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告别陕北,向河北挺进。4月9日傍晚,因大雪阻路,毛泽东一行宿于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 毛泽东一直对佛教文化颇感兴趣。对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早就想一睹为快。此次行军途中至此,实乃机缘难得。 第三日雪后天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由老方丈和小沙弥作向导,游览参观宏大壮观的台怀镇诸寺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1995,(Z2)
毛泽东空中历险记1956年6月4日,毛泽东乘专机从汉口王家墩机场起飞,准备飞往北京。飞机抵达河北上空时,突然电闪雷鸣。该机升高极限只有4000米,爬高既不可能,只能绕飞避开雷区;绕飞又担心油料不足,只能紧贴云边飞行。强大的雷电干扰使飞机无线电通讯完全...  相似文献   

3.
正1940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全会主席团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全会听取并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  相似文献   

4.
195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休假一段时间,这期间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由毛泽东着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入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署名罗冰的题为《(毛泽东选集)真相》的文章,诬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录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文章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60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12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13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这与历史事实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7.
张荫梧是何许人也?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有名的反共顽固派。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的演讲中。强烈谴责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到处放火,在湖南闹平江惨案,在河北闹张荫梧打八路军……毛泽东在演讲中痛骂张荫梧这类人是“丧尽天良的坏蛋”,“当一个民族在敌人深入国土的时候,他们还要闹磨擦,闹惨案,闹分裂”。  相似文献   

8.
孙伟 《党的文献》2012,(5):109-111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24日,陪同参观的汪东兴问毛泽东:当年井冈山的红军是由哪几支部队组成的?毛泽东说,当年井冈山的红军由四支部队组成。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     
《党课》2011,(3):70-70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相似文献   

11.
"赶考"路漫漫 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  相似文献   

12.
唐洲雁 《湘潮》2013,(1):6-7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本刊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联合开设纪念专栏,以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感受他雄才大略的豪情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专栏包括两组重磅系列文章。一组为“毛泽东与新中国”,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原主任唐洲雁主持,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撰稿;一组为“毛泽东回湖南”,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撰稿。专栏既有宏大的视野,又有细微的观察;既有研究性,又有可读性,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河北这块热土、与勤劳勇敢的河北人民、与河北的革命和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和深厚的历史情缘。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便组织和带领湖南籍青年学生,第一次走出湖南,历尽艰辛,两次辗转来到保定,先后在保定育德中学和蠢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安排湖南籍青年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劳动,准备赴法留学;抗战时期,他又心系河北敌后抗日主战场,精心谋划巧布局,指挥创建以河北为主的五大抗日根据地,给日本侵略者以沉痛打南解放战争时期,他东渡黄河,移驻西柏坡,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建国后。为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他又三十多次亲临河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指导新中国的各项事业。毛泽东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思想遗产、精神遗产、人格遗产,我们向伟人学习,就是从中获取精神食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睡衣     
《新湘评论》2010,(7):49-49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终身保持的优良作风,他反复告诫全党: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毛泽东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无福享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一生都安于清贫。  相似文献   

15.
睡衣     
《学习导报》2010,(7):49-49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终身保持的优良作风,他反复告诫全党: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毛泽东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无福享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一生都安于清贫。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一本由斯诺等几位作者撰写的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史料与回忆——《早年毛泽东》出版了。这本新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勾勒出一个不断行走的早年毛泽东,并且进而认为,毛泽东的一生是“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入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的文章,诬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  相似文献   

18.
陪胡志明一到锦园 1961年5月,毛泽东邀越南党主席胡志明来中国,由叶剑英陪同到无锡太湖胜景观光休息。胡志明一行先到南京,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南京市委和南京军区领导人举行盛大宴会,为他71岁祝寿。席间,宣读了毛泽东的祝辞。随后,胡志明由叶剑英陪同乘专机抵达无锡,下榻于毛泽东住过的锦园宾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传》选载编者按;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将于1996年9月──毛泽东逝世20周年之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长达60多万字的著作,以翔实可靠的材料,简洁、朴实、流畅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冬到1959年7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毛泽东还亲自到河北、山东、河南、湖南等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