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骡去势术后出现肠脱出者并不多见 ,笔者等在临床上对3头公骡去势后发生肠脱出进行了治疗 ,1头公骡由于肠脱出时间较长 ,肠管被后蹄踩破发生死亡 ,其余 2头治愈。病例  1996年 4月 5日 ,去势的 6头公骡在术后 3 0min未发生出血和其他不良情况 ;其中 1头公骡发生肠脱出 ,脱出的肠管有 6~ 7m ,严重污染 ,其中部分肠管被后蹄踩破 ,出血严重 ,发生死亡。 1996年 4月 12日和 1997年 4月 2 0日有 2头 4岁去势公骡分别发生肠脱出 ,去势手术顺利 ,止血充分 ;该 2头骡在术后牵遛约 3 0m发现有腹痛症状 ,不断有腹水从切口流出 ,随后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2.
(一)公猪肠脱 多发生于饱食或先天性腹股沟管过大去势后不久的猪。保定病猪,将脱出的肠管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肠管如有坏死,切除后吻合。剪开腹股沟外环,将脱出肠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还纳腹腔。从创口注入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1g。缝合腹股沟外环,将总鞘膜、精索一同结扎后,局部撒布消炎粉,常规缝合皮肤。术后最好连续注射青、链霉素2~3天,曾治疗13例,均痊愈。(二)母猪夹肠 去势母猪腹内压高,切口过前、过大或破膜时腹肌与膜分离过多,常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夹肠,也见于大挑花手术腹膜缝合不  相似文献   

3.
单切口双结扎缝一针公驼去势法公驼去势多沿用双切口不缝合的夹板骟及烧烙骟,其创口易感染、愈合慢,术后出血及阴囊内容物脱出常有发生。为克服上述缺点,笔者采用单切口、双结扎、缝一针的方法对118峰公驼去势,均收到较好效果。手术方法驼左侧卧保定,术部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4.
当地民间有一种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马、骡、驴无血去势法,群众称“扎骟”。这种方法简单、迅速(去势一匹只需几分钟),安全、有效,不误生产。但这种方法,长期为少数专职去势人员“严格保密”及“神密化”,绝不外传。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虚心拜民间去势人员为师,经过不断实践,“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先后用本法去势马、骡、驴136匹,得  相似文献   

5.
1977年6月我站收治猪去势后膀胱脱一例。该猪于阉割后半月臀部出现一肿包,整个阴囊均肿胀。肿包外皮无热,内无肿块,无肠样物,但充满液体。挤压肿包,患猪有痛感。腹股沟外口的界限不易触到。  相似文献   

6.
大家畜直肠穿孔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难医之症。目前多通过各种手术通路,如下腹部切口、坐骨大孔切口、肛门旁切口、直肠内单手缝合术等,来缝合修补破裂之肠孔。虽可使一些病例得到治愈,但存在手术时间较长、术式复杂、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缺点。我院自1974年以来研究了后海穴普鲁卡因局麻,体外脱出缝合的方法,共试治8头,其中试验牲畜6头,临床病例2头,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缝合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外都在研究药物去势。即用化学药品配合组成去势液,注射到公畜睾丸内,利用药物的作用,直接破坏睾丸组织,使睾丸组织变性死亡,逐渐萎缩、干涸,从而丧失了性机能,达到去势目的。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药物去势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可以避免割骟与无血去势中的弊病,是当前一种新的、适应性比较广的去势方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只要掌握了一般的注射技术,就能做药物去势,而且经济实惠,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办法。如用京农85—2号去势液,给马、骡、牛等去势,每头药费只需1~3角钱;京农85—3号去势液,给猪、羊、狗去势,每头药费仅用1~3分钱;去势1只兔或猫,还不到1分钱。一个术者和一个助手,每小时可去势适龄的马、骡、牛等大家畜20~30头,猪、羊、狗30~40头,兔、猫等小家畜30~40只。  相似文献   

8.
病史 阿左旗巴音镇农民周先忠饲养的白色半细毛羊,五岁龄。现已怀孕四个多月,一周来食欲减退,常努责,疑为流产,三日前肌肉注射孕酮3ml,昨天努责又出现,并较前更剧烈,夜间阴道脱出,今晨发现脱出的阴道破裂,大量脏器从破裂口脱出。 临床检查 患羊频频努责,并发出痛苦的咩叫,但全身状态尚好。阴道全部脱出,子宫颈口紧闭,在阴道右侧壁由前向后直至前庭粘膜与皮肤交界处有长8cm的破裂口。大小肠、膀胱从破裂口中脱出,膀胱积尿,并有少量出血。所有脱出的器官浆膜面上都沾着大量泥沙、草渣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
临床症状 马横卧地上,鼻翼开张,喘气,胸腹不停起伏,心跳100次。四肢呈游泳动作,欲立不能。从阴门脱出的骨盆曲为主的大结肠约10尺余,肠内粪水充盈。小结肠脱出三尺余,结肠处有一破裂口,血流约2000毫升。用净水洗去肠上污泥沙土,准备送还腹腔,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登     
药物配制 用45g碘化钾于适量的95%酒精中,使成溶液,而后加入30g药用碘充分溶解后,加入95%酒精至100ml,配成30%浓碘酊备用。 去势方法 将马横卧保定,由于马性情暴烈,倒马前肌注保安宁注射液2ml,阴部用5%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后,助手固定睾丸,术者用9号长封闭针头刺入睾丸实质,以扇形浸润法每侧睾丸实质内各注入去势液15ml,术者进针后觉适宜后才推药,当确认无疑后松开马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造成去势马骡骨折或腹股沟肠脱的原因,不仅在于保定不牢,更主要的是未能坚决执行术前绝食的规定所造成的。因而我们在每次给马骡去势时,都详细询问昨夜是否饲喂过,并注意观察腹围,如已饲喂或腹围稍满,就改日去势。从而避免  相似文献   

12.
卢戈氏液对牛去势后阴囊硬肿的治疗笔者对33例去势后阴囊硬肿的牛,用卢戈氏液颈静脉注射的方法全部治愈,最多的治疗8次,最少的治疗2次。临床症状去势后3~4周,阴囊切口不愈合,流出带组织残片的不洁分泌液,阴囊渐进性肿大,坚实、无热、无痛,小的似双拳,大的...  相似文献   

13.
自1984年以来,我们试用20%食盐油液涂于肿胀的创面治疗成年公猪去势后水肿37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临床表现 公猪去势2~3天后,阴囊切口处出现肿胀、发黑、其表面粘有粪便、垫草;严重的病例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结膜潮红、粪便干燥、尿色深而量少,阴囊壁及腹下发生水肿。 治疗方法 豆油或其它食用植物油100克,放于干净的锅中烧开,放凉后加入精制食盐粉20克,充分混均后即可应用。 首先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去势切口的创面,并用镊子刮掉粘着在其表面的各种异物;用三梭针  相似文献   

14.
我站1982年应用无血去势器给骡、马、牛去势6例,其法操作简便,不感染,不影响使役,深受畜主欢迎。 (一)操作方法 1.先左侧卧保定好家畜,术部常规消毒。助手双手紧 握住上侧先施术的睾丸上端的精索(包括提睾韧带,精索动 脉、静脉,输精管等),使其在施术过程中不能滑动。 2.术者双手分别握住无血去势器的两把柄,使去势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遇见一头奶牛产后阴道和直肠混合脱出的病例,报道如下。 症状 杂种奶牛7—12—7号,5岁,于1980年4月28日正常第三胎产后(胎衣于产后6~8小时自行排出)16小时许,见一红球状物如小足球大小从阴门娩出,此时牛频频努责,回首不安。15~20分钟左右,又见一小西瓜大小红球状物从肛门脱出约有10厘米。脱出物很快瘀血呈紫红色,并有水肿和少量渗血,牛此时努责更甚,呜叫不安。经检查,从下部的脱出物的近心端可摸到未闭的子宫颈口,上部的脱出物中有粪便。诊断为阴道、直肠混合脱出。随即进行整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一)公畜去势术的发展史 公畜去势术可概括地分为有血去势和无血去势两大类,有血去势术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无血去势术发展稍晚,也已有约1400多年历史。据中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记载,马的火骟法是黄帝时代(约公元前27~前26世纪)的董仲先发明的。写于公元前770~前222年之间的古籍《周礼》中就有“攻驹”、“攻特”的记载。“攻”,即骟割,“驹”和“特”,分别指2岁和3岁的马驹。这是有关我国有血去势术最早的文字记载。公元六世纪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公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我们试用大家畜无血去势器给绵羊、山羊去势,通过44例的观察,效果令人满意。 保定 将羊侧卧,一人用两小腿靠拢羊的背侧轻轻按压,用手分别固定羊头和前肢;另一人将羊两后肢拉向前方,充分暴露睾丸。 去势 术者先将羊一侧睾丸的精索固定在该侧阴襄皮肤上的外侧方,用一手就可固定,另一手张开去势钳,术部在睾丸上方2~3厘米处,然后按压钳柄,即可听到咔嚓一声。为了确切起见,可在术部上方再夹一次。同法挫断另一侧精索,最后术部涂擦碘酊。 去势后羊行走小心谨慎,两后肢外展,5~7天睾丸肿大约一倍,逐渐萎缩变小。4~5月龄的羔羊去势后三个月左右睾丸消失,触摸阴襄内部空虚,成年公羊去势后睾丸萎缩变小至拇指大,形成硬固的肉  相似文献   

18.
1990年4月25日~5月7日,大安市大岗子乡兽医站先后对本乡的9头马和9头骡做去势手术。术后的9头马相继发生恶性水肿病,其中6头死亡,3头经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无血去势法有所发展,因属非开放性的,术后护理简单,很受群众欢迎,但却缺乏理想的去势钳。本人于1977年试制家 畜去势钳,在工人师傅的支援下,钳子经过多次改进后才定型,两年多来应用于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因该钳具有体积小、重量  相似文献   

20.
笔者1978年以来,收治猪腹壁结肠瘘9例,均获痊愈。 病因与症状 9例全系母猪,行大挑花去势时,因腹膜切口过大,肠管脱出于腹膜外,形成腹壁疝而坏死溃破,受损部肠管夹在腹壁创口内与腹壁创口粘连,日久而形成肠瘘。创口周围皮肤增厚,可伸进一指,从孔内不断流出粪便。 手术方法 横卧保定,堵塞瘘孔,术部消毒,局麻,围绕瘘孔菱形切开皮肤和肌肉约5~7厘米,并于瘘孔后方切透腹壁,缩性剥离肠管与腹壁粘连的结缔组织(加剥离不开,可将瘘孔连同部分结缔组织一起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