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台声》1994,(10)
今年是梅兰方先生诞辰100周年,叙述这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戏剧大师一生的15集电视连续剧《梅兰芳》最近在北京开拍.梅兰芳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角表演艺术家.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他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空前的继往开来、独树一帜的重要作用.他自幼父母早亡,经历了勤奋成功和艰难辛酸的漫长岁月,几度辉煌,几番忧患,几经战乱,几历离散,一生富有戏剧性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2.
还是在1993年盛暑的8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梅兰芳先生的“关门弟子”胡芝风女士,应邀来南宁讲学和授徒,笔者有幸拜访了她。在闲谈中,当  相似文献   

3.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5月9日第一次登上成都舞台,以一曲《霸王别姬》,赢得成都观众大声喝彩。 梅葆玖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小儿子,排行老九。他10岁随父学艺,60年代初主演梅派剧目,是现在唯一能演梅派各种剧目,表演正宗梅派戏的人。尽管梅兰芳生前曾培养了不少京剧人才,但真正的弟子却是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京剧艺术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离开我们已有42年了,他的爱国家、爱民族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富强建功立业。值此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记者近日采访了梅兰芳先生的儿媳——中国梅兰芳研究学会秘书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屠珍教授。年已70高龄的屠珍教授仍精神饱满,她向记者敞开了记忆大门……一屠教授于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精通英、法两国语言。毕业后她被安排到外经贸部当英、法文翻译。1961年梅兰芳先生去世,梅家上下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梅兰芳生前对子女关心备至,屠珍将公公的爱国敬业精神视为…  相似文献   

5.
大师,陨落!     
《台声》2016,(10)
正这个春天,注定带着悲伤。"沥血梨园桃李九州芳盛德永存,仙姿香韵美誉四海传无愧大师"——26字挽联,浓缩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一生。当我们还来不及从梅葆玖先生的离世中抽离,蓦然发现,这段时间里,太多文艺界大师离我们远去,这怎不让人黯然神伤。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对舞台眷恋和不舍先失京剧界"梅派掌门"梅葆玖,后送走"程派脊梁"李世济,让很多戏迷观众感到痛惜。李世济,1933年5月生于苏州,长于上海,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  相似文献   

6.
梅兰芳先生(1894—1961)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享誉海内外的戏剧艺术大师。在长达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精心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舞台艺术形象,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还是我国最早将京、昆传统艺术推向世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就带着京剧名作去美国巡演了。第一站是世界繁华大城市纽约。纽约观众见多识广,眼光高,除却巫山不是云。但他们不熟悉梅兰芳,不知京剧为何物,媒体报道也吞吞吐吐。可当梅兰芳第一场演出落幕时,观众沸腾了,逼着梅兰芳一次又一次谢幕。几乎一夜之间,梅兰芳热遍全城。梅兰芳和他的京剧,包括他的"手式"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元月11日晚,在天当中国大戏院举行的“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俊英喜收弟子杨丽萍暨专场演出”,吸引来千余位热爱河北梆子的观众,其中的许多人是慕刘俊英之大名而来的昔年追星族,他们渴望重睹曾经名震全国剧坛的这位“小百花”如今的风采。那天,自退休后不常登台表演的刘俊英,应台下观众请求,兴致勃勃地演唱了河北梆子名段《大登殿》,她使用的是比一般专业剧团高出一个调的D调,单从调门就显示出她宝刀未老艺术青春依旧,她那清脆甜美的歌喉、婉转动人的旋律,把人们的遐思引回到几十年前“小百花”的时代,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苟灌娘的舞台形象……  相似文献   

9.
罗英 《观察与思考》2002,(10):21-23
<正> “茅威涛戏剧工作室”,是我国第一个以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民营企业。它经营特殊的文化商品。虽然产品生产的过程非常艰难、纷繁,但往往是一些艺术精品,并且涉及甚广,如京剧、话剧、音乐剧、越剧、歌舞剧等。前不久,浙江省文化厅向“工作室”定购了5个剧目。这在国内还是一件新鲜的事。观察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工作室”创建初衷已是下班时间了,记者一直在等待采访“工作室”的原始创建人——茅威涛。在长廊,我听到越剧唱腔,声音似乎熟悉。办公室的朱小姐向我解释这是我们茅团长在练声,她经常这样……她的唱腔,勾魂摄魄,曾一度倾倒无数观众,难怪听来熟悉。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13,(7):F0002-F0002,I0001
北方水城迎贵客,美丽沁州焕异彩。 山西沁县2013端午民俗文化节暨山西省华安杯龙舟大赛,以“弘扬清廉文化、建设美丽水城”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沁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以“巾吲曲艺之乡”为代表的非遗文化魅力。民俗表演、沁州书会、龙舟大赛、招商引资、钓鱼大赛、文化巡游、摄影展览等系列活动,主题鲜明,精彩纷呈,为广大嘉宾和游客献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1.
“海南梅兰芳”提起林道修,海南的琼剧观众,无不耳熟能详,妇幼皆知。这不仅仅因为他在舞台上是个男扮女装的角,更重要的是他戏唱得好,做派也靓,因此有个响亮的名头——“海南梅兰芳”!林道修1924年出生于泰国,6岁时随叔父回国,返文昌谭牛老家。年轻时的林道修,“天然”眉清目秀、双肩稍斜,形象、身材都很有点“女人味”。一经化妆,再梳上个大头,插上头饰,穿上戏服,往戏台上一站,更是光彩夺目。许多第一次看他演戏的观众,都不相信这位貌若天仙、楚楚动人的“姑娘”,原来竟是个须眉男儿身!有趣的“性别错位”,使林道修迷上了做戏里的女人。为…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淑华,在全国评剧界是一位影响深远,广受观众爱戴与欢迎的人物。作为评剧刘(翠霞)派的第三代传人,她的演唱保持了纯正的评剧传统风格,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评剧演员群体中的佼佼者。她多次在全国汇演中获得大奖,并荣获了戏剧演员最高表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豫剧女演员马金凤,个子不高,身体稍胖,步履稳重而缓慢,憨厚,朴实,在台下完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年妇女。可是,当她一披上戏装出现在舞台上时,那轻盈飘洒的台步,传神的双眸,优美的形象,立刻紧紧地扣动了观众的心弦。难怪,在她周围形成了为数可观的“金凤迷”,只要她演戏,有的人不辞辛苦跑几十里路也要去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与黄山有安徽“二黄”之美誉。其曲调优美动听,且群星灿烂,代有名伶,各领风骚。严风英、王少舫、潘璟琍、丁氏家族以及时白林、王兆乾……他们是在建国初期,引领乡间小戏黄梅调,步入城市大舞台,并使黄梅戏艺术走出省境、远播重洋的有功之臣。与此同时,黄梅戏舞台还有一座璀璨夺目的彩楼。她,就是将自己的青春、热情和精力奉献给黄梅戏艺术事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麻彩楼。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4,(1)
新春伊始,赋予省政协委员、青年杂技表演艺术家邓宝金的最大欣慰和欢乐,莫过于她和她丈夫毕长江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同气相求,经营的“小家庭”,被全国妇联预评为第三届全国“美好家庭”金银户奖,并报送联合国,准备参加世界94国际家庭年的  相似文献   

16.
独树一帜艺压群芳──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树芳潇雨一年两度宝岛行1993年4月,王树芳与“京剧名家之后”组团赴台演出。她非梨园世家,在主演中又极年轻。在台湾是举目无亲,行前心中颇有些忐忑。然而她的老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曾复先生对他说...  相似文献   

17.
近段时间。一部家庭伦理苦情戏《我的丑娘》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热播.并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剧中出演“丑娘”一角的“慈祥妈妈专业户”张少华.再次以她纯熟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障世界》2008,(10):28-29
她是中央电视台一位主持人新锐,每天都准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早间资讯栏目《第一时间》,她将这档新闻节目说得生动鲜活。奥运会期间的直播节目《全景奥运》,就是由她和白岩松塔档主持的。虽然自己从未主持过体育节目,可她并不怕观众挑刺,在15天全方位的主播过程中,她积极地与专业人士沟通,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向观众阐述各场比赛精彩要点和感受,她很快聚拢了大量人气,被国内外亿万观众和众多新闻媒体誉为“最红奥运女主播”。  相似文献   

19.
寻找歌手在著名影片《红河谷》里,青藏高原那蓝天、白云、雄鹰,衬着远方的雪项、青山、绿树.主人公骑着骏马驰过草地、石狮,驰过荡漾着涟现、倒影的湖畔,一阵优美的歌声突然亮起,使观众陶醉激动不已。这么优美的歌声,是谁演唱的呢?影片《红河谷》在作后期制作时,各方面都看好。可就是找不到配唱的歌手。导演冯小刚大浪淘沙似地筛了一批批演员,都不满意。一天晚上,他闻风走进北京电视台“新春音乐会”演播厅,去听藏族歌手宗庸卓玛的演唱。接着又连夜研究了她的录音带,激动地一拍大鹏说:“好!就是她。”第二天一早,冯导的电话…  相似文献   

20.
关登辉 《台声》2002,(9):31-33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一级演员林丽芳,1944年出生在祖国的宝岛台湾。6岁时随父亲经香港到上海。如今,林丽芳已是一位艺术成就深厚、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同行普遍赞誉的表演艺术家。在艺术中追求完美林丽芳作为演员的条件很好,她身材修长,音色甜美,具有协调优美的仪态。1968年她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分配到青艺时,正值“文革”时期,林丽芳在许多老艺术家的鼓励下,依然坚持业务学习,刻苦进行基本功训练,满怀希望地为艺术春天的到来积累力量。广大观众认识林丽芳是在1977年,青艺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文艺晚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