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变化和党自身发展要求建构新型党内政治文化,以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指向,彰显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系统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作风文化,使党内政治文化逐步走向定型与成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春风 《桂海论丛》2004,20(1):86-88
文化深深地蕴涵在小康社会的总体内容当中 ,文化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意识 ,坚持综合创新的文化原则 ,处理好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 ,同时要避免重经济轻文化、重宣传轻建设、重短期轻长远、重设施轻素质、重事业轻产业等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3.
重农轻商、重义轻利、重传统经验轻现代创新是布依族传统生产性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文作者对布依族生产性文化的特征和表现进行了探索,揭示了其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利弊,并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重塑布依族文化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冯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我们倾向于重政治轻经济,重集体...  相似文献   

5.
崔海英  罗翠丽  王静 《前沿》2011,(2):143-146
本文从分析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的冲突入手,探讨在全球文化一体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三条原则,即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大文化民族主义,既不能全盘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也不能过分强调本国文化最优,排斥外来文化;坚持中庸之道,兼收并蓄。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对西方文化中重法制,重理智,尊重自由、平等,敢于创新、自立的价值取向充分肯定,同时摒弃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审美低俗化等消极倾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了与国民党的战争博弈、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三次重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适应性的实践,每一次实践都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实践则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坚定的政治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政治文化冲击、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自信与人们文化认同正相关,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培育政治文化自信对提升公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认同感、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和实现政治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执政党内的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培育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对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坚定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文化密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纯东 《湖湘论坛》2021,34(2):5-14
建党距今一百年,作为世界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一个执政党牢固地掌握政权关键不仅在于强大的政治和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在其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意蕴体现党执政的科学性。在建设、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文化领导权彰显文化担当;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自信,以彰显其独特政党魅力;在巩固自身执政权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纵观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文化担当,进行文化创新,以实际行动铸就中华优秀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9.
最好的文化输出一定是价值观的输出。韩国的文化IP除了发掘本土优秀文化,更追求文化的普适性和国际化;而国产剧总体上存在轻内容重营销、轻原创重开发的危险倾向,缺乏一种"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孟宪卓 《前沿》2014,(3):26-27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的引导下,不断总结积累、形成、发展具有稳定性的革命基调、价值观、思想观及行为方式,这些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现跟延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其核心价值系统不断形成建立,党史文化得到了丰富,党史文化的创建达到了跟时代同步的创新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党执政能力的创建以及党先进性的创建。文章就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党史文化的创新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王凯 《党建研究》2020,(4):21-23
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立足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政党实践中根据不同时代的实践背景而建设的党内有机政治文化系统。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政治实践表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治本之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不同于一般的党的建设价值诉求,它对党的建设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和全面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党的价值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以党的建设主要内容为依托,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体系架构可分为价值体系、运行体系与方法体系三个层次,而政党法治作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保障,是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任何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是其历史发展的积淀和凝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当前我国新型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务实、重民、伦理的特性,显现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两重影响,从而使其具有进行现代化转换的合理性。整体批判性剥除消极因素和腐朽成分,局部创造性转化积极因素和精华成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实现现代化转换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教领域正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探索,即由知识和能力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一、素质教育中的公安院校图书馆工作公安院校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公安教学中存在着的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个性轻共性,重功利轻素质的倾向进行改革,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开拓性的适应公安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当前公安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公安院校有着大量公安教学方面的人才和良…  相似文献   

15.
季中扬 《求索》2008,(7):176-178
所谓“快感文化”思想,特指关于非压抑性文明的一种文化思想;在这种文化中,快感不再服从政治、经济、道德、美学的需要,它能够无阻碍地得到满足。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自席勒以降,尼采、弗洛伊德、马尔库塞、乔治·巴塔耶相继阐发了“快感文化”观念,形成了一个思想传统。在后工业社会中,由于媒介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当代审美文化出现快感化倾向,但这并非“快感文化”的实现,相反,“快感文化”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批判理论,可以为我们批判性地思考当代审美文化的快感化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源远流长的中国政治文化以其独特的精华和营养哺育了中国共产党,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也造就其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同时中国政治文化中某些封建糟粕又不可避免地制约和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行动,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一定的局限。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党的建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本文仅从政治主体思维的缺失、"托古改制"思维以及直觉整体的思维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党的建设形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多元及其竞争是人类文明共存和发展的常态,文化的多元化及其竞争的必然性已经日益被人们所认同。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领导力建设。文化的多元化及其竞争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党的文化领导力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丰安 《求索》2011,(12):60-62
文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文化只有历经“知识化”才能进入具体的实践领域,软实力是实践域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政党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具有内在逻辑。从政党文化概念的角度进行考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成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走出“文化困境”的新式知识分子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逻辑起点;(2)政治冲突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实践逻辑;(3)“党建国家”模式的确立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9.
论民主转型与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后期文化与民主的关系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政治文化研究开始复兴以来,很多著名的政治学家投身政治文化研究,相关成果大量涌现,研究领域和视野得到拓展,研究理论与方法得到创新.这一重要倾向不仅推动了比较政治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对促进全球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定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学肩负着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科规范化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整风”而成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这既是一种科学化的提升,也是一种政治文明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学上的本质是政治文化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命线的意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