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机智脱险     
《世纪桥》2012,(4):61-64
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怎样识别敌人的欺诈而脱险,是抗联将士经常遇到的事。周保中临危不惧、机智脱险的故事,让身边的抗联战士无不称道。抗联战士陶雨峰是那次脱险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2.
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数百名红岩志士倒在了血泊中.但在血与火中,先后有33名共产党人、志士和2个孩子奇迹般地脱险.笔者曾先后采访多名脱险者,记录下了当年发生的一个个奇迹……  相似文献   

3.
窦应秦 《党史博览》2007,(10):10-14
黄炎培,字任之,号楚南,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人,1878年10月1日出生在上海.1902年应江南乡试中举,1903年因不满晚清弊政,公开在南汇演讲而入狱,被营救脱险后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4.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演绎出许多故事让后人打发时光的历史人物。但他的平城白登山脱险,却不能仅仅视作那种茶余饭后的消闲调料。因其用于脱险的万式似乎更像一种生命力过于顽强的世态元素,以致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谋士”仍将此种方式作为打开所需通道的得力利器。  相似文献   

5.
罗汉工农红军游击队,是中共闽中特委在开辟罗汉游击根据地时建立的。 1934年5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敌人破坏,市委常委王于洁在福州脱险后转移到莆田,重建莆田中心县委,王于洁任中心县委书记,并对莆田游击队进行整顿。6月,福清党组织也遭敌人破坏。从上海返回福州而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新四军3个纵队都进行了转移、突围.其中,新四军第2纵队在皖南事变突围脱险中一直作为主力,拱卫在军部和军首长周围,尤其是在石井坑血战中,担纲坚守,殊死拼搏,为军部决定最后突围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后来突围时,折转向北的第2纵队最早从繁昌油坊嘴渡江成功脱险.  相似文献   

7.
李泽海走了     
正2016年4月19日,我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11.27"渣滓洞大屠杀脱险志士之一李泽海,于2月20日凌晨在四川遂宁去世。我一直从事红岩烈士和脱险志士人物事迹研究,原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再次到遂宁对李泽海进行采访,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革命事迹。怀着沉重的心情,我打开电脑,点开了2009年11月26日在重庆采访李泽海的视频,再次倾听他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8.
陈贵芳同志离开我们已整整五个年头了,我们为失去这位老战友、老领导而深感痛惜。回首往事,我们永远难忘他在1941年初掩护我们脱险的一段经历。那是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同时,在建阳设立“闽浙赣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以3个团的兵力对闽北基本地区发动第一次军事  相似文献   

9.
《红岩春秋》2015,(2):13-14
同样在重庆解放前,出卖了江竹筠等人的原重庆地下党市委副书记冉益智,他以交待了大量中共地下党员,为国民党立了大功为由,乞求毛人凤带自己去台湾。但毛人凤认为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将他抛弃在重庆。重庆解放后,冉益智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有一天,他得知政府成立了"11·27"大屠杀脱险同志登记处,于是心生一计,想冒充渣滓洞、白公馆的脱险志士去碰碰运气,万一被自己出卖的人都已被杀光了呢?然而现实往  相似文献   

10.
刘邦琨 《党史文汇》2001,(11):18-20
我们来到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参观,得知在当年"11.27"渣滓洞监狱大屠杀中的脱险志士孙重还健在,我们立即前去访问,由此揭开了国民党反动派1949年"11.27"渣滓洞大屠杀的真象.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们为寻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1949年"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来到重庆市垫江县,渣滓洞监狱惟一脱险女性盛国玉老人特地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同窗难友杨汉秀烈士的英雄事迹.那是一位受朱德影响参加革命奔赴延安学习,又在周恩来安排下,到重庆做其伯父--四川大军阀杨森统战工作的女英雄,曾一度埋名隐姓,不为人们所知晓,但她在狱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刚烈豪爽、热情大方的优秀品质和个性魅力深深吸引并影响着监狱里的难友们.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补白”栏登了《一位营救周恩来“四·一二”脱险的国民党元老》一文,谈到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周恩来在上海是怎样脱险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许多党史著作与文章众说不一。现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作一介绍。 1927年4月12日凌晨,蒋介石以共进会流氓打头阵,周凤岐的二十六军武装相配合,突然发动政变。周凤岐调斯烈的第二师秘密包围了上海总工会机关和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湖州会馆和商务印书馆,企  相似文献   

13.
一名普通的导游,地震当天,徒步6个小时,带着旅行团从距震中仅30公里的死亡地,克服重重难关,成功脱险。她说“导游是需要有责任心的。”  相似文献   

14.
灵山歌者     
1945年,为争取和平建国,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得知从上饶集中营脱险出来的冯雪峰也在重庆,便挤出时间,在9月上旬的一个晚上约见了他。  相似文献   

15.
项英的一生虽然毁誉不一,但很富传奇色彩。他多少次遇险又脱险,而最后竞死于他所信任的部下之手,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项英一生最危险的时候,是在红军主力北上以后,他和陈毅留在南方打游击的三年。 油山地处赣粤交界处。到达油山后,项英化名老周,陈毅化名老刘。两个人性格不同,陈毅好动,而项英好静,不爱说话,除了在棚子周围散散步之外,就是看书报,想问题,谁来了和谁谈话。两人都有  相似文献   

16.
他曾是国民政府万县地区的保安司令,却成为地下党员,积极掩护配合党的工作;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却依然坚持统战工作,准备武装斗争;他被囚禁在渣滓洞监狱,却当上小卖部的营业员,为难友联络通信;他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有幸脱险,却桑梓情深,返回家乡投入建设。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信念始终不曾动摇。他,就是从垫江走出的共产党员——肖中鼎。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廉政瞭望》2013,(13):4-4
大的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我是一个改革派,之所以到今天还算成功的话,因为我不在改革中做牺牲品,改革不了赶快脱险。  相似文献   

18.
1920年底或1921年初,李大钊在北京护送陈独秀脱险,在赴天津的途中,二人策划组建中国共产党之事,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是党的初创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关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以及史学工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9.
50年前的6月17日,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干部和革命志士,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赤石暴动,有81位同志冲破国民党特务的牢笼,奔向闽北的崇山峻岭……暴动之后天渐渐地黑下来,40多位脱险的同志到了赤石镇对面的山  相似文献   

20.
囚语(节选)     
林豪杰约千人,举兵抗陈炯明。约二月,事败,复逃至香伯陵由广州湾潜至高州山中,协同电白县长谢晋臣编集绿始脱险。此二次也。至香港不数日,复奉孙总理之命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