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举措。当前,要在坚持实事求是中进一步落实从严治警方针;要在正确吸取教训中进一步落实从严治警方针;要在积极消除隐患中进一步落实从严治警方针;要在舆论监督的大环境下进一步落实从严治警方针。  相似文献   

2.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简论周国富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是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首要前提,是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个方针的丰富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简要论述。-、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相似文献   

3.
赵有田  刘静 《长白学刊》2013,(3):143-147
"双百"方针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已经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发展规律,并能够尊重规律、运用规律。党对"双百"方针的初步阐释,还不成熟,带有理想化色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双百"方针的进一步阐释,既赋予了"双百"方针新的内涵,又对贯彻"双百"方针提出了新要求。党对"双百"方针的阐释,是我们理解和执行"双百"方针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放"不"鸣"不行,放任"放"、"鸣"也不行。要根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双百"方针。  相似文献   

4.
把握全局、稳中求进,必须从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高度,深化对稳中求进方针的认识,正确处理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方针是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方针,决不是消极的方针,也不是权宜之计。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稳是基础,只  相似文献   

5.
罗平汉 《同舟共进》2009,(12):40-43
1956年4月,为繁荣文学艺术和推进学术研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明确宣布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此后一年时间里,中共中央采取一系列举措贯彻这一方针。然而,"双百"方针只实行了一年便被中断,给历史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双百"方针为什么贯彻不下去?  相似文献   

6.
从严治警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公安队伍建设的方针,是公安工作实现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军事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就这一方针谈点浅见。一公安队伍建设要贯彻执行好从严治警的方针,首先需要正确理解这一方针的含义。从严治警最早见于一九八三年五月中央批转的《关于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若干问题》的23号文件。当时,这一方针是针对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中,公安队伍暴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严打”方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严打”方针的提出进了回顾,对“严打”方针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了剖析,对坚持“严打”方针及“严打”工作中应当改进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无论是治理整顿期间还是治理整顿任务完成之后,都必须始终坚持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为了加深对这一方针的理解,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自觉性,本文试就这一方针提出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9.
对“七七”抗战前后党的策略方针的转变与特点问题,尽管不少文章对它多有涉及,然都说得不那么清楚、明白。至于这一策略方针的特点,则很少谈到。党的策略方针转变的历史轨迹究竟如何?新的策略方针的确立有哪些特点?本文不揣冒昧,就这两大问题作些浅论,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相似文献   

10.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科学与文化的重要方针,它的提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它的执行却容易受到“左”和右的干扰,为正确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尊重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正确理解和执行创作自由,此外党的根本路线的正确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也是顺利实施“双百”方针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回顾这许多年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情况,总结去年发生动乱和暴乱的经验教训,从社会科学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实际看,对这一方针有一个正确理解和  相似文献   

12.
学习贯彻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关于面向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的论述,围绕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大力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一要强化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首位的意识,打牢官兵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思想基础;二要联系自身实际强化首都意识,增强官兵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三要强化我军根本职能和使命意识,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作战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既是一个发展的方针,又是一个稳定的方针。这一方针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地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做到稳定和发展的有机统一。这里所说的稳定,就是要稳定经济环境,稳定经济秩序,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人心。它是指建设中应该具有的秩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等,是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4.
"自上而下"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西藏地区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说的"自上而下"是指一切社会改革不是通过发动群众,采取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而是通过由少数民族上层提出,并通过由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社会改革的方针.实际上,这一方针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关于全面深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工作的若干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全面深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工作的若干意见 (1988年5月23日) 建国以来,我国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卫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提出的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是邓小平人民民主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对策理论和长远战略方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应的弱化,缘于对综合治理方针在理解上和执行上的偏差.正确理解、把握和贯彻综合治理方针,是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良性发展的关键.新的社会形势的发展更加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正确坚持综合治理方针.因此,要切实重视和真正落实这一方针,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综合治理理论.总之,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抓好综合治理的各方面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概念源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在我国的确立和践行,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综合治理思想的逐步形成。二是综合治理方针的明确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是我们党不断总结社会治安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完善而确立的。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思想的演进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确立过程中。“综合治理”概念的提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考察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研究现存的历史文献和有关资料。考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思想的来源、演进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提出、确立过程,初步得出了浙江公安机关率先在全国提出“综合治理”概念的新判断。  相似文献   

18.
宋海花 《传承》2009,(16):12-13
"自上而下"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西藏地区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说的"自上而下"是指一切社会改革不是通过发动群众,采取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而是通过由少数民族上层提出,并通过由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社会改革的方针。实际上,这一方针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方针的主体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体观的发展,是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观念的回应,同时吸收了国际人权观念和中国传统的民本观念."以人为本"方针的主体观涵盖了所有的人,是对基本人权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从观念层面上看,"以人为本"方针主体观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从制度层面上看,"以人为本"方针主体观的实现还有赖于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21,(9):66-67
正第二章和平统一方针的确定与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1979—1987)第三节两岸隔绝状态结束大陆方面1979年开始实行和平统一方针后,即积极争取实现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争取两岸通航、通邮、通商,同时积极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