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安全趋势阎学通冷战的结束使亚太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安全环境的变化成为亚太国家调整安全战略的依据,然而,亚太国家的安全战略调整,又反过来影响了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进一步变化。本文将从亚太国家安全战略入手,观察一下90年代下半期以来亚太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 ,东盟在亚太安全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 ,东盟与美国的战略关系是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和亚太安全格局的特点冷战后美国的亚太安全基本战略态势主要表现为 :第一 ,欧亚大陆是美国 2 1世纪外交战略的重点。亚太安全战略仍是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巨大的利益 ,美国将继续保持对亚太地区的全面介入与接触 ,积极地参与亚太地区事务 ,决定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二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促成一个稳定、安全、繁荣、和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全问题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议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安全议题”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议事议程从APEC这个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中凸现出来。APEC安全议题的衍生,可以说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的欠缺、美国的战略调整以及亚太地区各种不安全因素的相继爆发是最为关键的三大要因。近年来APEC各经济体成员以及亚太主要区域力量之间围绕APEC安全议题展开频繁的战略互动,APEC安全议题的衍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战后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态势,即安全问题将成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外政治家们因各种不同原因开始考虑起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中国强大后会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吗?自1992年起"中国威胁"论成了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5.
东盟的政治安全战略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的政治安全战略与大国关系曹霞冷战后东盟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两个部份的东亚政治安全战略:以大东盟为中心的亚太安全战略和大国关系战略。在今年7月雅加达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及对话国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东盟表现出强烈的“亚洲意识”,即突...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外政治家们因各种不同原因开始考虑起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中国强大后会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吗?自1992年起"中国威胁"论成了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和建设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发生两次巨大变化。东北亚的安全观形势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普遍的安全观出发 ,中国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合作等三个方面应实行“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亚太安全战略 ,同时 ,中国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应起到地区稳定的平衡作用 ,成为地区战略的扮演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东北亚地区形成了四角七方的地缘战略格局,由于东北亚是亚太问题的核心和亚太和平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推进东北亚安全合作非常重要。同时随着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消失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也成为可能。根据东北亚的实际情况,该地区的安全合作应是非结盟性的、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能覆盖全区域的综合性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日本军事安全战略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了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其中,确立新的军事安全战略,加强军事力量,扩大军事影响力是其重要手段。一、冷战时期日本军事安全战略的演变(一)吉田战略50年代,由于冷战的形成,美国改变了使日本非军事化的政策,“变日本为...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行为模式并非完全承袭基于国际系统结构基本分析框架的霸权护持模式。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是基于国际系统进程基本分析框架的导出概念。厘清对安全护持的认识需要解构这一概念,找出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战略行为,而基本战略行为的判定须通过"基于维度"的考察。施韦勒和米尔斯海默意义上的制衡可以作为这种基本战略行为的分析基底,但制衡的概念必须重塑才能符合基本战略行为的要求,重塑制衡的方式主要是打破其指涉对象的单一维度而进行多维重构。随着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变迁,美国的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也存在转型的必要,而制衡行为的转型又是安全护持模式转型的核心。冷战后美国对南海相关声索国的外交行动验证了安全护持模式及其转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美韩军事同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韩军事同盟是研究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析变量。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战后以来美韩军事同盟的结构调整与功能转化 ,特别是该同盟在由“双重遏制”向“双重规制”转变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延续性 ,以求对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认为 ,美韩同盟作为“战略稳定的杠杆”将继续在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2.
一冷战结束后.亚太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要特点是: (一)亚太正在形成新的力量格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苏联解体、两极体制消亡以及日本的迅速崛起,亚太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种力量并存、相瓦制衡的多元新格局,其中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起着较为主导的作用。同时,东盟、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等也正在日益成为该地区令人瞩目的重要力量。总之,由于多元化的发展,本地区各种力量现已初步形成相互制约的相对稳定的战略平衡,这从安全形势角度说要比冷战时期好得多。 (二)为适应格局的变化,各国都抓紧时机调整各自的安全战略,以求使自已处于有利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棱镜与政策: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战略》(1994年版)一书,是美国重要的思想库兰德公司研讨新的美国安全战略问题后所发表的论文集,简介如下。 一、美国需要有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苏联崩溃、冷战告终、地缘政治环境迅速变化、国际事务日趋复杂、国内资源紧缺、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美国单边承担全球安全重担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深刻的变化使世界比以前更加复杂、更富挑战性。经济与安全之间、外交与内政之间过去的区别很明显,现在却模糊起来了;对外政策还越来越受制于国内形势。这种形势要求美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东亚安全形势可概括为:中美关系进入了亚太地缘战略利益竞争的时代;领土争议有可能成为颠覆后冷战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重大诱因;东亚区域内主要国家国内政治走向对区域经济与安全进程的冲击日趋突出;朝鲜半岛形势严峻;区域内经济与安全"二元分离"在进一步加深。2013年东亚安全形势将取决以下因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究竟能走多远,在钓鱼岛问题上中美日三边将如何互动,黄海、南海局势能否稳定。2013年可能是亚太安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军事安全战略的变化 (一)美国在亚太面临的新的安全形势 1、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军事安全态势呈现出新的局面。美、日、中、俄、东盟间的相互关系开始全面调整、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特点国防大学吕有生美国的亚太战略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为实现国家利益所进行的谋划,它集中反映的是美国的亚太利益。多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没有变,那就是建立自由贸易体系,确立和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冷战后,由于国内和国际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日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席来旺美国总统克林顿4月访日,并与日本首相共同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表明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冷战后对日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一美国对日安全战略的调整,是为了应付冷战后美日同盟面临的问题,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9.
跨世纪的印度国家安全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印度未曾颁布过其国家安全战略,但从半个世纪以来历届印度政府的行为及其安全战略谋士们的论著中,不难看出该战略的形成及发展脉络。冷战时期,尤其是60、70年代,印度主要实施以军事安全为中心的传统安全战略,冷战后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内容广泛并带有明显外向...  相似文献   

20.
朱锋  周新政 《和平与发展》2012,(3):1-6,73-76
2011年东北亚局势出现了历史性新发展,其中尤以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影响最为深远。“新军事战略”调整全面“转身亚太”;军队转型能全面应对“后后冷战时代”美国军事与防务需要;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评估”重新定位,也是为了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资产(盟友关系)不会流失,还有奥巴马政府出于2012年大选需要而表现出的对华政策强硬。美国“亚太转身”对中国的冲击非常明显,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合作,甚至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潜在对抗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