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回归前夕话香港访郑州大学陈汉生教授□曾垂瑞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日前,记者就香港有关问题采访了省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郑州大学陈汉生教授。记者:香港的经济地位怎样的?陈教授:香港位于广东省南部沿海...  相似文献   

2.
林旭升 《台声》2001,(9):32-34
一直很想采访谢源拔。 谢源拔是1946年12月调到大陆打内战的国民党70师的一员,这支军队中的一万多名台湾兵,因为内战和两岸交往长期隔绝,战后许多人滞留大陆并与台湾亲人失去联系40多年。1988年,谢源拔成为被台湾当局核准回台探亲的首位台籍老兵。当时,台湾、香港有十几家媒体的记者采访谢源拔,台湾的报纸每天都有谢源拔探亲的报道。就在那次探亲之后,谢源拔便定居台湾。但是,在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谢源拔却生活在重庆,我很想知道谢源拔的传奇经历和他情系两岸的内心世界。  于是,我叩响了谢家的大门。带着泪珠离开台湾 “都55…  相似文献   

3.
探亲行     
台湾政大教授陈祥乾先生,系湖南省桂东县人。今年四月,他曾返乡探亲。这是他返台后寄回的诗作。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在唐运张主委那间书房里,我如约见到了这位刚从美国探亲归来的民主党农工四川省委的当家人。唐主委儒雅洒脱,待人宽厚,思维敏捷,是一位专家学者型领导。难得的大洋彼岸之行,未使他丝毫淡忘自己肩上的责任,其间曾数次打电话,写信回机关了解情况,布置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我有47年之久未曾谋面过的胞妹,我很惦念她,她也很惦念着我。1982年,我们联系上了,她喜欢万分,如获天书。她知道了娘家还有父母兄弟存在,于是想回大陆探亲,也希望我们去看她。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1991年暑假前,我才获准前往台湾探亲。飞机从香港机场起飞,一个半小时到达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浓烈的亲情,它使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在与亲人的交谈中,我得知某些到台湾探亲的人趁机打工赚钱,勤奋点的人可以在两个月内捞回几万元人民币。外甥女婿曾私下征求我的意见,问我要不要去挣台币或美元,他说可以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6.
“愿共同为和平繁荣的新中国共同努力”。这是蒋纬国先生为我题写的条幅。这条幅是台胞田曼诗教授于1996年秋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时亲手交给我的。田曼诗是漯河市郾城县人,1994年随夫去台湾,现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亚洲太平洋美学研究会会长、哲学博士。她与蒋纬国先生是留德同学,同为中德文经协会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在台湾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和文化艺术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我与陈汉生相识于30余年前,时间不可谓短,然而见面的机会却很少——忙于在汉正街的店铺生意的他与我偶然相聚,大抵是观其书品其画,简直顾不上唠别的话题,名符其实是世人虽称道却越来越鲜有践行者的君子之交。观其从艺之路,陈汉生起步于不折不扣的业余爱好,他那样的爱好近乎"博爱":既搞水泥钢筋弄得浑身灰土的堆塑,不久又就金属干起了铜雕,接着又  相似文献   

8.
现年86岁的台胞华松年教授出巨资建立“华松年助学资优基金会”,不久前在家乡安庆正式成立。这充分表达了这位老台胞的拳拳爱国心,眷眷乡梓情。人们交口称赞华松年教授这一不同凡响的义举!台胞华松年教授,桐城陶冲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到台湾,曾参与撰写“接收台湾报告”。后从事致力粮食增产、策划工商建设等工作,为战后台湾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华教授长期身居台湾,心系祖国大陆。1986年4月,他假借赴美探亲女儿之名,抵日本东京后旋即飞抵大陆北京、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杭州、苏州、湖…  相似文献   

9.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10.
98年11月,福建长汀籍的台湾知名学者陈鼓应教授应邀到北京大学讲学,随后,他偕同夫人回长汀老家探亲,因慕名武夷奇秀,特地取道武夷山观光考察。他参观了武夷山博物馆文物展览大厅陈列的“武夷船棺”后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11.
一个艺术家最最令人艳羡的是到了晚年仍能精力充沛,不断地开拓进取,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陈庆熇教授正是这样的艺术家。 我认识庆熇教授已经50年了。1943年他在福建永安师范艺术科就读的时候,我在那里任教。1945年台湾光复,我们又一同应聘到台北师范工作,时常一同参加艺坛活动,加深了感情。1948年我去香港后又转返大陆,30多年一直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任教。由于两岸的阻隔,我们失去了联系。 1990年庆熇教授回大陆探亲,获悉我晚年定居厦门,特来看望,藉叙别情,回台带去我的一些钢笔写生在台湾出版,受到各方重视,1993年又同永安师范在厦校友一同策  相似文献   

12.
风标垂后世遗爱在人间──沉痛悼念良师杨烈宇教授黄畋我怀着沉痛的心清悼念大连市农工民主党的创建人、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我的良师杨烈宇教授。杨烈宇教授带着他未竟的夙愿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匆忙。11月1日,杨教授刚从北京归来,我们还通了一次电话...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的第一位记者。1987年11月中旬,《台湾时报》副总编张自强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的第一位艺人。1987年11月中旬,曾获得台湾电视广播最高奖——金星奖,被戏称为“台湾最丑陋的男歌星”凌峰,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他在大陆拍摄了探亲片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记者与一名刚从台湾旅游归来的友人相聚,闲谈之间问他:印象最深在何处?他嘿嘿一笑,嘴里蹦出一个字:吃!随后他告诉我,在台数日,除了跟团参观一些固定景点外,他就一直辗转游走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夜市,马不停“嘴”地吃着各种小吃。“真的好吃,种类多到吃不完,价格也合理。”其实去没去过台湾的人对台湾的美食都会有一些了解。无论是从官方正规的旅游宣传,还是从影视剧、大众传媒上的描述都可以体会到,“吃”早已经成为了台湾旅游当之无愧的头号招牌。一辆辆小吃推车、一间间小铺面对台湾的意义和作用让人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5.
情满宝岛行     
年少时,宝岛台湾是我向往又而深感神秘遥远的地方。参加工作后我与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工作关系,我曾几度赴台湾考察交流.每次赴台归来,我都会带着对她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眷恋,那人、那情、那景,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良宵佳节,亲人团圆,是中华民族世代流淌的浓重情感。春节前夕,通过合盟于英女士的热心联络,记者采访了从台湾探亲归来不久的杨丽女士一家。赶到她家已是掌灯时分,但一提起亲人团聚的悲欢离合,他们一下子讲了四个小时,直到夜深。  相似文献   

17.
高秉涵 《台声》2001,(1):32-33
我长期旅居台湾,并担任山东菏泽旅台同乡会会长。近几年来,我每年4月组团回乡探亲,屡听家乡人谈及菏泽旅居香港的实业巨子蒋震博士从苦力到富豪的奋斗历程和他爱国爱乡的事迹,使我对蒋震博士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重之意;再加上我也是13岁离乡流落台湾,从孤儿小贩奋斗到法官、律师,人生奋斗历程与蒋博士有些类似,这更加浓了我对蒋博士的向往。2000年9月22日,我作为台湾方面的代表,应邀参加在香港召开的“孔子2551周年圣诞大典”及“孔子思想暨中国统一大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在菏泽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沙德廷先生的协助下,我…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47年回大陆定居的台湾原住民同胞,今年72岁。1992年我回台湾探亲,途经香港,看到飘忽不定的米字旗,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今,目睹香港的平稳回归,我心中无限感慨:我们的国家从此富强起来了,不再受外国人的欺侮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近日回来探亲的亲人,一个个满脸堆笑,谈论香港回归情况,谈论香港未来。谈到台湾统一问题,弟弟愤愤地说:岛内一些政治势力抛出“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独立的国际法人”等等,妄图把海峡两岸变成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他们视台湾2100万人民的利益而不顾,是很不得民…  相似文献   

19.
返台探亲有感徐萌山我出生在台湾,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93年9月14H,在大陆生活了45年的我,与夫人一起第一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探亲访友、扫墓、参观,3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基本跑遍了全岛,感受到了同胞的亲情和宝岛的变化。我离开台湾到大陆念...  相似文献   

20.
已届望九之年的学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应邀于今年4月赴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术交流,在两岸引起很大反响。甫自宝岛归来,季老便拨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在台湾,季老一行先后参访了法鼓山、台北故宫博物院、张大千摩耶精舍、“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中央图书馆”等,所到之处,皆受到热烈的欢迎。李老表示,此行接触到台湾各界民众,有很多感受,而感受最深的是“血浓于水,两岸情深”,秀老说,他们飞抵台北,刚一走出机场大厅,就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尤其令他激动的是,许多老朋友都到机场迎接地。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