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区时期,红色标语宣传既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动员的重要手段,也是宣传中国红色政权的重要媒介与工具。从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建设高度来认识,可以发现,苏区标语大量的是宣传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宣传工农民主专政、宣传拥护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标语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政治影响,起到了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作用。研究苏区时期红色标语展示出来的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质与特征,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机勃发的创造性的革命斗争实践。这形成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对组织发动苏区群众、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发动群众、领导群众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依靠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是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结合苏区的现实环境,党和苏维埃政府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坚持把实现党的总目标同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陕甘边苏区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大到各项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小到民生问题,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力量壮大了革命武装,巩固并发展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初步显示出党在陕甘边区执政的政治优势,创造了党群关系密切和谐的典范。这些工作实践和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共统战工作的经验和理论宝库,对推动新时期统战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厚的历史根源、特殊的客观环境、受众的知识水平限制以及标语的特殊传播效果,使标语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的重要宣传媒介。标语宣传在早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苏区标语宣传,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早探索和有效实现形式,为建设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区标语宣传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苏维埃区域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民主政治建设。在这一建设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不仅从制度上和程序上进行了有利于工农群众享有民主的设计,而且从宪法和其他法律上对苏区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给予充分的保障,希望藉此来建设一个有利于革命动员的政治新秩序。广泛的民主政治建设,不仅满足了残酷战争环境下革命动员的需要,而且促使苏区民众的精神面貌产生了质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民主平等以及无私奉献等苏区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6.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的红色区域,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是在秋收起义前后群众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许多革命前辈在湘鄂赣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浴血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篇章,为中国的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湘鄂赣苏区艰难曲折的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走出了英雄的红军部队到其它苏区;实践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湘鄂赣苏区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不朽业绩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7.
川陕苏区红色歌谣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民众政治心理的真实写照。川陕苏区民众政治心理主要表现为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与追求、对共产党的拥护和爱戴、对红军的认同和信任、对革命斗争的支持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正确把握民众政治心理,是革命形势研判和政治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有利于革命思想的宣传和革命事业的动员。把握民心向背、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能够很快地创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个重要因素是宣传工作紧紧为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服务,以宣传工作推动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而"刻石宣传"是其重要的宣传手段。至今留存在原川陕革命根据地境内的大量红军石刻标语,内容丰富,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特色突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军队卓越奋斗的历史见证,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见证;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创造的独特的大规模的宣传苏维埃和红四方面军的形式,是红四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史上的一大创新;是研究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苏维埃政权的可靠的珍贵文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标语,革命的政治内容与书法艺术较完美地结合的特色,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景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采取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苏维埃工农检察部、开展群众检举贪污分子运动等措施开展反贪污斗争,防范、打击贪污现象。同时,利用苏区各个报刊宣传苏区反贪污斗争的情况以及开展廉政教育增强苏区干部抵御贪污的能力。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贪污斗争,巩固了执政地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与支持,为新时期党的反贪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教育和发动群众为目的的文化改造运动。通过改造,根据地政府不仅将戏剧这种民间文化形式纳入到革命宣传的话语体系内,而且实现了以文化为手段对乡村社会的治理,密切了党与根据地群众的关系,使政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到根据地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先后建立了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由于社会进步及共产主义思想传播,革命根据地群众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新的道德观。新道德集中体现了对人的尊重、贯穿了对迷信的涤荡,且具有一些政治色彩,这些都是当时历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苏区文艺理论,作为战争形态下的革命文艺意识形态,表现出战斗性和大众化的功能性特点.苏区文艺理论的这些功能性特点对苏区文艺的性质、特征、价值以及苏区的文艺创作、文艺接受、文艺发展等有着很深的影响,制约着甚至决定着苏区文艺的整体面貌和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讲话》精神最早的实践成果,解放区秧歌剧与新秧歌运动第一次较为科学地实现了传承借鉴中西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文艺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政治语境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实现了抗战革命的时代旋律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统一,开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气派的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文艺形态,也开启了解放区及新中国全民沸腾的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革命形势及革命事业的需要,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除了开展武装斗争之外,也开展了群众宣传工作。群众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政治与政策性都很强,有着鲜明的号召力与感染力。研究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开展的群众宣传工作,对于我们当前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宣传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生动写照。在20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严酷的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广大干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赢得了群众真心实意的爱戴和拥护,打造了中国革命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执政60余年之际,  相似文献   

16.
苏区精神是指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主的整个苏区军民所具有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以及在苏区创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模范行动和精神面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精神"的本质特征是:"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它突出表现为:1."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2."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勤政为民的优良作风;3."自带干粮去办公"——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弘扬苏区精神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最早的实践成果,解放区秧歌剧与新秧歌运动第一次较为科学地实现了传承借鉴中西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文艺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政治语境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实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旋律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统一,开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气派的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文艺形态,也开启了解放区及新中国全民沸腾的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在苏区时期,闽西苏区党、政府注重发挥青少年在革命中的作用,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重要工作来抓,各县的少先队、儿童团在党团组织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立足当时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支援了革命战争,促进了苏区革命根据地建设。总结闽西苏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历史经验,对于做好当前青少年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侧重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重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采取多样的宣传方式、言行一致保证宣传效果,获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这对当前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为了满足严酷的革命战争需要,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动员,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压力。为了减少群众的压力和损失,苏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动员补偿问题,在经济、政策、税收等方面对革命动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