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向海燕 《当代贵州》2014,(17):44-45
正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立足实际,致力弘扬和传承仡佬文化,普遍运用仡佬民族元素符号,实现仡佬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仡佬文化是黔北大地民族文化的瑰宝,与其他55个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民族文化。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即在务川这块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历经濮、獠、仡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强坚韧、孝义忠勇、包容和谐、开放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和利用中实现对仡佬文化的保护,取得明显效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就在务川这块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历经濮、獠、仡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留下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仡佬族人民原有的生产生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即在务川这块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仡佬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留下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仡佬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产生变化,丰富多彩的仡佬民族文化正在逐步走向消逝,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成了当前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14):66-66
仡佬族 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主要聚居地是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部分县、市也有少数分布。仡佬族现有人口数约为58万。唐宋时,史书中开始出现“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族名为仡佬族。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因人数少而居住分散,各地仡佬族差异很大,仡佬族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文。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来到一片陌生地开荒辟草、采砂炼丹、繁衍生息。这里就是今天仡佬族聚居最多、被称为"世界仡佬族的发祥地"的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务川,古有"丹砂之利,洪渡之饶"的美称,仡佬先民们在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也创造了古朴、醇美的仡乡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今之仁怀市辖区,自古以来便是仡佬族人民聚居地之一,故《续遵义府志》有“仡佬仁怀古已有之”的记载。他们主要居住在市境的哑塘、云安、太阳、五马等地。1956年12月,在仡佬族比较集中的哑塘建立的哑塘仡佬民族乡,是当时全省仅有的两个仡佬民族乡之一。据1992年户籍部门统计,仁怀市有仡佬族4316人。仡老族人在开发这块热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异彩  相似文献   

7.
仡佬族是贵州高原上最为古老的一个民族,有人认为它是“古夜郎”的后裔。仡佬族大多住在山区。民谚说:“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岩旮旯。”居住在黔中一带的仡佬族村民,其住房与附近的布依族和汉族“屯堡人”大同小异,多为石板房。居住在黔西北一带的仡佬族同胞,多住茅草房,茅草盖得特别厚实、整齐,檐下收尾处精心编织造型各异的带状结,如同盖瓦屋面的“封檐板”,有尚好的艺术效果,被人誉为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区域,全省世居少数民族有苗、侗、布衣、水、土家、彝、仡佬、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8%.千百年来,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养育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民。其繁衍过程中,孕育并保持着丰厚的传承文化和传承文明。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和艺术,与民族服饰、语言、风俗等,一齐融人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9.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10,(15):50-50
在民间,毛龙从扎制到舞动都处于一种自然、自发的传承状态。没有专门拜师传承的习俗,也没有秘不示人的诀窍。而且这项活动不仅在仡佬族中盛行,周边的侗、苗、土家族等兄弟民族的村寨中也自发地组织舞毛龙。  相似文献   

10.
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是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是文化扶贫重点县,属于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示范区,素有"黔蜀门屏、银杉之乡、仡佬故土、傩戏王国"之称,获"贵州省民族民间(傩戏)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道真自治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根据自身民族文化差异性特点,突出"神韵仡佬·养生道真"主题,全力打造"仡佬文化体验区",从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整  相似文献   

11.
正仁怀市茅坝镇安良村是我省为数不多的仡佬民族聚居村,仡佬族人口近1500人,在全村人口中占了61%。近年来,村党支部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弘扬仡佬民族传统文化,着力把产业发展抓在手上,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12.
正仡佬族毛龙灯是石阡仅有、国内唯一的特有灯种,2006年5月,"石阡仡佬族毛龙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充满喜气的百条毛龙一起欢腾,纷纷亮出自己的精彩绝技,"螺蛳旋顶""犀牛望月""二龙抢宝",蛟龙出海、懒龙翻身、盘龙对峙……2月7日,流传千年的"仡佬毛龙节"在有着"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县""中国苔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贵州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石阡县举行。来自全县各乡镇(街道)的104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世世代代居住着苗、布依、侗、彝、水、瑶、仡佬等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建筑文化,其中苗、布依和侗族民居堪称贵州这个建筑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苗族民居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境民族。我国是苗族的发祥地,贵州是其主要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全国各省、区、市中民族成分比较复杂的省份之一。在贵州境内聚居着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8%以上,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9.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5.4%。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其中苗、布依、侗、仡佬、水等少数民族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多元的民族背景,决定了各社会发展阶段民族问题的逐步解决,对社会整体进步的特殊意义。而今天和谐贵州的构建,必然离不开民族和谐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正千百年来,仡佬族人以丹为业,因丹而兴,在务川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族文化。距务川自治县城5公里的大坪镇,清澈的洪渡河穿境而过。洪渡河南岸,仡佬之源景区建设如火如荼。9月下旬,这里是遵义市第六届旅发大会的主会场,仡佬之源景区将正式对游客开放。站在景区观景台眺望,洪渡河北岸,巨大的石崖水天相接,这是被誉为"仡佬之源"的九天母石。每年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的仡佬族后裔会相聚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天朝祖大典。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体现。贵州是晚开发地区,文化种类和深度虽然逊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但独特的文化却是价值非凡的文化。贵州的土司制度是最早的民族自治。奢香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仡佬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原生文化。刘伯温写下了  相似文献   

17.
要使贵州民族医药在市场中迅速做大做强,就必须高度重视我省中草药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在贵州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形成了以苗族医药为主,侗族医药、水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仡佬族医药、土家族医药及彝族医药等多种少数民族医药为补充的贵州民族医药体系。贵州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中草药生长和中药材种植,为中国四大中药  相似文献   

18.
钟金贵  姚秋容 《世纪桥》2013,(10):72-74
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脱胎于中国古时期全体成员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仡佬族傩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成以祈福纳吉、圆满人愿为目的、兼有巫教祭祀仪式、戏剧表演等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仡佬族文化中独具特色。当前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仡佬族傩文化资源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传承与保护仡佬族傩文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脱胎于中国古时期全体成员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仡佬族傩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成以祈福纳吉、圆满人愿为目的、兼有巫教祭祀仪式、戏剧表演等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仡佬族文化中独具特色。当前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仡佬族傩文化资源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传承与保护仡佬族傩文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坤 《当代贵州》2014,(6):14-14
正自从去年除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三次现场直播石阡尧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六和三角宴·集体过大年"的盛况后,记者一直有一种去尧上的冲动。直到今年春节期间在石阡走访亲戚,才有机会一探尧上"六和文化"的究竟。尧上距离石阡县城30余公里,村庄300余人,坐落在石阡与施秉、镇远毗邻的佛顶山山麓。村庄四周群山苍翠,包溪河如同玉带萦回,典雅的干栏式仡佬族民居,古老的邓氏宗祠,幽深的石板巷子,朱红色的风雨桥,彰显"和"文化的六和三角宴,还有保存完好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毛龙、仡佬木偶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