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必须坚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能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胡耀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必须坚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能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封胡耀邦参加党的八大期间写的亲笔信,可以证明他言为心声。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建柱 《党课》2013,(9):120-121
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5.
在1983年6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议上,胡耀邦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这次会上同志们发表的意见、提出的建议,中共中央深表欢迎,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采纳,但是有一句话提出来同大家共勉:‘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作为参加会议采访的记者,我赶紧把这句话记了下来。散会后,我便问胡耀邦:“您最后讲的那副对联可不可以写到新闻报道之中?”“什么对联?”胡耀邦问。  相似文献   

6.
1983年6月1日,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议上,总结发言指出:“这次会上同志们发表的意见、提出的建议,中共中央深表欢迎,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采纳,但是有一句话提出来同大家共勉,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参加会议采访的新闻记者李尚志立即将这句话速记下来。散会后,李尚志便请示胡耀邦总书记:“您最后讲的那副对联可不可以写到新闻报道之中?”“什么对联?”总书记反问。“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呀!”记者答。胡耀邦笑了笑说:“那算什么对联哟。我不过总结了大家发言的意思,顺口说了这么12个字罢了。你们要…  相似文献   

7.
正康生是"文革"中搞破坏的罪魁祸首之一。他紧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到处点名诬陷领导干部,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对。陈云曾说过:"康生是鬼不是人。"华国锋对胡耀邦也曾说过:"康生这人不好,干了很多坏事。"凡是被康生怀疑的,凡是触犯了他的利益的,都会遭到劫运。1977年胡耀邦到中组部任部长后,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请中央党校和中组部共同整理出一份被康生点名诬陷的干部名册,计有603人。  相似文献   

8.
率真耀邦     
王恩山 《廉政瞭望》2010,(10):44-45
“隆中三策” 1976年10月12日,粉碎“四人帮”后的第6天,叶帅(叶剑英)派儿子叶选宁到富强胡同6号胡耀邦的家中看望他。胡耀邦说的头一句话便是:“祝贺你爸爸同华主席他们一道,为我们党和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胡还说:“现在我们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什么是人心?我看有三条: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务必请你把我这个话带给你爸爸。”  相似文献   

9.
1980年2月29日,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不久,他到广东考察。在广州,警卫部门按常规给他安排警车开道。他发现了,就对公安部门领导严肃地说:“为什么让人家的车给我让路呢?今后不能这样做!”1980年10月30日中午至31日下午3时,他到北海、钦州考察,事先通知了广西区党委和警卫部门五条指令:一、不准站岗放哨;二、不准请客送礼;三、招待所住着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不准让人家腾房搬家;四、当地有什么车就坐什么车,不准从外地调好车;五、只地委书记一人到直升飞机停机坪迎接,不准人…  相似文献   

10.
李延英 《实践》2010,(8):55-55
红军初创时期.一个刚刚加入工农红军的青年战士问胡耀邦同志:“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胡耀邦同志想了想,郑重地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  相似文献   

11.
<正>不当"官老爷"的胡耀邦高勇说,凡是读过胡耀邦的文章和听过他讲话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没有空话、套话,而且语言生动,观点鲜明,旁征博引,分析透彻,文情并茂,入情入理,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巨大的鼓舞。胡耀邦的文章大多是自己动手。"他最反对那种‘秘书写稿子,首长念稿子’的官老爷作风"。作为秘书,高勇这时的任务就是抄清,"通常是他一边写,我一边  相似文献   

12.
艾迪 《党课》2011,(1):108-110
哲学家罗素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成功没有任何秘诀,只要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这让笔者想到了一个“久违”的词汇:安分守己。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前线》2011,(6):54-54
井冈山时期,一个刚刚参加红军的青年战士问胡耀邦:“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胡耀邦想了想,郑重地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变了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泥土和尘土     
泥土紧贴着大地母亲,那么敦厚,那么朴实。不管春夏秋冬,不论日日夜夜,凡是对栽在它上面的植物。它都毫无保留地献出水分和养料。它的出色成绩得到广泛赞扬。然而,天上刮来了一阵旋风。它对泥土大声喊道:“喂,傻瓜,快随我上天去开开心吧!”“可我不能离开大地母亲。”泥土回答说。“真固执!”旋风说,“你一直被人踩在脚下,何苦呢”?泥土受不了煽动,发生了动摇,不久便稀里糊涂地上了天。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作的报告中说:“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什么是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呢?胡耀邦同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与农民赵本健金青禾胡耀邦同志离开他工作过的川北已40多年了,但他时时处处心系人民的高尚品德,却在当年川北行署驻地四川南充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南充市新建乡西门坝村老农民赵本健,一提起胡耀邦同志,就抑制不住感情的激动,双手颤抖地说:“哎...  相似文献   

18.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在争执或辨护时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平民百姓,我什么也不怕。”一个人真的就什么都不怕吗?未必。如果这个人还未完全丧失良心和人性,如果他还未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他对自己的名声和性命还在乎,那么,他就一定有所“怕”。事实上,每个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官也罢,民也罢,他都只是社会中的一员,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地存在,必须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道德监督。假如什么都不怕、不在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结局自然是不仅要遭到舆论的强烈遣责,严重者还会因违法违纪,受到处罚和法律制裁。其实,一…  相似文献   

19.
“以前村里公开什么,我们就看什么;现在是我们想知道什么,村里就公开什么,我们的心里更敞亮了。”合江县虎头乡河坝村养殖大户万志江指着党务公开栏上的“星火创业”贴息贷款名单兴奋地说。近年来,合江县按照“全面、真实、具体、合法”原则,凡是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大师风范     
李斌  吴晶晶 《党建文汇》2004,(12):46-46
今年第10期《炎黄春秋》刊发田纪云同志《近距离感受胡耀邦》一文,文中忆及——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同志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这是胡耀邦同志身体力行的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