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环保设施建设是治理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先应该是生态优美、低碳宜居的国际城市。2013年初,雾霭天气严重困扰北京,不仅损害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形象,也大大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雾霭治理成为当前北京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以来,多场暴雨降临全国各地。北京、长沙、扬州、合肥、重庆等地的人们就像城市困兽一般,被暴雨阻断了回家的路。暴雨"虐"城,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拷问,还有怎样把这种拷问转化成让城市更完美的动力。基础设施不是美丽的摆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美国美式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公布了全球215个主要城市的生活质量排行榜。在亚洲,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是新加坡和东京,并列第33位,香港排名第70位,台北排名第80位,上海排名107位,而北京的排名在第132位。北京的生活质量不高,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以交通为例,表面上看,这仅仅是车与路的矛盾,细  相似文献   

4.
徐飞 《北京观察》2023,(2):46-49
<正>城市更新面向宜居环境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北京市政协将针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开展专项监督。《北京城市更新条例》实施后,市政协也将继续围绕相关情况开展协商活动。委员们也将持续关注北京城市更新工作,围绕首都宜居环境建设协商议政、履职尽责。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新发展阶段做好城市工作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坚持狠抓交通建设促进城市发展。该区紧紧围绕"四大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五纵五横"城市路网,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上界路、陈庹路(一期)、华福路、马桑溪大桥等重大交通设施;2006年7月1日轻轨二号线建成通车;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已动工建设;双山路、金建路、福茄路、中坝路等项目前期相关工作已完成,  相似文献   

6.
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建国60周年大庆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环境和设施运行保障任务后,北京的城市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首都,北京城市管理的定位必须要高,要展现中国的城市形象,要满足新形势下做好"四个服务"的要求,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方向,这对拥有超过20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首都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满足群众对首都城  相似文献   

7.
李方 《北京观察》2016,(8):26-27
北京市政协联合调研组围绕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广泛听取委员、专家意见,深入座谈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意见建议》(以下简称《意见建议》).其中,第一章第八条“高起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副中心的‘反磁力’”,结合国际大城市规划领域可资借鉴的“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为通州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理念与实践探索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8.
借鉴香港成功经验 构建北京宜居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居城市是国务院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批复中对北京城市的基本定位,是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借鉴香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根据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在落实规划、规范建设、城市交通、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也受到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政府财政政策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影响。本文在总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财政在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职能作用,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10.
马大军 《北京观察》2017,(10):39-39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既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腱的标志性工作,也是服务国家和全市工作大局、实现更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此,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将无障碍设施融入其中,实现整体一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1日,一场大暴雨肆虐北京,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经济损失严重。北京的排水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脆弱性显露无遗。因此,必须大力提升北京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防范涝灾能力,不断加强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和配套管理,完善城市内涝防御应急体系建设。美国在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特刊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7·10"暴雨事件,时隔八年之后的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再次使首都蒙受重大损失。这两个暴雨事件,充分暴露了首都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突出了加强和完善首都防灾设施和地下设施重要性和紧迫性,值得警醒与反思。当前,我国城市总体上已进入高风险期和危机频发期。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上的具体体现,也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7·10"  相似文献   

13.
面对着快速行驶的车辆,以及快步走过的行人,这繁杂的城市景象,不仅使残疾人感到无所适从,就连一些年长者和儿童,上街都有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大概正是考虑这种新情况的出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召开的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会议上,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儿童这部分弱势群体,会议要求“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无障碍设施,而且提高到“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高度来认识。这无疑表明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文明。所谓的无障碍设施,说白了,就是通达的方便小路。这在今天的大城市里,其实也并不少见,比方说,在我居住的北京亚运村,早在几年前就建成了。可是建成了又怎么样呢?仅仅是个符号而已。它不仅未能给残疾人带来方便,就连正常人行走都不通畅。无障碍  相似文献   

14.
市政排水设施是城市的生产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和大气降水径流的接纳、输送、处理、利用和处置设施的总称,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各项“软”、“硬”投资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市政排水设施的质量及完好状况与城市生产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城市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淮北市的排水设施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城市排水功能有所改善,但排水设施仍然跟不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从某种程序上讲,制约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排水设施现状淮北市地处淮北…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合肥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继扩(改)建了一大批城市主要干道和主要出入口。尤其是一环、二环路的建成,对推动合肥市两个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随着道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延伸,合肥市也陆续建成了一大批城市铁路立交桥,如三里街立交桥、长江西路立交桥、全椒路立交桥、濉溪路立交桥、当涂路立交桥、合作化南路立交桥,桃花店立交桥、淮南线及新客站引入线立交桥等。上述立交桥全部采用铁路上跨城市道路形式。一般情况下,这种桥型设计具有节省工程造价、减小车行…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新基建中的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都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连,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与平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新基建尤其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应急状态下智慧城市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4月,  相似文献   

17.
北京是中国的首善之区,北京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为改善城乡一体化条件下的城乡环境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为全国其他城市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当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设"三个北京"的目标和要求,这正是推动北京城市管理上新台阶的一个战略性的举措,也是对广大城市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的一个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强调,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显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时不我待,是加快城市经济复苏、安全防控、智慧治理的新契机、新抓手。针对疫情防控、城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短板,应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常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发与建设出现了新态势。新态势的特点,首先是跳出了80年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囿于中小城市的思路和模式。其次,它直接接轨于浦东的大开放、大开发。第三,它体现了常州“控制东  相似文献   

20.
孟宪玲 《前进》2010,(10):43-44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太原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于2009年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新战略,正在进行具体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在2020年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