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时代风采》2014,(3):61-6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很正常。签空白合同就不那么正常了。从把空白合同交给劳动者签字的那个时候起,一些“庄家”就开始布局。劳动者一定要小心。  相似文献   

2.
庄严 《农村青年》2009,(9):43-45
很多劳动纠纷缘于劳动合同存在问题。如今,劳动合同陷阱五花八门,劳动者犹如雾里看花。为此,笔者列举了几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坏合同”,希望劳动者在遇到不规范合同时要睁大慧眼。  相似文献   

3.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以劳务派遣方式使用编制外人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劳动合同用工中,劳 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引发的法律后果的逻辑解读应为:如果劳动者的 连续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则新用人单位负有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如果劳动者的连续工作年限 不满十年,其意义仅在于新用人单位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时,是否应当合并计算劳动者在原用 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劳务派遣用工中,用工单位的性质不应视为是属于被派遣劳动者的“新用人单位”,而通 过界定“逆向劳务派遣”或适用实质雇主判断规则,寻求用工单位承担实际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的裁判思路, 应当审慎。劳务派遣用工中,劳动者是否享有要求劳务派遣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亟待立法明确。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对第十二稿《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草案 )》进行讨论。在草案中,有一章专门对“非全工时劳动合同”作出各项规定。草案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通过书面或其它形式确立非全工时劳动合同关系,合同当事人可以对劳动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支付形式、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等内容进行约定。劳动报酬包括小时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费两部分,用人单位均应足额支付。如果非全工时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工伤或者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上海将出台劳动合同条例@陈冰  相似文献   

5.
“双倍工资罚”罚期止于何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友》2009,(8):34-36
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我们简称其为“双倍工资罚”)该条款用意明显,即督促用人单位用工应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将遭受“双倍工资罚”。“罚”并非目的,只是为了给单位敲个钟、提个醒,引导其行为合乎规范。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该条款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工友》2002,(2)
提醒一:劳动者随意跳槽不行了《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跳槽前30天应告之企业,但现在仍存在着员工想走就走,以致给企业经营造成被动的现象。新出台的《劳动合同规定》中明确:“劳动者违反提前30日或者约定的提前通知期要求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也就  相似文献   

7.
李迎春 《工友》2016,(4):26
正常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也不能与劳动者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时,如果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需等到职业健康检查确定无碍后才能够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时,如果疑似  相似文献   

8.
百合 《工友》2011,(3):30-30
在不少人眼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铁饭碗”、“终身制”,对于喜用劳动者黄金年龄期的用人单位而言,唯恐避之不及。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全国各地的“辞职门”事件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许多劳动者要么被辞退,要么被迫辞职。  相似文献   

9.
《工友》2012,(2):29-29
《工友》编辑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农村户籍劳动者在达到60周岁开始享受新农保养老金(每月约55元基础养老金)时,用人单位能否依据该条款与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工友》2009,(6):40-41
这是一场双方都颇具心计的较量,单位为防止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合同到期前表态“不续答”;而劳动者很聪明地利用医疗期延长合同期限,欲顺理成章地签下无固定期限合同。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但是,现在有些企业虽然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履约,为了自身的利益想出一些新的招术,逃避自己应承担的法定责任,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职工反映:一是企业给职工放长假,不发生活费,不缴“三金”,放任不管;二是合同尚未到期却不让上班、不发工资,等合同到期再终止合同;三是设法让职工辞职或限期调离。职工说:“既然企业不想要我们,就应该解除劳动合同,为何不解除合同而折腾人呢?问题的实质是企业不想…  相似文献   

12.
实施劳动合同制改革的难点与措施丁仲英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规定了“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为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改革确立了法律保证。汕头市紧紧抓住《劳动法》出台实施之机,从...  相似文献   

13.
亚生 《工友》2009,(9):34-36
大学生打工,其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究竟是否合法有效?当工资被拖欠或者遭遇“工伤”,他们该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实践中,大学生意打工一般不认定其身份为劳动者,自然地,便谈不上劳动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时代风采》2010,(16):27-27
问:请问,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计算年限有12年的“上限”吗?答:《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运》2014,(6):57-58
第十四条被派遣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务派遣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劳务派遣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及时告知用工单位。  相似文献   

16.
黄秀丽 《工友》2010,(5):18-20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7.
〖案 情〗   李某与企业签订了两年劳动合同,一年后,李某提出书面申请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同意后,未给经济补偿金,李某与企业争执不下,到市总工会要求法律援助。 〖评 析〗 所谓经济补偿,是指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损失的一方对被损失的一方给予补偿,它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形式。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承担劳动者失业的经济损失,有以下三种情况。   1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欣然同意,或经双方协商一致而由用人单位解除与该劳动者的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给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确立劳动关系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与漏洞,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提防"陷阱",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实践证明:签订劳动合同对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律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劳动合同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提高对签订劳动合同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劳动法》颁布后,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然而也有…  相似文献   

20.
电子劳动合同有利于方便当事人订立劳动合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便利 开展电子政务服务,但也存在技术门槛和技术风险以及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研究认为,电子劳动 合同的成立应以内容“可视为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为载体”以及“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为要件。电子劳动合 同与书面劳动合同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用人单位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以及劳动者的行为采用电子化形 式,只要符合特定形式要求也具有法律效力。由于主要由用人单位控制电子劳动合同的发起和订立过程,合同 订立过程中的风险和举证责任也应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研究建议,我国应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电子劳动合同 规则,处理好便利和安全的关系,同时完善相关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