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张德军 《理论学刊》2015,(2):106-113
食品安全刑法应当保持谦抑还是扩张,不仅仅是刑法自身所能回答的问题。应当从食品安全保障系统整体进行研究。中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总体上应表现为适度的扩张性,具体应当是罪的适度扩张与刑的适度谦抑的统一。就罪的扩张而言,主要涉及食品范围界定之适当扩大与犯罪行为方式之适当拓展;就刑的谦抑而言,应在坚持轻刑化原则基础上扩大罚金刑和资格刑的适用。在刑事立法上扩大食品安全犯罪圈的同时应保持刑罚制度的适度宽容性;在刑事司法上增强对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反应的敏锐性与及时性,强化刑罚的不可避免性以提高刑法的威慑力。唯此才能实现食品安全刑法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最先在德国提出,后来在日本得到发展,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是以刑法的谦抑主义、违法相对论和实质的违法性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刑法也讲究刑法的谦抑性,认定犯罪时考虑社会危害性程度,这说明我国与日本刑法有许多共通之处,但我国刑法中对承担出罪功能的"但书"的规定不明确,而日本的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的判断标准则相对明确,可以为我国的"但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刑法规范作为一种必要的犯罪控制方式,其功能也在不断强化,为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刑法进行犯罪控制的功能发挥是有限的,不仅是刑法的谦抑性使然,还包括强力制裁带来的负效应问题和犯罪治理方式单一化的弊端等。因此,对犯罪的综合治理,应在犯罪控制与公民自由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充分发挥犯罪预防在犯罪控制中的作用,规范刑法的正义价值取向,关注民众的权利与需求,培育民众的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环境领域犯罪化作出合理解释,从刑法谦抑性,自由主义,法经济学三个视角出发,分析了环境领域犯罪化的不同缘由,根据刑法谦抑性的不同内涵,立足于自由主义的理论视角与法经济学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根据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合理地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犯罪化。结合目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而言,在生态环境领域,在前置处理方式充分合理的情况下,扩大犯罪圈是刑法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有利于保护法益,又有利于保护国民的行动自由与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5.
谦抑性是现代刑法的基本理念,谦抑性的贯彻落实和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模式密切相关。从形式上看,采用立法定性+司法定量的规定模式在立法上未体现出谦抑性的要求,而采用立法定性+定量的规定模式在立法上直接嵌入了刑法谦抑的基本理念。但是二者只是涉及到轻微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问题,并不能代表刑法是否谦抑。采用立法定性+定量的刑法规定模式,要明确构成要件要素和客观处罚条件,在司法中对定量要素进一步确认,刑法谦抑性的贯彻需要立法和司法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中的一些罪名在司法认定过程中,日益具有口袋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与罪刑法定原则、尊重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相冲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刑法条文的规定不够明确;司法工作人员对刑法条文的理解存在偏差;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传统刑法观的错误影响;个别司法解释有违刑法的基本规定和基本原理。应结合这些原因,通过各种途径对这种倾向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7.
国际刑法有直接执行和间接执行两种方式。建立一个常设性的国际刑事法院,运用直接执行模式来认定国际犯罪裁量刑罚,人类为这一理想的付诸实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走过了艰辛的历程。然而,当今的国际社会仍是一个主权国家林立的“平行式”社会,主权国家很难接受放弃作为国家主权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管辖权的要求,使得国际刑法直接执行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国际刑法的实施仍需主要依赖于国内司法体系的间接实施模式,因此两种国际刑法的执行模式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国际刑法在惩治国际犯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具体而言,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法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法,是指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附属刑法。其中,所谓单行刑法,是指为补充、修改刑法典而由最高立  相似文献   

9.
“刑法技能化教学”模式是指注重刑法知识系统的实用性、技能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建构“刑法技能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社会的需要、刑法课程的内在需求以及职业院校的目标要求。建构内容主要包括:速记、内化、实践三个基本模块的组建、实施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王梓臣 《唯实》2009,(7):53-57
为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增设了一个新罪。从学理上分析,本罪的罪名可以确定为非法传播、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在新法刚刚颁布之际,从刑法谦抑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的进路,对刑事立法作进一步考量,以检验和总结立法的得失;对刑事司法进行理论预设,以期司法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本罪。  相似文献   

11.
刑法衔接的基本原则是适用行为时法,当有利于行为人时,可以适用事后法。该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公民自由和人权的需要。我国关于刑法衔接的规定有缺陷,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刑法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符合构成要件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运动、变化构成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确实关系,也就是人的危害行为从无到有的变化,就引起了社会关系发生从正常到有害的变化,这种关系表现为哲学上的原因与结果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的论述,阐释了刑法的阶级性、犯罪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原因和对犯罪的惩罚。  相似文献   

14.
王立志 《学习论坛》2006,22(8):78-80
与1979年刑法典对正当防卫的规定相比,1997年刑法典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在第二十条第三款中规定了特殊防卫权的问题,自此以后,这一规定改变了中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立法格局。同时,由于新规定产生了新问题,引起我国刑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这方面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且也有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制度始于被害人犯罪学的兴起、实践于理想化监狱模式的运行、建立在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之上,其终极价值就是为了犯罪人更好地复归社会,弥补刑事犯罪的创伤。而我国刑法的机能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与我国刑法的机能是一致的,不存在所谓的价值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刑法因果关系,应当将其定位为一种归责理论,确立一种两阶段的思考方法,第一阶段以条件公式确定事实性条件关系的范围,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阶段,以折中的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并客观归属论的合理内容对处罚范围进行限定,考虑是否对行为人进行归责。  相似文献   

17.
刑法第三百零六条的规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不能简单地将“职业报复”归咎于刑法第三百零六条的规定。要根本消除“职业报复”这一现象,必须从改变不合理的刑事诉讼制度作起。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害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目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中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对刑法进行修改和完善,解决不合理的法定刑配置问题,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刑法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安全是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如何运用刑法来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现行刑法在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尽管有所规定 ,但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