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珊 《江淮法治》2011,(4):26-27
他怎么也想不到,酒桌上的一句无心之言,竟让他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著作权大战中。  相似文献   

2.
“酒桌上张口大吃大喝,会场上脱稿哑口无言。”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上的不良表现,有网友直言,干部作风怎样,看看他的一张嘴就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相似文献   

3.
官药     
老吕在机关混了近二十年,由于不会"来事",年过不惑,还是一个"大头兵".机关里年轻的年老的很多人职务比他高,会场上、酒桌上倒茶倒酒的活儿都归他干,他见了任何人都唯唯诺诺、毕恭毕敬.  相似文献   

4.
正话说某国企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图吃完晚饭正在看电视,忽听得咚咚的敲门声。夫人耿步青开门一瞧,原来是小华,便忙把他让进客厅。小华是南方某私营公司的业务员,此人心眼活、嘴甜,在集团公司内有不少熟人。他是在酒桌上认识胡图的,随后便大哥长、大哥短地叫起来,逢年过节、大小事情的,还拎着礼物上门拜访,有  相似文献   

5.
用真钞票购买假人民币的常某,发现上当后还理直气壮地去找110报警。目前,涉嫌购买假币的法盲常某,被涡阳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常某家住山西省高平市,2003年11月上旬的一天,他认识了一名自称马某的安徽籍男子。在酒桌上,马某神秘地告诉常某,他现在花的钱都是假的,不过外人看不出来,一般小银行也  相似文献   

6.
郑东梅 《法庭内外》2014,(12):48-49
酒文化源远流长,可谓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酒文化倡导的是健康、和谐的饮酒理念,它的本质是提倡每个人对自身、别人身体健康权和生命权的尊重。人们以酒会友,借此交流感情,但饮酒、劝酒、喝酒要讲酒风、讲究酒德,酒桌上把他人灌醉致死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近年来,因共同饮酒行为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大量增加。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共同饮酒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山东某地发布禁酒令:全市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执行公务时中午禁止饮酒(包括含酒精的饮料)。对此,我很是赞成。酒桌上,  相似文献   

8.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  相似文献   

9.
公诉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李建贵,男,1977年6月15日出生,新疆昌吉市人,农民。1998年2月19日被逮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李建贵犯故意伤害罪,向昌吉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李建贵持砖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为保护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犯,特提起公诉,请依法惩处。 被告人李建贵辩称:我本来不想帮我哥去打架,是我哥说他在酒桌上为我要债,温希伟不仅不给钱,反而还打了他,让我去给他争面子,我才去的。去了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显示:全国喝过酒的人近8亿,其中常饮的酒民接近2亿;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约11万人,因饮酒产生严重疾患的273万人。在江苏两地不同的酒桌上,因饮酒过量致两人死亡,亲属分别将同饮者诉至法院要求承担赔偿责任,但两地法院却作出  相似文献   

11.
浅议酒后笔迹特征与检验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屹琳 《中国司法鉴定》2009,(3):92-93,I0004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贸易往来日趋频繁,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在酒桌上谈论商业及个人事宜,并在酒至半酣后签订合同,协议,借据,收据等文书。但往往在酒醒的那一刻,把醉酒后签字的事情遗忘或部分遗忘,造成纠纷。于是,对于酒后笔迹特征的检验也显得日益重要。通过对一些酒后笔迹的研究,对此类笔迹特征的变化与检验要点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心有灵犀     
黄健生 《政府法制》2013,(23):42-42
局长是新局长,办公室主任是多年的老主任. 局长带着主任下基层调查研究,一路上得到主任的精心照料,基层单位的酒桌上也尽是局长喜欢的菜肴.局长一高兴,就喝了个红光满面.回去的路上,局长问主任:"他们怎么会知道我喜欢吃什么?"主任回答:"这是我安排的.""那你是怎么知道的?""打听到的呗."  相似文献   

13.
苏衍宽 《法治纵横》2013,(18):15-17
他到哪儿工作,她就跟到哪儿。他在前面走着,后面跟着她,他高兴,心里很舒服,还有一种幸福和自豪感。因为,他是男人,紧跟着他的身后,是他心爱的女人。他陶醉在自己心爱的女人目光里,有些洋洋得意。她的目光,追随着他,心里满是牵挂,她希望在她的目光里,天天有他的影子。假如突然消失了,她会无比的痛心。  相似文献   

14.
在大款眼里,他是超人。只要给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在律师眼里,他是能人。只要“合作”,没有他拿不下的官司。  相似文献   

15.
他就是被誉为“当代保尔”、“独眼神探”的黎定琦。你站在他面前,他看到的是一个轮廓;他听你讲话,你感觉他是在用心注视你。他表情活跃,动作敏捷,激情四射。  相似文献   

16.
婚后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他对你很冷淡,甚至连家务也不干了。你拖地,到了他面前,让他抬脚,他都感到很不耐烦,往日的殷勤全无。你下班回来时,他连一句“回来啦”都舍不得说了。甚至,他会很晚回家,你做好饭打电话给他,他只是说你自己吃吧。于是,你开始猜度,他是不是不爱你了,在外面另结了新欢。你便惴惴不安,试图跟踪他,以至于跟他吵架,闹别扭。  相似文献   

17.
费礼 《江淮法治》2008,(12):26-27
在屯溪,真正知道他、了解他、领教过他厉害的人,不在少数。即便如何妙笔生花,对他的刻画也只能像初次见到他那样停留于表面。倒是那些在“道”上走的.特别是在“道”上走过又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对他的领教才能算得上刻骨铭心。而他本人,也“荣誉满身”,连续两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人民满意公安民警”,  相似文献   

18.
罗志力 《中国法律》2007,(3):49-50,142-144
日前与一位年青朋友谈及回归十年和一国两制的问题。他说他可体验一国两制,因为内地和香港在多方面有显着的分别,但他不感觉到他在香港的生活在回归前后有什么分别。至于回归前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他则无从比较,因为回归前他还是一个小孩子,但他当然关心香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迷失的英雄     
<正>埃尔·布莱克当警察,已有相当长时间了。对于这个身份,他时刻不忘。每天二十四小时,他总是全天候的工作状态。今天休息,他坐在电视机前看球赛,身边放着一杯啤酒。按说,这是他的放松时刻了,可潜意识里还在工作着。这不,他在屏幕上居然把那个人给认出来了。因为忙于工作,他错过了太多橄榄球比赛。错过这一次,他也不会觉得太意外。也是赶巧了,职业橄榄球决赛日他正好休息。他高兴坏了,觉得自己运气简直不能更好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好事还在后头呢。  相似文献   

20.
邱锦全 《法制与社会》2012,(33):296+298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于是在推杯换盏与觥筹交错的劝酒之下,就放弃了"开车前不饮酒"的底线,甚至放弃了尊重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公民责任意识。对于"酒后驾车"行为,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袁光峰认为,根源在与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情大于法,酒桌上大家劝你喝酒,你喝了,大家还要叫好,情完全凌驾于法。酒与驾的结合,在现有的道路资源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导致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造成重大财产乃至生命损失。醉驾背后实际是酒文化与日益繁荣的汽车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