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李赛 《学理论》2010,(21):174-175
《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不朽论著,提出了诸多精辟的艺术主张。对《书谱》进行了简要分析,将孙过庭的书法主张归纳为书法历史观、艺术辩证观、艺术抒情观、书法融合论、书法创作论、学书三段论六个方面,并逐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德加 《民主》2014,(4):61-63
<正>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化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即历代书法大家、名家,除其书法技艺盖世绝伦外,文笔文章也异常精彩,动人心魄。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北京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2)
<正>这本书是应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之约撰写的。现代出版社因其能经常捕捉到社会脉搏并及时顺应而动,所以,它的社会影响与年俱升、社会效益与年俱佳。约我写这本书即是例证。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书法社团如雨后春笋,各种书法培训班比比皆是,书法史、书法理论性书籍和包括《少儿书法入门》、《大学书法》、《书法基础》等在内的实用性学习书法书籍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三希帖"是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这三幅字帖几乎代表了传统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让书法爱好者、收藏家们渴慕不已。说起三希帖,就得先提一提乾隆皇帝。乾隆虽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不高,但他却是一个十足的书画爱好者,上有所好,下  相似文献   

5.
宁楠 《学理论》2010,(21):167-167
宋人论书主张书法创作不应受法度的束缚,而应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自由地抒发其胸臆,力求创新。其共同特点都是重视书法创作中的主观因素,也就是强调“意”的作用。因此“尚意”成为宋代书法理论的总的精神,是宋书创作的美学追求,也是宋代书法理论发展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艳秋 《理论导刊》2007,(11):142-143
华夏汉字文化在数千年的延革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既实用又饱涵艺术特质的符号。它的传承和创新是当代书法、书法艺术家、工作者与学者面临研究、探讨的具有论理意义课题的新学科。书法艺术创作及创新应以传统文化艺术为基础,以民族艺术欣赏习惯为前题,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一门传统的艺术文化修养学科,在民办高校艺术系也开设有书法课程,通过对书法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使学生对书法艺术学科有所了解并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够提高书写水平又能够提升基本修养。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代表之一,当今高校书法课程的建设既能使课程建设在横向视野上有所发展,又能够让学生们领悟书法学习的价值所在。它是文化与修养的结合,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许骥 《党政论坛》2010,(22):8-8
中国历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时代有三:一是春秋战国,一是魏晋南北朝,一是民国。春秋时代百家争鸣自不消说,魏晋时期出现过最好的书法《兰亭序》、最好的文论《文心雕龙》、最好的文选《昭明太子文选》、最好的数学家祖冲之,民国年间则是贯通中西的大师辈出。细细琢磨这三个时代,我们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格局,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不断加强与改进就必须树立联系的观点,有重点地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没有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把创新与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和宝贵经验。我们一方面要防止割裂传统,标新立异,认为传统是“老一套”、“老皇历”、“过时了”的说法;一方面要破除囿于传统、墨守成规、照搬照套老经验的作法。二是形式主义与形式的关系。必要的形式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提…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校干部队伍,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干部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和地位;需要从传统的干部工作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中走出来,把科学的态度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需要着眼于干部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文化建设的创新、教育培训的创新和干部发展规划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杨新锋 《学理论》2011,(35):202-203
作为传统艺术门类的中国书法,高等书法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正面临着复杂的困境,学科专业不明确,高等书法教育失衡发展,生源、师资、教育分布、教学方法、专业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制约高等书法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这里成了书法的世界。若不是常有医生护士查房送药,还以为是哪个文苑书社呢! 在301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我们见到了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魏传统。魏老曾任总政秘书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0)
外国留学生书法教学存在目标不明确、任务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书法学习的规律以及留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以期让留学生较快地熟悉中国书法,掌握基本的中国书法书写技巧,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唐晶琳  杨丹 《学理论》2023,(4):23-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不可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需要大力弘扬,从中汲取力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思路,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李奕声 《民主》2023,(6):44-45
<正>中国传统书法自古列六艺,其本身之价值是与中国人的哲学观、人生观、审美观高度契合的。愚以为:书之为道虽小,而匡世与哲理同工。作为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马叙伦先生深谙此理,并在艰难峥嵘的革命岁月中始终笔耕不辍。马叙伦身具文人学者气质,其书法之精深造诣和宏阔境界是其特殊天赋与漫长感悟升华后的灵魂产物。他的笔下没有一般文人书风的孱弱和自蹈习气,更无遗老的腐气,  相似文献   

16.
浅谈邓石如     
关莹 《学理论》2009,(32):137-137
清代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邓石如为清代碑学巨臂,是清代一位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书法家,四体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在书法和篆刻领域取得了前人罕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书家、篆刻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继承中的创新,是对传统发展模式扬弃中的创新,是对历史发展规律把握中的创新,是对国内发展实践总结中的创新,是对国际发展验借鉴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政治学中有一种传统——认为政府是一个官僚机构,它不仅傲慢,而且还有自己的利益。它也不过是一个“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将政体划分为“良政”与“恶政”。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区别两种不同的政府创新,即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创新和打了引号的“政府创新”,前者为“好的政府创新”,后者为“不好的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13次提到创新,可见创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那么,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精神,为什么要在学习中强调创新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将创新精神融入我们的学习?本文通过对创新精神内涵和重要性的阐述,就如何用创新精神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邵茹波 《学理论》2010,(5):153-154
创新精神的缺失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两面性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体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创新的机会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它。学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创新,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抱着创新的态度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