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的形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而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通过户籍改革,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民工荒"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也应注意到另一种现象--民工荒.  相似文献   

3.
马健 《重庆行政》2011,(6):102-103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面对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双膨胀的现实,如何实现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移,将成为我国城市化道路上面临的最大挑战。而重庆市是我国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如何有效解决农民工进城带来的大量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农民工培训,提升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张娟 《理论月刊》2008,(6):173-175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本文在阐述了河南省农民工总体情况和河南省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运行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河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必然面临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并不顺畅,除传统制度因素外,直接因素是大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信息不对称,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因此,基于经济人假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寻求经济法规制框架,这既是经济法的现实使命,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6,(3):25-2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工已转移约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分布在各个行业。目前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这一群体大部分还将以农民工形式转移出来.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问题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为此.国务院建立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工青妇等有关群众团体组成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今年3月2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刊就其主要精神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立法程序解决农民工维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全国已有1亿左右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数量众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略和替代的重要贡献.在许多行业,外出务工人员都起着支撑性的作用,而在某些行业,毫不夸大地说,撤除了农民工也许整个行业都将瘫痪.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至少体现在: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薇 《新重庆》2006,(6):43-4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外出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  相似文献   

10.
聂亚珍 《新东方》2007,(8):58-60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转移模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模式,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