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朝郑和(1371—1433)是中国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他率领巨舰百艘,七下西洋,远航亚非30余国,涉沧溟10万余里,历28年之久。郑和为增进我国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与友好关系,为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七下西洋期间,郑和几乎每次都访问印尼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岛屿。下面介绍郑和在印尼(尤其在爪哇岛)传播伊斯兰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分析,指出《东西洋考》等著作中有关郑和的许多论述源于泰国传说而并非历史事实。文章还批驳了新加坡大学J.WADE博士蓄意利用《东西洋考》的“论据”,丑化和贬低“郑和下西洋”历史作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史书记载,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与交趾(越南)有了往来。我国与新加坡的友好往来,有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作依据的应自宋朝开始。元朝时中、新通商更加频繁,甚至已有我国人定居新加坡。明代郑和下西洋也曾经过新加坡。 在新加坡属于英国殖民地和自治邦时期,两国仍有航运关系,绝大多数是由私人商业机构自行采购和配运。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国虽未建交,但人民之间友好往来不断增加。一九六五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问题一直是现代菲律宾社会的热点,历史上的菲律宾也经受过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是它在东南亚迅猛的传播、扩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入菲律宾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在全球视角中,菲律宾的伊斯兰化始于伊斯兰在全世界范围内东扩到达东南亚,一面是伊斯兰教东进,一面是西班牙西进、葡萄牙东进,在东南亚东端的菲律宾相遇碰撞。所以菲律宾的伊斯兰化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及其与基督教世界的争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世界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远东与伊斯兰世界再次发生文明冲突的碰撞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近年学术界多有称郑和为虔诚穆斯林,曾在印尼传播伊斯兰教者,对此窃有所疑。实则郑和自称“大明国奉佛信官”,修持佛门“菩萨戒”行,终生悉心弘扬佛法,而言行则与伊斯兰神圣经典《古兰经》诸多杆格不合。现试抒鄙见,谬误之处有待读者批评教正。  相似文献   

6.
国外学术界对东南亚伊斯兰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70年代之前,多数学者侧重于探讨伊斯兰教由何处,如何传入东南亚。一般认为伊斯兰教或来自阿拉伯,或南印度的古吉拉特,或孟加拉。伊斯兰教是通过三种方式传入东南亚的:其一,由穆斯林商人传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国"是当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恐怖主义组织,尤以强大的渗透力、狂热的吸引力、广泛的传播力而著称。在泛伊斯兰背景下,"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外溢效应很快波及印马菲泰等穆斯林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国家,使东南亚迅疾成为"伊斯兰国"渗透的主要地区之一。"伊斯兰国"通过招募成员、媒介宣传、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渗透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严密的扩张网,使该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使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就"伊斯兰国"在东南亚传播与扩张的主要方式、影响,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应对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国理念、实践与政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伊斯兰教国家之一,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执政党巫统和反对党伊斯兰党争取马来选民支持、寻求政治合法性和打击对手的重要手段之一.华人政党也加入伊斯兰教国的争论,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政体、民主、种族平等和多元宗教等大问题.在马来西亚政党架构、政党斗争、多元宗教和多元种族的特定条件下,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近年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政治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印尼伊斯兰运动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汉·伊尔维恩 (JohanErwin)法学士 ,为印尼著名的伊斯兰教社团穆罕默德迪亚 (Muhammadiyah)成员 ,又是该社团主办的日惹穆罕默德迪亚大学 (UniversitasMuhammadiyah)法学院青年教师。 2 0 0 2年 7月 15日应邀在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作有关“印尼伊斯兰运动”的讲演 ,并同与会者座谈交流。他以浅显易懂、坦诚直率的言语 ,向与会者辨析了作为一种宗教的伊斯兰、作为一种“文本”和作为一种“阐释”的伊斯兰教义 ,同时介绍了伊斯兰教传入印尼及其传播、演变的概况 ,剖析了印尼伊斯兰运动的历史与现状。其间 ,不乏值得我们关注的论点 ,故征得卓汉先生的同意 ,特将其讲演稿汉译付梓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育是东南亚国家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伊斯兰学校在传承伊斯兰宗教文化、维系东南亚伊斯兰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以来,随着东南亚国家向现代化与世俗化的转变,东南亚伊斯兰教育也从传统的宗教教育逐渐向以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并重的教育体制转变.近年来,随着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在东南亚地区的复兴,以瓦哈比派教义为中心的原教旨主义思想也逐渐蔓延渗透到东南亚的伊斯兰学校,有的伊斯兰学校甚至成为传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的基地与中心,严重威胁该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当代东南亚伊斯兰教育的发展及其政治走向,已经引起学术界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郑和远航以前的中非关系、郑和远航与中非关系以及郑和非洲之行留下的疑问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中非关系源远流长,郑和远航将这一关系推至一个新的巅峰.在郑和之行与非洲的关系上,作者就郑和非洲之行的肇始、航线、结果、影响与意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郑和的非洲之行至少在6个方面留下了疑问,这些问题都在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前的南洋华侨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了20世纪前南洋华侨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食料、食品以及饮食习俗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一方面,华侨通过在南洋地区的生产活动,把中国的传统饮食传播到南洋地区;另一方面,华侨把大量南洋饮食物品传人中国。在中国与南洋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中,南洋华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3.
东亚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既具有相对的同质性或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又具有双向互动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对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而各具特色的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也不可轻视。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观念,继承发展东亚传统的优秀文化,学习、吸收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力增强东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将为21世纪东亚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大陆地区古代民族分布与现代有重大区别,反映了一千多年来该地区政治力量的变化。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和现代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分析历史上各民族的来源,认为在公元10世纪之前,孟一高棉各民族是该地区占有主导地位的政治力量,马来族系在半岛南端、占婆和群岛地区建立了政权,在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印度化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特色,汉文化影响下的当地文化只在中国政治势力到达的半岛东北部存在,但发展很快。10世纪以后,源自中国南部的泰国、老挝、缅甸等民族陆续在这一地区崛起,促使东南亚地区发生文化变迁,形成目前的民族和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程希 《东南亚研究》2007,26(5):64-71
本文对2001-2006年间中国大陆出版的华侨华人学术著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着重对有关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有日渐增强之势.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不仅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经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无形中也推动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的介绍和引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行为的支持与解释等方式,在促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借用这一资源,减少并消除相关制约因素,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赢,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Expansion of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has been a vital factor underlaying the high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As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continue to deregulate and prosper, trade and investment flow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ithin the region. The character of this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owever, has shifted recently. The role of the Japanese has declined while that of China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has boomed. Whereas China has absorbed huge amounts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vestment to the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appears to be weakening significantly. This weakening of investment is occurring just as many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struggle to uppgrade the technical levels of their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to accommodate the rising wages and income levels that are fundamental to sustained and broad-based increases in standards of living throughout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兴起于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可以把在过去三十年间研究东南亚的中国学者划分为三代,在第二代学者时期,来自东南亚的“归国华侨”在东南亚研究领域里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他们与中国本土出生的学者一起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第三代东南亚研究学者则都是中国本土出身。尽管研究东南亚的中国学者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与他们的西方同行相比,中国的东南亚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学术质量不高、因合作不够而导致学术上的重复工作、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同样薄弱等。但目前在中国,一些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研究东南亚的学者以及优秀的作品正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9.
Chih-yu Shih 《East Asia》2014,31(2):93-101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of Chinese humanities are intertwined with the changing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of Chineseness of indigenous Chinese residents. However, scholars rarely encounter this subject. Humanity and pragmatism are two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ow intellectuals of Southeast Asia understand China and Chinesenes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se features emerge because descendants of Chinese historical migrants comprise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strategy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scendants, along with their evolving self-understanding, inevitably affects the perspectives on China and Chinese studies in their countries. These studies simultaneously implicate subjectivity, which pertains to how authors and their readers position themselves among ethnic, national, and civilizational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曾是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的发源地,知名东南亚学者的集中地,首批东南亚研究成果的产生地,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研究力量先后南下北移之后,东部的东南亚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东部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与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促成了东部东南亚研究的复苏,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从此,东部东南亚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期并在发展中显现出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