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传统民法基于债权相对性理论,未赋予债权人直接请求故意侵害债权的第三人赔偿债权损失的权利.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债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强化,对其实施的新型侵权行为也亟待规制,而交易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与效率价值的重要性也使得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变得必要.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第三人侵害债权施以充分救济,在未来应当时此做出明确规定以完善侵权责任体系,从而顺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起源于英国法,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发展,它以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作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基础。在我国现行法并无明确条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加以规定。本文认为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意味着债权人依据债权就可以向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追索,这无疑会大大破坏民法中债的相对性原则,动摇物权和债权分类的基本标准,甚至影响到整个民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略论完善我国合同法中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民法理论中,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确立,突破了债权作为相对权而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对象这一传统观念,使债权人对其债权实现的合理期待有了可靠的保障。本文拟就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我国《合同法》中处理第三人侵害债权可能依据的相关规定谈一下看法。一、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民法》中有两种行为,一种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法律行为.另一种则是由法律直接规定其要件及后果的事实行为。法律行为针对的主要是合同行为。而事实行为则包括侵权行为等。以下我们就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车震震 《行政与法》2004,5(12):115-117
在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够为及时解决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提供可靠保障,给债权人以充分而有力的保护,而且能够为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市场要素在法律的引导下有序地运作提供条件。因此,本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丹华  王蓬媛 《山东审判》2005,21(6):104-107
债(obligation)在罗马法上被称为“法锁”,是特定债权人请求特定债务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债权是一种相对权,只能对抗特定的人,债权人不能对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主张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第三人的原因而使债权人的债权受到损害甚至无法实现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随着人们之间交往的日益广泛和复杂,这种情况也越来越趋向于经常化和复杂化。基于此,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考虑对第三人侵害债权课以法律责任。关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定义,日本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第13卷规定:妨害债权实现的,称为侵害债权。广而言之,…  相似文献   

6.
论侵害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侵害债权●任自力侵害债权,是指债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旨在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并造成债权实际损害的行为。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侵害债权在大陆法系国家是本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英美法系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由于诸多历史原因,现行法律尚无这方面...  相似文献   

7.
债权的相对性已被各国所承认,而对于债权的不可侵害性,承认范围还有限,我国立法对此还没有明确的态度。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建立就意味着债权不可侵害性的确认,其超越了传统民法债权的相对性原则,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增强了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作为相对权的债权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不会改变其属于侵权责任的性质。因此,我国未来民法典,将其归于侵权行为法不是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8.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2,(7):280-281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现代社会对债权的重视,第三人对债权的侵害相信有一天也会真正引入我国的民法体系中来,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保护债权人的权利.本文主要从侵害债权是否具有可侵性,证明债权的对世性和对抗力.在债权受到第三人侵害时,其救济所具备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
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宁 《法学论坛》2006,21(4):104-108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确立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以辅助违约责任的救济,最大限度地保障债权人利益,而我国尚未确立该制度。依据传统理论,相对性是成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建立的最大障碍,债权作为相对权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本文也从这几个问题入手,提出不同的观点,希望能给立法者提出建议,以期在我国尽快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侵害债权,一般来说,是指所有以债权为侵害客体、妨害债权实现的侵权行为。侵害债权既包括债务人对债权的侵害,也包括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对债权的侵害。不过,从狭义的角度讲,侵害债权仅指后者,也即本文所论述的主要问题: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或与债务人恶意通谋实施旨在侵害债权人债权并造成了债  相似文献   

11.
赵彦双 《行政与法》2007,(5):117-118
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侵害债权制度,但是侵害债权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理论上也是成立的。合理适用该制度有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有必要构建合理的侵害债权制度,以达到债权人、债务人、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2.
侵害债权制度及其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害债权制度是本世纪以来大陆法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它是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为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而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合同法》起草之初,曾规定了侵害债权制度,但最后通过的《合同法》取消了这一制度。严格意义上讲,侵害债权应当被称作第三人侵害债权,何为侵害债权,在各国立法上的规定并不相同。英美法中没有债的概念,因此法律上也不存在侵害债权的提法,英美法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称为妨害合同权利或合同关系。大陆法系国家的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法理论一直坚持债权的相对性原则。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一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也日益频繁地被人们提及与重视。本文分别从债权人、债务人、第三人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应如何构建合理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以达到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上海某建材商场诉吴某、李某、郑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涉及到公司法上的法人人格否认与侵权法领域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两种制度的适用都有其严格的条件:法人人格否认,要求公司股东必须有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且该行为客观上给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则要求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恶意实施了侵害合法债权的行为,从而导致了债权人的债权受到损害。本案的处理很好的运用了这两种理论,对于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债权本属于契约法调整的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债权理论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尤其是债权的不可侵犯性原则的发展,使得债权的效力得以突破债的关系,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对世效力,并因此而受到侵权法的保护,第三人侵害债权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虽然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诞生已有一百余年,然而民法领域时这一制度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尤其是侵害债权法定要件的界定,这关乎债权人是否能请求损害赔偿,对于保障债权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正是《侵权责任法》乃至整个民事法律的根本责任。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国应否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我国大部分学者皆持肯定态度,但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形态和构成要件以及第三人责任等问题意见并不统一。本文对一些批判"第三人的债权制度"的观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的新的内涵,从而说明该制度建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论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兼评我国《合同法》74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债权人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有害债权的行为 ,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当债务人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 ,使其作为债权担保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 ,害及债权人利益时 ,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行为 ,恢复债务人的财产 ,保障债权的实现。债权人撤销权 ,也称废罢诉销权 ,起源于古罗马法 ,为罗马学者保留斯所创 ,所以也称保留斯之诉 ,是“债权人为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得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的权利①。罗马法的废罢诉权制度对后世民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继承了这一制度。我国《民法…  相似文献   

18.
侵害债权制度若干问题之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应否构成侵权行为,是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第三人侵害债权作为侵权行为,其价值已日趋显现,为充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及秩序,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己为大多数国家的理论界及实务界所认同,但就其中一些细节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笔者拟就侵害债权制度的几个问题作一浅析。一、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根据传统民法学理论,债权具有相对性,它是仅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请求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而侵权行为以绝对权作为侵害对象。要建立侵害债权制度,就得…  相似文献   

19.
侵害他人债权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这是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债权侵权制度是近代债权制度与侵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修正了大陆法的债权相对性和英美法合同相对性的传统法律观念,赋予债权以权利的不可侵性,藉此给予债权人以最周全而充分的保护。债权侵权制度有效地限制了债权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的民事行为,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债权制度效用的充分发挥。本文着重从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法律实践上的渊源入手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价值,由此引发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裁判摘要】 债权属于相对权,相对性是债权的基础,故债权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对人权。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人也只对特定的债权人负有给付义务。即使因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行为致使债权不能实现,债权人不能依据债权的效力向第三人请求排除妨害,也不能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要求第三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