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论独立审判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的裁判性、终极性和中立性权力。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驶审判权 ,不受三大诉讼法、《法官法》及《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确立和实施 ,对人民法院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 ;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不受外界干涉 ;保证人民法院在社会上的司法公正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一、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远未得到真正实现首先 ,我们从当前法院运作机制的情况来分析。从当前的审判机制看 ,人民法院对一个案件的审判是采用多层次的把关。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央纵向下放经济管理权力形成新的多元经济利益格局以来,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换所形成的法律和制约机制的脱节、漏洞和不键全缝隙中,“地方保护主义”这般暗流逐渐涌动起来,如一个个或明或暗的巨大漩涡,已成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严重障碍。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与个人的干涉。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仍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乃是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同时,为了保证审判权所确认的权利和其他有权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权利的实现,宪法和法律又赋予人民法院以执行权。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检察院审判监督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这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决定的.但是,为了保证司法公正,我国法律同时也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审判独立与检察监督之间难免存在冲突之处.为了确保法律规定兑现,我们应从监督权的性质、监督的对象、监督的范围等方面对检察监督进行调整与完善,在保证审判独立的前提下,保证检察机关更好地行使审判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问:按您的说法要实现司法公正,首要的前提条件是人民法院必须实行依法独立审判。请您谈谈人民法院是怎样做到依法独立审判的呢 ?  韩: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审判,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人民法院必须遵守的重要法制原则。  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即审判公正,人民法院真正实现依法独立审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判权是一种中立性和终极性的权力,它对诉争的判断和处理是最后的最具权威的裁决。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实现依法独立审判,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叫做:“…  相似文献   

6.
减刑、假释是我国刑罚执行中的一项制度。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是国家赋予的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一部分,也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巩固劳改成果,促进罪犯改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和树立法律权威,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的形式、内容、程序等问题,谈点浅见。一、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7.
谈法官独立     
法官从附属到独立的转变,将是司法公正的根本保障。法官独立,不仅指法院系统独立于外部的干预,也意味着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相互独立。 法官独立,是审判权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审判权的判断性和中立性的特点,决定了法官必须保持较高程度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以保证其活动的公正性、正当性和合法性。因此,法官只应接受监督而不应接受命令。同一法院的法官之间可能因资历等原因而等级不同,但法律赋予的审判权应当是平等的。 法官独立,是司法程序之必须。司法程序是比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独立审判原则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审判原则的法律保障是指以实现司法公正为目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独立审判原则在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各个诉讼阶段,都能得以贯彻落实的保障措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要真正落实,需要在立法上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从法律上保证审判机关在其外部生存环境上独立于其它国家机羌。独立审判的含义之一就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时,从认定事实到适用法律,都由它独立负责地作出决定,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扰法院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得强制人民法院按照其意图办案。这不仅需要法院具有足够的抗干扰能…  相似文献   

9.
仲裁从何时起面临着司法监督呢?在传统法律体系中,仲裁是一种民间性质的法律冲突救助机制,这就决定了自其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的监督问题。文章认为,当仲裁逐步发展并被纳入到国家的司法制度领域之时,仲裁必然面临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的监督。作为一种独立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所面临的司法监督显然会与其自身的某些特点发生冲突。由此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索——对仲裁进行司法监督的必要性何在?文章围绕仲裁司法监督的必要性,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其一,和非司法监督比较;其二,从仲裁制度自身发展的角度考察;其三,从人民法院的性质和职能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能。诉权对审判权的监督是诉权的一种基本职能,它弥补了我国法律监督的不足。诉权对审判权的监督主要通过诉讼权的具体行使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统一的国家权力理论决定了人大权力的全面完整性 ,但这与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并不矛盾。法院独立审判权的行使并不排除人大对其应有的法律监督与制约。介是必须注意划清正当法律监督与制约和不适当干预之间的界限 ,真正发挥人大的制约功能 ,实现法院独立审判权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各级检察机关已全面开展民事行政法律监督工作,但举步维艰,效果甚微。这种状况固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民事、行政法律监督机制上存在的缺陷才是其根本原因。笔者拟围绕这一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一、明确划分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各自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权力制衡。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审判和法律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是保障国家法律得以正确实施的主要途径。建立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相互制约机制的前提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但在目前的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体制下,没有分清  相似文献   

13.
发表过和办案人员意见相左的看法的记者,大多都听到过“舆论干涉办案”的指责:“我们法院(或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或检察权),不受干涉。”新闻舆论不能“干涉办案”吗? 不可否认,对案件的报道、特别是带有批评性质的报道,往往形成舆论“干涉办案”的情况.“舆论”能否“干涉办案”?司法机关“独立办案,不受干涉”,此原则由多个法律加以规定。“司法独立”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它的正确性无可挑剔,但“司法独立”这一原则的前题是司法机关严格遵照程序法和实体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保证人民法院司法独立的同时,为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和司法腐败,必须将司法权置于舆论监督之下,以促使司法权和新闻舆论在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共同追求司法公正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一否定免于起诉制度的理由。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日免予起诉决定侵犯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制度;二是免予起诉制度违背了公、检、法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三日免予起诉制度的规定混淆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四是免予起诉制度还违背了我国法律规定的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一)免诉决定不存在侵犯人民法院审判权的问题。首先.纵观中国审检分离的历史.检察权,审判权的内容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最终的划分都取决于某一历史时期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应当说.只要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就不…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它肩负着行使国家审判权的职能。人民法院担负着人民民主专政和保卫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光荣任务。作为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应该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保障我  相似文献   

17.
民事案件审结期限,是人民法院独立完成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定时间。是诉讼期限的一种。 长期以来,民事案件审结期限一直未能在我国的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得到重视和肯定,从而造成了民事案件长期积压、久拖不决的现象,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秩序稳定和安定的社会生活局面,使人民法院的审判权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因此,新颁布实施的《民事诉讼法》在总结了建国四十多年的民事审判工作经验,尤其是“民事诉讼法”(试行)实施以来的经验基础上,第一次对民事案件审结期限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它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诉讼期间的法律制度,而且对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仅就民事案件审结期限的必要性,审结期限的特点以及如何保证审结期限的完成,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公平审判权不仅是一国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或宪法性权利。公平审判权不但适用于刑事诉讼,也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甚至其他具有实质诉讼特征的准司法行为。民事行政检察权属于诉讼监督权的范畴,其监督的对象是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力、司法裁判行为以及裁判结果,是全国人大以立法的形式专门赋予检察机关的一种监督权力,其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诉讼当事人公平审判权的实现,并最终实现公民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9.
被害人上诉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抗诉条件的限制 ,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抗诉请求很难实现。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是由审判权的终结性、权威性、被动性决定的 ,符合当代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 ,能够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利益 ,能够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可能与上诉不加刑原则相冲突并可能导致诉讼迟延、滥诉以及改变诉讼法律关系等技术方面的问题 ,但是这不能否定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行政检察监督的对象主要是行政权,而不是司法审判权。但目前的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对行政检察监督的定位不明确、不准确,没有发挥行政检察监督应有的作用与功能。应通过对行政诉讼法和相关法律的修改,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立案的检察监督权,赋予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权,完善对被告胜诉的生效裁判进行抗诉的监督机制,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案件执行的检察监督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