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秀华 《前沿》2011,(23):78-81
劳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中,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生产管理方式,使劳动过程和成果反过来支配劳动者,劳动丧失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质成为异化的劳动。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变成了生产活动,人的类本质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拥有变成片面的占有。劳动者自我在对象中丧失,导致自身的异化(自我的否定)。消除异化劳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异化,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及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回归劳动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业文明时代推崇"发展是天然合理的"观点,表现在消费领域有其明显的弊端。我国青少年在此领域出现了消费异化现象,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消费观,正确引导青少年实施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工具变革对于人自身再生产影响的角度看,当代人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正是一种“形象的异化”。虽然它表面上与经济学哲学意义上所发生的“劳动异化”不同,不像后者那样痛苦、悲惨;但就其实质是人丧失自身、丧失其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质,是人变成与其自身相敌对的、异己的存在物这一方面,两者却是殊途同归的。关于形象异化,一言以蔽之,即在画面上消费得越多,在生活中就享受的越少;人们创造了画面,却使自身变得畸形;他奉献、凝聚在形象世界中的劳动越多,他们生命本身就更加匮乏与无力。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认为,在当今时代,人们不仅在消费领域重消费不重创造、重物不重人,异化消费的交换动机还渗透到了人体验自己的方式上,并且入侵了人们闲暇时间的空闲生活。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对认识当今大学生在消费心理、职业价值观、闲暇生活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有着独特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李玲 《求索》2007,(6):152-154
本文从消费社会的消费特征着手,特别是以当下消费社会造成的物化和异化使作为消费主体的人焦虑和失落这一社会现象作为背景,对中西文化和哲学传统以及近代关于伦理道德的论说进行概述,论述和谐消费社会伦理道德意识回归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向人们展示伦理道德意识回归是一剂治疗现代消费社会精神心灵弊病的解毒药。  相似文献   

6.
商战新理念——情感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彦臻 《湖湘论坛》2001,14(5):77-77,7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使社会进入了重视情感价值胜于机能价值的时代。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愈来愈重视商品的象征意义,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来获取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之为感性消费。 消费需求的感性化,就要求现代企业要转变经营思路,努力将最能体现消费需求感性化的“情感”这条主线,贯穿其营销活动的全过程,让商战在情感平台上展开。 一、开发“人情味”商品,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过分强调适应顾客需求,忽视…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对象化的知识力量,也是商品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驱使异化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并加深了人类的异化。科技异化是科技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它存在于技术价值负向实现的一切过程、结果和状态之中。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异化表现出不同形态,人的对象化能力不断加强,人的异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只有人得到全面发展,科学技术异化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将劳动变成了压迫人、剥削人的异己力量,容易导致劳动者精神萎靡、自由意志丧失、生存异化等现象。工匠精神是求真尚美、独具匠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劳动精神,体现了劳动者的本质力量、创造精神、思想情感以及价值理想。新时代,我们应以工匠精神促进劳动者的自由解放以及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晏辉 《长白学刊》2007,(5):9-12
资本的运行逻辑使得生产与消费变成了与人的实际需要相脱离的社会现象,资本原本就是一个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社会设置和社会运动。这种设置和运动造成了"庞大的商品堆积",而解决"商品堆积"的根本道路在于扩大消费,因此,普遍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主义乃是市场社会的必然结果,致使一些消费越过了合理消费的边界而变成了奢侈、炫耀、浪费。确证消费合理性的基础在于消费的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而解决合理消费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发掘人的精神潜质,强化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以及培养和提升人们对幸福的创造和体悟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昊东 《传承》2010,(30):48-49
人的异化是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有现象,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也存在人的异化现象,这已经成为许多学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热点问题。随着权力腐败严重、拜金主义猖獗、理性思维膨胀、虚假消费盛行等各方面问题的出现,人的异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主体性的丧失、自发的旧式分工的存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现阶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从而扬弃人的异化,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