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重要内容。调解工作,特别是庭审调解搞得好坏,对整个民事审判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我们在审判实践中,对于如何搞好庭审调解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如下一些经验和体会。 ——怎样认识庭审调解的作用 以往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审判人员比较习惯于庭前分别调解,他们认为这样的调解工作比较随便,好掌握,因此把很多精力用在对当事人双方的个别调解中,在经过反复调解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才正式开  相似文献   

2.
从几年的审判实践来看,经济案件的取证工作比一般民事案件的取证,涉及面广,工作量多,难度大。目前的主要由法院取证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审判所承担的繁重任务。因此,依照法律规定,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就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了。 举证责任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向人民法院举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如果提供的证据不充分,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补充证据,或者由法院调查补充证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收集和调查证据。”就是说,当事人在  相似文献   

3.
《法学》1991,(5)
搜查,历来被公认为刑事诉讼中的一种侦查行为。在民事诉讼中,无论是试行的民事诉讼法还是法学理论都不主张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搜查的方法来收集和调查证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法制的不健全、不完备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有些人甚至研究并利用法律上的空子来达到其谋取不法利益之目的。例如,在审判实践中,常常碰到不少人钻民事诉讼法中无搜查规定这一空子来逃避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其表现有:为避免败诉而隐藏证据;为逃避执行而隐藏、转移财产;从地方保护主义出发,对法院调查设置种种障碍,等等。  相似文献   

4.
民事法律关系纷繁复杂,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利益诉求都在民事案件中有集中的体现。如何提高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事关人民法院法院司法公信力问题。本文将结合人民法院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司法理念的视角论述探讨如何提升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质量以及公信力问题。民事诉讼、民事审判的特性与民事审判基本理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该条款确立了法院庭外调查的法律依据以及自由裁量空间,使法官依职权主动调查取证。最高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该自由裁量空间作了分解和明晰,但仍规定法院“认为需要自行调查收集的其他证据”。笔者认为,庭外调查应体现程序救济性质,进一步削弱、限制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主动性,将调查取证定位在被动性基础上,使之更符合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经济审判机制,保证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关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 一、人民法院可以制定各类案件举证须知,明确举证内容及其范围和要求。 二、人民法院在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三、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经济审判机制,保证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关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一、人民法院可以制定各类案件举证须知,明确举证内容及其范围和要求。二、人民法院在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三、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商法年刊》1998,(1):445-451
(1998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95次会议通过)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经济审判机制,保证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关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一、人民法院可以制定各类案件举证须知,明确举证内容及其范围和要求。二、人民法院在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三、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制度确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谁主张谁举证。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第二,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为辅,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第三,举证责任倒置。在某些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但自1991年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混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范围界限不明,诉讼不公,人民法院职责主次不分等弊端…  相似文献   

10.
论审前准备程序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审前准备程序的特点与缺陷  我国民事诉讼法设专节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被认为是“第一审普通程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审判民事案件不可逾越的必要阶段”。①从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法律文书和诉讼文书的送达;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及合议庭的组成;法官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通知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参加诉讼等。  与国外的审前准备程序相比,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前准备程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目的较为单一。主要是寻找案件的争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类经济民事案件必将日益增多,人民法院的审判领域也将不断拓宽,但现有的民事审判方式已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改进民事审判方式,提高办案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已是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改进民事审判方式的若干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之现状1、主要依靠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做法,不能真正体现民事诉讼活动的特点,导致执法的随意性未能严肃执法。我国新民诉法体现了“当事人主义”的特点,即通过诉讼主体的举证、质证等活动,把民事主体间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4条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无论是调解处理还是判决处理,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还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是法院内审理还是巡回就地审理,都应当开庭向当事人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听取他们的陈述,出示必要的证据,允许双方辩论”。然而,目前一些基层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人员程度不同地违反了上述规定精神,他们把民事案件  相似文献   

13.
设立协助调查制度问题的提出由于国家干预原则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规定在实践中并未真正推行。特别是民事案件的执行工作,多年来,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执行工作的全过程都应由人民法院全部包办,执行人员几乎包揽所有的证据收集调查工作。殊不知,全国法院每年执行民事案件250万件左右,执行标的3000亿元左右,①平均每个执行员每年大约要执行近100件案子。有相当一部分案子既需要到银行、房产、土地管理部门,又要到证券管理部门,还要到相关人处调查,常常一件案子要跑十几天甚至几十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讼诉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在审判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基层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中很少运用这一条款。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该条文规定的理解上还有不同认识。 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有的只有一个诉讼请求,有的则有多个诉讼请求。也就是说案件可以由一个诉组成,也可以由多个诉组成。所谓诉,就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比如离婚案件,一般就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民事案件是大量的,每年约占各类案件的一半。因此,注意研究分析民事当事人的诉讼心理,从中摸索审判规律,对于完成繁重的民事审判任务,搞好民事审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再审制度是审判民事案件的一项补救制度,是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得以纠正的审判程序制度。我国民事审判工作,历来是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就现行的再审制度讲,既确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上级人民法院,发现裁判确有错误的,可将案件提起再审;又确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认为人民法院裁判确有错误的,可以进行申诉。  相似文献   

17.
陈贤逊 《法制与社会》2011,(30):108-108
人民法院的调查取证,主要包括主动调查和收集及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证据调查两个方面,本丈主要从法院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依职权进行证据调查及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证据收集的几种情况进行探讨,查明事实,实现民事案件的公正裁决。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今年开展的“审判质量年”活动,总结抓好民事案件审判质量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民事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使民事审判工作更好地为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最高人民法院于10月22日至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全国法院民事案件审判质量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31个高级法院的代表以及湖北省人大、省政法委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唐德华作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对民事案件审判质量重要性的认识问题时,唐德华强调:近年来,民事案件始终占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的60%以上,抓好民事案件的…  相似文献   

19.
法院调解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方式。在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中,法院调解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确立了法院调解的原则,并规定了法院调解的程序。经过几年来的审判实践证明,用调解的方法解决民事案件,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有利于增强人民内部团结和加强法制教育。但由于在法院调解的适用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因此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法院调解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看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民事案件案由?如何正确确定案由?正确确定案由与提高民事审判工作质量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认真进行研究,认识也不十分明确。本文拟结合审判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一、准确确定案由是提高民事审判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为了了解和研究民事案件案由的使用情况,最近我们查阅了本市各级人民法院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五月已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共2135份,其中有案由116个。调查表明,大多数案件的案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