罪犯是一(?)的系统结构我们在研究惩罚与矫治机构对罪犯所产生的效应这一问题时,必须摒弃静止、孤立的方法,而取代以系统的分析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惩罚与矫治罪犯的系统结构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结构。该系统结构大致有下列几种元素所构成:第一,国家揭露罪犯犯罪事实的机构——公安部门,它履行侦查和预审的职能;第二,国家控诉罪犯罪行的机构——检察院,履行对罪犯起诉的职能;第三,国家对罪犯进行审判的机构——法院,它履行对罪犯进行审判并定罪量刑的职能;第四,国家矫治罪犯的机构——劳动改造部门,它在履行对罪犯进行惩罚的同时,主要的还通过劳动改造对罪犯加以矫治。这几个要素,构成了国家惩罚与矫治罪犯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0.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是我国劳改工作的方针。这个方针,是我们党和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改造社会、改造人类及劳动创造世界的原理,结合我国劳动改造罪犯的实际情况,并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和长期实践检验而制定的。它的基本精神是:劳动改造机关在对罪犯实施劳动改造过程中,要把将罪犯改造成为新人的政治任务放在第一位,把劳动生产的经济任务放在第二位。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9月28日同阿尔巴尼亚内务代表团谈话时,明确指出劳动改造机关的主要任务是改造罪犯,他  相似文献   

11.
<正> 劳改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在广大劳改工作干警和劳改法学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的扶育和培植之下,正朝气勃勃地茁壮成长。劳改法学的各门分支学科,也陆续问世。这就使得劳改法学不断丰富发展起来,在这些分支学科中,罪犯劳动改造学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笔者想就这门学科的产生条件,意义及其研究对象等问题,谈点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有助于这门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一、罪犯劳动改造学的概念和产生条件罪犯劳动改造学是以劳动改造机关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劳动改造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劳动改造的理论依据、性质、特点、规律、原则、实施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工作,成绩卓著,经验丰富.然而,由于理论研究工作的薄弱,至今尚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轮廓不清,概念模糊,落后于现实斗争的需要.尤其是劳动改造问题本身,更是亟待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作为一种改造手段的、狭义的劳动改造,作一点教育学意义上的探讨.一、劳动改造的概念和性质关于劳动改造,历来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劳动改造,泛指劳改机关执行刑罚的全部工作(惩罚管制、管理教育、生产劳动、生活卫生等);狭义的  相似文献   

13.
来信过去,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案件,一直是由劳动改造机关立案侦查。现在,刑事诉讼法公布实施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一款“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监狱和劳动改造机关应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适应改造罪犯工作的迫切需要,笔者建议立法部门制订一部完善的、符合我国宪法精神和其他基本法律规定的改造罪犯的法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 (一)重新制订一部改造罪犯的法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立法课题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对改造罪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这部《条例》是在三十一年前制定的,三十一年来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条例》中有的规定同刑法有关规定已不符合,有的规定已经过时,特别是《条例》对有关罪犯改造的若干重要问题,例如各类改造机关的职责权限,罪犯在改造期间的法律地位,改造机关同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5.
监狱性质和职能由主观意志和客观要求相结合而定位。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主、客观因素,我国监狱的性质和职能的定位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监狱法》的颁布实施,使监狱性质由异化到纯化。我国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对罪犯实施惩罚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对罪犯实施改造和矫正的机构。国家赋予监狱的职能应是准确执行刑罚、对罪犯实施惩罚、对罪犯实施改造和矫正。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劳动改造罪犯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认真总结劳动改造罪犯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劳动改造罪犯的理论,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社会价值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对青少年犯适用管制刑的意义几十年来,我国的劳改机关对判刑收监的罪犯实行劳动改造,使他们弃旧图新,重新做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监狱劳动改造毕竟是相对封闭的,与社会隔离的,加之旧的设施和矫正制度不完善,越来越暴露出改造青少年犯的不足,甚至有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劳动改造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早出现的法律部门之一。还在一九五四年九月政务院即公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三十多年来,劳改机关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劳动改造条例》,有力地组织罪犯投入劳动改造,  相似文献   

19.
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历史使命。劳动改造能够减少犯罪,将罪犯改造成为新人;劳动改造是教育改造不可缺少的实践基础;劳动改造的实施既是对罪犯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也是对罪犯进行行为矫正和技能培养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减刑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已判刑的罪犯施行劳动改造政策过程中的一种革命的创举。它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刑法的革命人道主义。实践证明,对劳动改造罪犯适用减刑制度的结果,对推动罪犯努力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