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民法院在审理专利案件时,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现状,适度从严把握等同侵权原则的适用条件,合理确定等同侵权原则的适用范围,防止等同侵权原则的过度适用,防止不适当地扩张专利权保护范围,损害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是指技术特征之间的等同.在进行等同判定之前应当先以司法政策为指引,结合个案案情确定合理的宽严标准.具体判定时应当首先对技术特征作准确划分与解释,然后严格遵循“三基本一无需”规则逐一对比.对于功能性特征应适用特别法则.方法专利的等同判定也存在特别之处.在符合禁止反悔规则、特意排除规则、捐献规则、不保护现有技术原则的情形下,等同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判定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适用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淑珠 《法学》2006,(8):153-160
最早由美国法院提出的判定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其设立初衷是为了避免被控侵权人通过对专利进行非实质性修改来逃避专利侵权责任。等同原则理论的发展、最新动向,以及其具体判定方法,值得我国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借鉴。在借鉴的同时,为避免等同原则的过度扩张而损害公众利益,判定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在我国的适用应受到若干限制:等同侵权的认定要受“禁止反悔原则”和“全部要素原则”这两个法律原则的制约;在进行等同侵权判断时,除“功能—方式—效果”三要素标准外,应增加一些辅助判断方法;应采用侵权行为发生日为等同侵权判定的时间标准,使专利权在保护期内获得一种动态的保护。等同原则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适用基础存在诸多问题,应从统一分散的法院审判体制、制定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的专利系统法律原则,等同原则在保护专利权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以实现公平为其最终目的,是一项世界性的法律准则。我国专利法中并没有明确的等同原则规定,但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将其确定为判定专利侵权的司法准则。等同原则在国外法律系统中规定较为成熟,应积极移植、借鉴先进经验。将等同原则适用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审判时,应注意判断主体、侵权时间标准等问题,要做好等同原则立法完善以及适用限制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微 《法制与社会》2014,(13):63-64
等同原则是专利审判适用最为频繁的原则,但由于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其适用标准、限制、程序等问题,使得我国的专利审判实践难以统一。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明确等同原则的适用标准、灵活利用限制适用等同原则的相关制度、掌握适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的基本步骤提出完善等同原则适用的相关对策,以期促进等同原则的发展,提高专利案件的审判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专利侵权辩定中,会碰到不少技术方案对比的过程,专利技术、被控侵权技术、自己专利、公知技术在不同案件中会出现两两对比或三者对比的情况,但是这些概念及相关等同技术可能会不断发展变化,导致对比时产生不确定性。本文认为解决方法主要为两种:一是明确时间界点;二是确认专利侵权判定原则适用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美国的专利司法制度及其变迁,结合美国的专利司法制度探讨美国专利侵权判定中的重要标准——等同原则的产生及其适用以及美国法律中关于等同原则适用的新司法判例。论述了美国专利司法实践的背景原则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文中对比美国的做法,简单的介绍了我国专利司法实践中关于侵权判定的等同原则的适用标准以及变化,并立足我国国情,论述了我国当前专利司法实践中有关侵权判定的做法的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在专利侵权判断中,应适度从严把握等同侵权的适用条件,合理确定等同侵权的适用范围,防止等同侵权的过度适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中,涉及等同性范畴侵权的案件占有相当的比重,本文就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的判断中的适用及在司法实践中对等同原则的限制等作出阐述及分析,然后再分析了该原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完善办法,以期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专利权作为一种垄断权,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划分,在专利权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适用不当会使得专利权的范围模糊不清,行政机关对专利确权的公信力也就随之丧失.本文对比中美禁止反悔原则,择其优更新我国禁止反悔原则适用的条件,即采用“可专利性”条件并赋予法官相应的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论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原则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世辉 《河北法学》2007,25(12):160-165
专利是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依法保护专利权、制裁侵犯专利权的行为,首要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对是否为专利侵权进行判定."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的一项重要原则.然而,该原则的合理适用被中外专利、司法界喻为"专利诉讼中最富挑战性的难题",对"等同"的认定产生偏差将导致该原则在适用中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司法的社会效果和司法的统一性.即力图对等同原则这一在国内外专利侵权判定中长期争论的问题再作一思考,以期对等同原则的科学适用和进一步完善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产品是指专利申请日之前在国内外未公开出现过的,与已有产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产品;判断是否"同样产品"应由原告举证,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被告举证;判定是否侵犯专利权,应坚持专利有效原则、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等进行分析判断,将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物(行为)的相应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比;侵权产品的利润一般是指营业利润,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赔偿额.  相似文献   

13.
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原则的适用将专利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权利要求的字面含义之外,但如果专利申请人对其保护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将其他变换技术方案特意排除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外,则不能将变换技术认定为等同技术.这一规则就是“特意排除”规则.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都通过判决确立了“特意排除”规则. “特意排除”规则兼顾了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我国应明确确立“特意排除”规则,作为限制等同原则适用的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14.
等同原则与公知技术抗辩的交叉和冲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家蔚 《知识产权》2004,14(2):32-36
"等同原则"和"公知技术抗辩"是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已得到普遍认同的两个重要原则."等同原则"适用时所涉及和针对的不是争讼的整体技术方案,而足技术方案中的某个或某些具体技术特征间的替换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泽吾 《科技与法律》2004,11(4):99-101,88
整体等同理论与全部技术特征原则的选择适用是适用等同原则必须考虑的问题。两者均有其产生渊源和发展沿革。但由于其方法论上的局限性,这两种方法皆易于导致错误的判断结果。两者的结合使用既能实现经济上的效率,也可达致法律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专利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具有一般知识产权的全部法律特征,在一般知识产权侵权判定中普遍存在的相同原则和等同原则自然都适用于专利侵权判定。但与版权和商标权等其它知识产权相比,专利权还具有许多独有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独有的特征,使得在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相同原则和等同原则带有许多特殊性。一些人由于对专利权的这种特征认识不足,对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中的一些问题的产生疑惑。  相似文献   

17.
当被控侵权物再现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时,如果被控侵权物与专利技术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是以与专利技术实质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与专利技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功能或效果,则被控侵权行为人可凭借逆等同原则,否认相同侵权指控。我国应当认可逆等同原则,作为被控侵权行为人抗辩相同侵权指控的手段,以完善专利侵权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电路功能专利所强调的特征是其功能,因此其专利构成要件也着重构成的功能。实践中只要被控侵权物构成的功能与专利构成要件的功能相同,不管被控侵权物构成要件的下位电路线路的设计和专利构成要件的设计有何不同,都会被判定因其功能相同而等同。因此,电路功能专利在侵权的判定上,有利于专利权人对等同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德国法院对专利等同原则的适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判例表明,专利的等同保护范围应该及于与权利要求记载的构成虽有差异但又实质相同的技术。德国法院在专利等同原则的适用上建立有积极的等同适用标准与消极的等同适用标准。其中,发明技术思想的实质含义要件、置换的联想容易性要件和现有技术抗辩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专利制度的完善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演进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莫过于‘等同原则’的适用”。12002年度美国影响最大的知识产权案———Festo公司诉SHOKETSU金属制造株式会社案,更使其成为关注的焦点。连近期广受国人关注的号称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第一大案———思科诉“华为”案,恐怕最后也不得不援引等同原则。2等同原则(DoctrineofEquivalents)是美国法院在专利侵权的审判实践中提出来的一项原则。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美国各级法院的众多判例扮演着等同原则的诠释者的角色,通过一系列判例确立了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地位。3梳理这些经典判例,了解等同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