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验世界与道德世界是一个人价值认同建构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应该是在经验世界与道德世界二者沟通与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历史的纠结与现实的无奈导致了经验世界与道德世界之间的背离,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只有从宏观到微观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能够支撑道德理性的经验世界,辅之以必要的理论灌输强化价值认同,才能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沈晓红 《群众》2014,(5):18-1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青年之家”的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能为、善为、必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引导青少年不断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共青团而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见于行,要突出青少年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价值认同必须以实现文化认同为基础,因此,从文化认同危机的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困境、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文化认同的方向探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顾耀昌 《群众》2014,(7):35-3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2013年12月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不仅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而且为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关心下一代工作全过程,使广大青少年理解、认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网络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信息安全密切相关,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个体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保障公民网络信息权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空间。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提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与《经济生活》教材的交汇点上,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优化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修养和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之行。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与传播语境,但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对传统价值的销蚀与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商业化操控的大众传媒助推了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泛娱乐化"以"娱乐"来解构价值、消解价值,而其背后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严重影响。对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多元价值、凝聚价值共识,抵制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创造良好的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青少年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青年认同、拥护的主流价值观至关重要。因而,思政教师要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制度体系的建设,提升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在生活中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前进方向。一要加强理论教育,提升青少年价值认知。  相似文献   

9.
《松州》2016,(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是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对赤峰市区及部分旗县不同社会群体的调研,对社会大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宣教机制、利益机制、践行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探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是这一课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主要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领导,进一步把握好文化建设领导权;坚持教育为本,把青少年培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重视知识分子群体,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引领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的发展,并以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的发展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借重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法律制度保障;把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抗战纪念活动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特渠道和重要载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抗战纪念通过诠释抗战精神,有利于强化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理论认知;通过纪念活动的具象化、时间节点作用,有利于塑造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通过激发抗战纪念的国际化价值,可以有效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实现中国抗战纪念向更加日常生活化、包容化和国际化转变,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与流、根与魂的辩证统一,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才能不断强化人们的文化认同,从而推进人们对社会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心灵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3.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高校建设。本文通过对湖北武汉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实践调查,利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对其价值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索了适合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以促进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认同。结果发现:1我国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均衡性、核心价值观宣传及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大学生的知行分离比较明显等问题;2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方式以及授课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强弱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蔡佳敏  郭晓梦  袁惠芬 《传承》2014,(11):70-71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阵地,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调查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现状,进而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路径,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赢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和自觉遵守。关注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动因,从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两个方面入手,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转化提供心理基础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5,(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市民素质紧密相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主流价值观需要广大市民的认同和践行,市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其自身素质,市民素质的提升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培育和践行。让市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从心开始、以文化民、让民得利、领导带头、舆论引导、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7.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要遵循价值哲学的基本原则,又应具有本土特殊路径。从价值哲学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根基是"主体间性"思想,相应产生"探讨式"社会情境,由此推演出"多元互构"的实践过程。进一步考察"多元互构"的具体展开,它是交互性、有机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要通过视域融合达到内化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胥爱贵 《群众》2020,(1):61-63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具体展现,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对乡村社会建设一以贯之的要求。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进入新时代,培育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培育文明乡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培育文明乡风,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公民层面的要求,在广大农民中得到认知、认同和践行,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社会和谐的环境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人们自觉遵循、维护、奉行的准则和规矩。  相似文献   

19.
文化场馆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有效途径。引导青少年走进当地富有特色的经典文化场馆,有利于汇聚文化认同、涵养家国情怀、健全学生人格。我们要不断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坚持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展现艺术教育的育人魅力,从而使各种文化资源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凝练出“三个倡导”是为了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借鉴国外和地区城市精神培育的经验,系统地推进.这其中科学阐释“三个倡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大力宣传“三个倡导”是基础,广泛践行“三个倡导”是关键,完善制度法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