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连续剧《李林》中的女主人公李林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归侨抗日女英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指示过要写出《李林》。李林1916年生于福建闽侯县一户姓王的农民家里。因家贫过继给厦门爱国华侨商人李瑞奇为女,取名为李秀若,尔后随父移居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就读于李瑞奇带头集资兴办并任董事长的“中华学校”,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她耳濡目染荷兰殖民者“专制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女英雄李林,原名李秀若,一九一六年出生于福建龙溪(注),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爪哇,当时爪哇为荷兰殖民地,荷兰殖民主义者对爪哇人和华侨的专制统治和残酷压迫,给李林留下深刻而永不磨灭的印象,幼小的心灵里总是想着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团结?为什么情愿受人家的压迫统治不会反抗? 一九三○年,十四岁的李林回到了祖国。入福建集美中学求学。她酷爱文  相似文献   

3.
面对祖国破碎的山河, 李林在作文中立下了 “甘愿征战血染衣, 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12月,出生于福建漳州,幼年随养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在养父创办的中华学校,她目睹了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残暴、骄横,在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不屈的性格。14岁时怀着对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栏目播出了抗日氏族女英雄——李林的事迹。这位福建爱国华侨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5月26日,我们采访了李林烈士校友抗战老同志张连。“李林是我集美校友,是爱国华侨,从印尼回来的。她是打日本鬼子的女英雄,敌人都怕她,牺牲得十分壮烈。”张老激动地对我们说。采访结束时,张老从书架上拿出他用红蓝铅笔划注得密密麻麻的一本《李林英雄传》赠送给我们:“你们要宣传像李林这样的英雄人物!”本刊再次刊登抗日英雄李林烈士的事迹,广大读者从中可以一睹这位抗日民族女英雄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唐越 《党史文汇》2014,(7):F0004-F0004
正李林烈士陵园位于朔州市平鲁区。李林,女,原名李秀若,幼年被侨眷领养,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后进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国民师范学校举办的军政训练班学习,任第十一连(女兵连)中共党支部书记。1938年春,任整编后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独立第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屡建战功,贺龙元帅称她是"我们的女英雄"。4月25日,日、伪军对晋西区进行第九次大"扫荡",晋西北晋绥边地委、第十一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被包围在平鲁县东平太村,为掩护机关干部及群众突围,李林不顾身孕,率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12)
<正>李林,福建尤溪县人,1915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被侨眷领养,侨居印度尼西亚。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残酷统治,激发了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1929年回国后,进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3年冬,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立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铮铮誓言。  相似文献   

7.
正李林(1915—1940),原名李秀若,女,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福建龙溪人。14岁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之后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九一八事变后,李林挥笔写下《读〈木兰辞〉有感》一文,誓言"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到山西雁北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曾任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秘书主任、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8.
辛林原名胡庆麟,广东人,生于1922年;抗战前在北平华光女中读书。卢沟桥事变后,她积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宣传和慰问29军等活动,受到了最初的革命洗礼。北平沦陷后,她随家人先后到广州和国民党大后方,曾在四川某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音乐,擅长弹钢琴。不久她参加新四军,在文工  相似文献   

9.
半年前,一个傍晚的时候,我们接到了一封充满洋溢热情的信。我们非常欢喜,因为是大家久已熟识的女英雄李林同志写来的。李林同志她不仅是牺盟会的优秀会员和有才能的领导者,而且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女共产党员和妇女同胞的光荣代表和模范。李林同志曾经在这封信上作了一个自我的介绍,同时,她并说要继续和我们通信讨论各种妇女工作。不料最近传来一个惊人可怖消  相似文献   

10.
正李林,1896年8月23日出生,湖南邵阳县东乡湾泥渡(今邵东县牛马司镇明亮村)人。1918年8月,堂兄李笏山资助李林去法国勤工俭学。办完手续后,李林于保定留法预备班学习期间认识了到校演讲的毛泽东和蔡和森。1920年1月,李林在巴黎与李维汉、李富春发起成立工学励进社(后改名工学世界社),开始追求真理寻找出路。1923年,李林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9月22日,李林在中共旅欧支部的安排下,离开巴黎前往苏联,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军事。1925年8月,李林与王一飞、聂荣臻、  相似文献   

11.
三位李林李林(1896—1931),湖南邵东人。1911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后入家乡宝庆中学读书。1919年10月31日,李林与李维汉、李富春等在上海乘宝勒茄号邮船去法国留学。1922年6月3日,由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发起成立旅欧少年共产党,他是"少共"的骨干。1924年9月,李林与聂荣臻等27人离开巴黎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从苏联回国后,李林被派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工作,担任国民  相似文献   

12.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妇女团"里的"假小子"离休前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胡真一老人,1920年出生,老家是奉天省凤城县胡家堡子,七岁时随父母走北荒,来到吉林省林口县(今属黑龙江省)后刁翎镇落脚。胡真一从小性子刚烈。她十二岁  相似文献   

13.
炫公 《湘潮》2006,(11):7-9
我认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老舍夫人胡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至今我还收藏着胡青生前亲笔写给我的30多封书信。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在胡青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就是周恩来对老舍的关爱和他们之间的交往,而且总是强调说,周恩来对舍予的关怀,“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件大事。”交往始于抗战之初对于老舍的人生转折来说,1938年和1949年周恩来两次有关老舍的举措是两个关键。“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  相似文献   

14.
唐越 《党史文汇》2010,(5):F0002-F0002
2010年4月26日,是著名归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牺牲70周年纪念日,中共山西省委在李林战斗和长眠的地方——朔州市平鲁区李林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纪念大会,缅怀李林烈士.弘扬李林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纪念大会进行时,大雪纷飞。天地同怀。  相似文献   

15.
传奇式的民族女英雄,归国华侨李林同志,是抗日战争中一员英勇善战的骁将。她率领骑兵,驰骋在雁北抗日游击战场上,奇袭顽敌,频频取胜。日伪曾悬赏重金要购买她的头颅,贺龙同志在一次会议上热情地表扬她说:“欢迎你,我们的女英雄!听说鬼子听了你的名字都害怕呢,了不起!”一九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在粉碎日本侵略者对我雁北抗日根据地的第九次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妙序品鉴李惠斌刘海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是我国第一所美术学院的创办者,曾为支援国内抗战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一些城市举行义赈画展,把自己作的大批书画义卖,筹集了50万大洋.通过当时华侨总会悉数汇回国内,作抗战之需。卫988年,年逾九旬的刘海...  相似文献   

17.
慧年因脑血管病变突发,而突然逝世,离我们而去了。由于她走得突然,我们这些和她长期相处的老朋友们无不感到十分惋惜和惆怅。迄今她的音容仍不时地萦回在我们的记忆中。 慧年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而奋斗毕生。早在抗日战争前的民主运动和救亡运动中,她在南京就参与了孙晓村、王昆仑、曹孟君等中上层主张抗日救亡的进步分子的活动。其后在抗战高潮时期的武汉和抗战中后期重庆的艰难岁月里,她在坚持抗战、争取进步的斗争中,是妇女运动和民主运动的中坚分子和活动核心分子之一。 我知道陆慧年这个大名是在沈兹九主编、在武汉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一、抗战胜利后福州进步报刊的初步中兴福州历为福建省的文化中心,报刊作为文化活动的一种方式,在其发展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然因抗战爆发后省会被迫迁往内地永安,其间又曾两度遭到沦陷,而使当地早先蓬勃旺盛的报刊活动在总体上“陷入一片沉寂,迥异于战前”①,尽管尚有少量报刊仍在坚持战斗,但总是萧条了7年之久。于是福州报刊活动,才有了抗战胜利后再度中兴的艰巨任务。但是,抗战胜利之初福州报刊业的复兴却有着良好的条件。首先是随省会迁回了一大批编辑及印刷力量,提供了人力及物资的必备条件。其次,国民党当局在策划内战阴谋的同  相似文献   

19.
李林,原名李秀若,女,一九一六年生于福建龙溪。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尼爪哇。一九三○年回国,先后求学于福建集美中学、上海爱国女中、北平民国大学。“九、一八”后,积极参加了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六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为拯救民族危亡,投笔从戎,赴太原参加军政训练班学习。一九三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香港的抗日救亡运动和香港的抗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特殊的战绩。她孤悬华南敌后,坚持抗日武装长达八年,得不到来自外界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这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和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