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99年以来,二十六团工会采取新措施大力扶持职工发展畜牧业。该团畜牧业从零星散养状态逐渐走上集约化、规模化道路。至今年5月底,全团牲畜总头数已达3411头(只),比去年同期增长44%,职均  相似文献   

2.
鄂托克旗位于伊克昭盟西部,是一个以牧为主的牧业大旗,全旗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人,牲畜总头数139万头(只)。旗内有干旱硬梁地区1.5万平方公里,生息着约3万人、102万头只牲畜,分别占全旗总面积、从牧人口和牲畜总头数的65%、60%、73%,是全旗畜牧业生产的主战场。但是,由于该区地下水位深不易开采,加之年平均降雨量仅有270毫米左右,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大都集中在7-9月份),从而造成了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长期以来,每进入暑季,随着旱情的延续和蒸发的加剧,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大部分筒井缺水或干涸,牧民们不得不排队等候或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到几十公里外的基本供水井上靠拉运来解决人畜生存之水。据统计,干旱硬梁缺水地区的牧民每户每年花费的人畜饮水直接费用达3000-5000元左右,尽管如此,由于缺水牲畜只能隔天或隔两天饮一次水,牲畜质量没有保证,牲畜时常会因饥渴或突然暴饮而死亡,令人痛心不已,同时也有碍于安居乐业的稳定局面,干旱和极度缺水严重影响着硬梁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自营经济     
1 农四师六十二团积极鼓励职工发展畜牧业,今年该团牲畜存栏头数达35559头(只),家禽达68044只。图为防疫站工作人员在向养殖户宣传动物检疫管理法规。 (毛毛 摄) 2 农七师一二五团计划在全团建成100个大户养殖示  相似文献   

4.
《实践》2007,(6):F0003-F0003
近年来,乌审旗以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农牧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使农牧业生产由传统农牧业过渡到现代化生态型、效益型农牧业发展阶段。特别是2004年以来,乌审旗适时提出“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色就是竞争力的思想,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着力培育“三大养殖基地”和“一条养殖带”,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农牧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焕发出蓬勃发展的无限生机。2006年,全旗农牧业总产值5.5亿元,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94.2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43元。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区经济发展主要目标1994年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力争增长10%以上;按新的财税体制划分,地方财政收入31.7亿元。粮食总产量要稳定在100亿公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要达到5650万头(只)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80...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素有“马背民族的摇篮”和“畜牧业王国”的美誉。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6年牲畜总头数达到6697.7万头,已具备了年产80万吨肉、5.5万吨毛、3000吨绒、50万吨奶、18万吨蛋的综合生产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内蒙古已成为畜牧业大区。然而,从整体素质上看,内蒙古畜牧业是“大而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循化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发展项目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用产业兴企业,用企业带产业。不断地扩规模、壮产业、铸品牌、拓市场、促增收。累计投入5120万元畜牧业专项贷款。确定6个乡17个村700户为重点扶持对象。不少群众通过发展养殖业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2008年,全县牲畜社会饲养量达46.75万头(只)。畜牧商品率达47%。出栏率达58.2%。畜牧业产值达1.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畜牧业人均收入达1216元。全县规模养殖户达5705户。占总农户的42%。饲养牲畜19.4万头(只),牛羊贩运育肥户达3285户,年贩运牛羊49万头(只),户均纯收入达到9756元。  相似文献   

8.
甘南之最     
《党的建设》2009,(1):15-15
甘南畜牧甘南是我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万亩,草地可利用面积3848万亩,是青藏高原和我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各类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只).年出栏74.32万(头)只。年产肉类33763吨,鲜奶60560吨,牛羊皮100多万张,羊毛1568吨。河曲马河曲马是一个古老而优良的地方马种,产于以甘南为主的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固地处黄河首曲,故名河曲马。它是我国地方品种中体格  相似文献   

9.
白音霍布日苏木是一个纯牧区边境苏木。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共有四个嘎查1970人,其中蒙古族占9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牧区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几年时间,苏木牲畜总头数由1984年的15. 1万头(只)发展到 1992年的 19万头(只),成为全区最富裕的苏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牧民对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日益高涨。苏木党委在抓好集资办学的同时,于1982年建起了全旗第一个苏木文化站,先后投资8万元,建房360平方米。 1990年投资 10万元建起了嘎查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苏木文化站开设了文化室、图书阅览室、俱乐部等活动场地,配备了电…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牧区的实际出发,先后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畜牧业生产责任制,大大激发了牧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欣喜的局面。据统计,1983年全区牲畜总头数,在连续几年遭受自  相似文献   

11.
去冬今春以来,西乌珠穆沁旗普降大雪。全旗130万头(只)牲畜受到雪灾的困扰与侵袭。这场雪灾与1977年那样雪灾一样严重,然而,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1977年的那场雪灾给靠畜牧业经济吃饭的西乌旗以毁灭性的打击。全旗110万头(只)牲畜,在一无棚圈,二无贮草的情况下,遭到饥饿和寒冻的吞噬,只剩下26万头(只),尽管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看到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如此损失惨重,广大牧民痛心疾首,真正认识到“亏”就吃在靠天养畜上。 从1978年开始,在阵痛中反思的旗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牧、建设养畜的牧区发展经济战略,并在锡盟率先推行…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入汛以来,我区呼盟。兴安盟、哲盟、赤峰市、锡盟连续出现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天气,致使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溃堤垮坝;通讯中断,交通受阻;停水停电,87.1万间民房倒塌损坏,8408个嘎查村庄受到洪涝灾害;至仿今还有2.08万多人被洪水围困;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100万亩,其中有820万亩绝收;因灾死亡牲畜35.97万头只;受灾人口累计达619万人。7500多间校舍、463个医疗卫生单位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2748个工矿企业因洪灾停产,形成我区有史料记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截止8月22…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96我区经环稳定增长1996年全区国内生卢总值为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七五”时期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业生产获四特大丰收,它牧业生产达纽12享税定增产。全区粮食总产责307.06亿斤,tb上年间长45.5%。油料产量达16.28亿斤,甜菜卢量64亿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6697.73万头(只),又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生产增幅加快。1996年全区工业增加伍达3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三5.1%。区内市场平自发展。199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37亿…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区把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作为抢占农村产业化建设制高点来进行培植,按照“城乡联动,开拓创新,三化并举,重点突破”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充分利用我区粮多、秸杆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使粮食、秸杆转化成肉、蛋、奶,初步形成了以畜兴农、以农促牧、农牧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使全区畜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截止到6月末,奶牛总头数达到21223头,比去年同期增加8713头,其中黑白花高产奶牛为14463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0206头。  相似文献   

15.
鄂托克旗是一个以牧为主的牧业大旗。旗内有干旱硬梁地区1 5万平方公里 ,生息着约3万人、102万头只牲畜 ,分别占全旗总面积、从牧人口和牲畜总头数的65 %、60 %、73 % ,是全旗畜牧业生产的主战场。但是 ,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深 ,加之年平均降雨量仅有270毫米左右 ,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大都集中在7—9月份) ,从而造成了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长期以来 ,每进入暑季 ,牧民们不得不排队等候或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到几十公里外的基本供水井上靠拉运来解决人畜生存之水。据统计 ,干旱硬梁缺水地区的牧民每户每年花费的人畜饮水…  相似文献   

16.
农九师一六一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多年来始终把各类牲畜防疫工作列为发展畜牧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创造了连续40年无事故的纪录。一六一团是农九师最大的畜牧业团场之一,目前各类牲畜存栏总数已达10万头(只),成为壮大团场经济,致富职工的支柱产业。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与该团长年狠抓各类牲畜防疫工作息息相关。据了解,一六一团每年把防疫资金投入列为专项资金,并建立团连级防疫网络,责任到人到户;制定强化防疫责任制,纳入中长远发展规划,并实施依法管理。40年来该团每年年初都制定严格的防疫计划,年终由考核领导小组严把防疫工作考核关。据统计,该团每年各类牲畜防疫率达100%,并无一起防疫事故发生,成为塔城地区各类牲畜养殖安全区,畜产品每年以好的价格全部畅销疆内外。  相似文献   

17.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位于锡盟东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276公里,全旗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9万。1996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头数达281.3万头(只),牧瓦N均牲畜达106头(只),两项均位居全国少数民族旗(县)榜首,牧民人均小(人由199o年的1726元提高到1995年的36O8i,已有75%的牧户过上了JJ、康生活,全旗15个苏木均实现了财政自给,旗财政的自给率已提高到75%,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指定为全区5个旗(县)限期实现财政自给的旗(县)之一。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是…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6)
<正>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也是最重要的畜牧产品加工输出基地之一,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2%,占全区国土面积74%。2016年,全区羊存栏稳定在1亿只以上,牛存栏达到1151万头,全年羊肉、牛肉、牛奶产量分别为99万吨、55.6万吨和734.1万吨。畜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70年来,自治区坚持根据畜牧业发展实  相似文献   

19.
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苏木白音塔拉嘎 查是一个拥有660平方公里草场、66个牧 户、352人的纯牧业嘎查。1990年全嘎查牲 畜总数达20037头(只),其中集体所有 6000头(只),集体固定资产30多万元,总 收入6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5 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政通人和。 嘎查党支部在抓牧业生产过程中,把 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作为大事来抓。一 是统一管理和使用集体资金,近年来嘎查 共动用集体资金81万元,用于生产服务和公益、福利事业;二是统一管理种公畜;三是统一管理马、驼;四是统一进行畜牧业大型基本建设;五是统一管理和使用大型水利设施和…  相似文献   

20.
农三师四十五团积极稳妥地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以“小畜换大畜”战略,以畜牧业发展带动饲草业,以饲草业促进养牛业的发展,全团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3年,该团年末牲畜存栏达到32735头(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233头(只),同比增长11.9%。全团畜牧业养殖户1326户,占全团总户数的35%;全团自营经济纯收入1380万元,自营经济从业户均纯收入4638.65元,同比增长32%。 一、完善基础,项目落实,资金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