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年来,大陆借"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两会协商"等平台,出台了一系列惠台经贸政策,涉及经贸、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不但涵盖范围广,惠台措施多,而且内容份量重,经济效益好。其出发点不但在于助力台湾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立宇 《两岸关系》2006,(4):F0002-F0002
近期,毫无政绩,弊案频出的台湾当局不仅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而且还抛出了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积极管理”政策。这些违背台湾主流民意的行径激起了台湾民众的愤怒。3月12日,数万台湾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拼生活、救台湾”游行,抗议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  相似文献   

3.
蓝锋  胡斌 《两岸关系》2014,(8):38-40
<正>盛夏的宝岛台湾,树木葱茏,瓜果飘香。7月7日至11日,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率团访问台湾。5天4夜里,参访团围绕"走亲访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主题,先后走访了高雄、台南、南投、台中、桃园、台北、金门等县市,看望乡亲、拜会乡贤,与台湾基层群体、中小企业、中南部民众面对面交流,与台湾政界、工商界知名人士座谈,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近30项重要经贸文化交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长陈政高为团长的辽宁省经贸文化参访团是今年以来大陆首个省级参访团到访台湾,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参访团足迹遍及台北、新竹、台中、南投、台南、高雄等地,与台湾普通民众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  相似文献   

5.
柯为 《统一论坛》2011,(6):60-62
港台、澳台交流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内地各省市与台湾的交流,长期以来具备良好基础,无论是人员往来次数,还是经贸数量,都遥遥领先。当然,受两岸关系大气候所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港澳与台湾之间也缺少官方交流和联系。甚至在国民党重新在台湾上台初期,伴随两岸实现"三通",乃至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进展到祖国大陆省部长层级以上官员赴台交流,港澳与台湾之间的高层联系仍然不多,与极为热络的民间联系形成强烈反差。  相似文献   

6.
6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了《关于欧盟委员会对华关系长期政策文件的决议》。该决议虽然表示支持欧盟的对华长期政策,希望发展对华关系,加强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但却用大量篇幅对中国的司法制度、民族宗教政策、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等进行无理指责和诬蔑,并在人权、西藏、台湾、港澳等问题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鼓吹台湾应加入国际组织,公然声称目前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将引起冲突"。欧洲议会的决议毒化了中欧  相似文献   

7.
两岸经贸论坛刚落下帷幕,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了包括农、医、教等15项对台具体、优惠和利好的新措施,提出大陆人士赴台观光的规划,一下子向台湾民众又送出多项大礼,令关注两岸关系的各界人士,尤其是岛内民众精神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8.
<正>秋天,丰收的季节。2013年11月5日至9日,"台湾·宁波经贸文化周"活动在台湾举办。这是宁波市首次在台湾开展大型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活动。1个主团、16个分团,200多人,沿台北、新竹、高雄一线,深入台湾有关企业、医院、社区、农场、港口和机构团体,开展交流合作。这是一次"走亲访友之旅",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率  相似文献   

9.
当前,受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呈现出若干种认同并存的复杂分布。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大陆的认同感则在逐渐弱化。当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现状,是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台湾当局长期的"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宣传、海峡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台湾社会"统消独涨"的媒介生态以及美日因素对于台湾独立势力的勾连等,都是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共识,我们应当在两岸关系中提倡"双边思维"而非"单边思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建构大陆在台湾社会内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宝岛民生     
《台声》2006,(2):6-7
三成多台湾民众对现状不满自认属于“穷人阶级”,台湾经济自由度排名下降10位,台湾各界认为当局紧缩两岸经贸将“误己害民”,积极抢熊猫台北市木棚动物园熊猫馆6月完工,调查:政策紧缩岛内环境恶化八成台商仍选登陆,连战:熊猫没有蓝绿之分盼台当局不要横加阻挠,台七成县市财政吃紧借钱过年台南县最重缺60亿,高金素梅2月赴京求学入中央民大主修民族学,邱义仁拒谈观光包机议盟国民党斥制造直航障碍,民进党新潮流青壮派低调筹划辟“纸上两岸论坛”。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4月以来,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先后举办了3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论坛最引人关注的成果,就是大陆方面多次宣布涉台经贸方面的优惠政策,向台湾业者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两岸经贸、两岸"三通"的"蛋糕"将会越做越大。在今年4月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交通部和民航总局宣布了推动两岸"三通"、深化两岸经贸往来的10大举措:首次明确鼓励台湾相关企业直  相似文献   

12.
金奕 《两岸关系》2013,(2):23-25
2012年初,国民党赢得"二合一"选举,取得开门红,台湾民众对其充满期待。但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以及自身种种原因,其声势开高走低,推出的一系列拼经济措施和社会改革政策,不但成效有限,还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弹,2012年成为国民党充满挫折的一年。国民党奉行积极稳健的两岸政策,成为全年政绩中的少数亮点,也让两岸关系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24)
正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上台后,全力推动"新南向政策",以减轻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然而,迄今为止,台湾对东南亚的经贸无法开展,连"外交"人事布局都无法搞定,只好退而求其次,把争取东南亚旅客赴台观光,当成"新南向"的政绩。台当局"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12月2日发了个新闻稿,指台湾今年10月份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旅客人数大幅成长,总数达16.6931万人次,较去年10月份成长25.4%,对照全球访台人数减少8.7%,显示"新南向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5月22日,为期5天的第21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以下简称"海交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落幕,参会参展的台湾企业有310家、1167人。海交会的前身是1994年福州市创办的福州国际招商月,历经25年发展,已发展成为大陆对台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峡两岸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投资贸易展会之一,成为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实验区。一、出台新措施,优化经贸交流合作政策环境海交会日益成为对台政策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     
《台声》2017,(7)
<正>台湾陆委会:2016年两岸贸易额较2015年减0.7%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方面陆委会表示,2016年两岸贸易金额较2015年度略减0.7%,受大陆投资成本增加影响,台湾去年对陆投资金额减少约1成多,大陆对台投资金额则增加1.5%。据报道,台湾立法机构的"内政委员会"3月20日邀台湾陆委会负责人张小月、经济主管部门副负责人杨伟甫、台湾发展委员会副主委高仙桂等人就"两岸经贸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2)
正摘编自6月1日台湾《工商时报》两岸经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5·20"以来,蔡当局"淡然"对待两岸经贸的态度,势必使两岸经贸既难以维持马当局所开创的"现状",更很可能会倒退;如此将减损台湾工商界的两岸红利,并挫伤其研发创新动能,使台商在大陆市场越来越边缘化。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蔡当局务必予以审慎提防。蔡英文"5·20""就职演说",已经明显淡化两岸经贸的重要性;她声言要推动"新南向政策",以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蔡英文所说的单一市场,就是大陆市场。至于她在该演讲中不承认"九二共识",引  相似文献   

17.
吴亚明 《黄埔》2011,(3):22-24
2月一、大陆游客赴台过年火热5天涌入2.5万人次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初一至初五,共计约1043个大陆观光客团次、约24609人次赴台观光。二、2月1 5日辽宁省长率团访台展开"关东风情宝岛行"辽宁参访团此次访台,主要是通过与台湾知名人士、企业及文化界人士的交流,增加了解,增进共识,充分展示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和辽宁人民开放、进取的新形象,深化辽宁与台湾的交流与合作。在台期间,参访团举办了"关东风情宝岛行"系列经贸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16)
<正>近年来,桂台人员的交流伴随着经贸往来的增多,紧密而热络。不少去过台湾的朋友问我,在全球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重新洗牌的格局中,台湾已不再是个"发达经济体"了,当年的繁荣已成过眼烟云。多年来岛内蓝绿争吵不休政策徘徊不定,使台湾经济逐渐走向衰退,呈现难以逆转的边缘化趋势。论经济总量,台湾早已被大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发达省份超越;论外贸总额大陆是3.96万亿美元,台湾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台湾继祖国大陆之后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半年多来,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政策作了哪些具体调整?是否真的放弃了“戒急用忍”政策?以下将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与山东省青岛市联合主办的首届台湾商品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会长王培旺接受采访时说:"把台湾商品博览会打造成一个影响两岸的名牌展会,为两岸商业交流搭建商机平台,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2013年:首届告捷,成果硕硕首届台湾商品博览会,展出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青岛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项目,共吸引了21.5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