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严打”到“宽严相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是我党明确提出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在各种语境下如何使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何,在实际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宽严相济"的要点在于现阶段实行的刑事司法政策要努力实现刑罚宽缓的这一面,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转变是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中国盛世气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检察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终体现在检察机关的办案方式上.本文从批捕环节就逮捕条件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新时期国家提出的新的刑事司法政策。此政策对检察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根据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出台的背景,结合批准逮捕工作和公诉工作,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实务中的实施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一种基本的、应然的和系统的刑事政策,应由纸面上的法转变为行动中的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密切关系:刑罚结构的改变和刑罚的轻缓化是我国刑罚制度的发展方向;刑事司法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注意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和修复性司法等等措施或制度的运用,并建立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运行中应注意相关具体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刻内涵,积极探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开展法律监督,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仅在立法上有所体现,而且在司法层面也应得到体现。检察环节的各项办案工作都应当审时度势,把执行刑事政策与依法办案统一起来,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开放的空间,但需要立法者、司法者和执行者在刑法基本原则的制约之下展开其具体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首先作为刑事立法政策指导刑事立法,而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应当放在整体的刑事社会政策中考察,在有关犯罪人人权保障和被害人被害补偿的刑事社会政策中进一步展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犯罪形势的变化及社会学方法在刑事法学中的进一步运用,传统的重刑主义与严打政策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了以构建和谐刑事司法为目标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高度重视和关注,深入地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又要将各种不和谐因素消除。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旨在将"宽松"政策和"严打"政策相结合,既注重"宽",又强调"严",更要求"宽"、"严"相济,"宽"与"严"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追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通过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历史发展作出回顾,然后从"宽"、"严"和"济"这三个关键词进行语义学上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基本涵义,再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宽严标准进行阐述,最后指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很多地方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的具体适用及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作为当前惩治犯罪的重要刑事政策之一,对于促进警察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当前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应当以规范警察执法为视角,在重新剖析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实质内涵的基础上,纠偏当前警察执法过程中宽严失衡的现实问题,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全面贯彻到警察执法实践中去,切实推进公安机关规范执法。  相似文献   

11.
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指公道、平等,处理事情不偏袒某一方。司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正义指正当之理,有利民众之事,具有人民性。正义要对政治、法律、道德等是非、善恶作出评判。法律有实体和程序的二元正义。一般在无法求得案情真实之时,才会舍弃实体正义,单纯追求程序正义。如不是这种局限,而人为地割裂实体和程序,就有非正义因素。法律的自由裁量,应以公平正义为指引。公正纵然有历史性和相对性,但其仍是协调社会关系的普遍准则。公平正义的实现有赖于法治。司法公正虽是一种有限公正,但它仍是法治社会被广泛认可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罗尔斯的重要哲学政治观点特别是其新的发展作了简要评价,并提出了罗尔斯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经历了从革命正义向建设正义的转变,这一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从事的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历程,实践了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史上大写的“正义”。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法的先导,法是正义的形式;正义是法的衡量尺度,司法正义是正义的题中之义;正义是法律正义之价值来源,法律正义是正义之表现形式。因此,强调社会正义的实现仍然有赖于司法正义,真正法治的构建依然维系于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15.
公正必须是有效率的公正,或者我们将效率作为公正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效率的必不可少,公正就不可能在国家社会的范围中完美,而只能是"相对合理"的.或者说,实在的公正是相对合理的公正,体现在情势差异的个案公正中.个案公正情势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特定时期的国家社会公正价值追求(或者表现为国家社会公正和个体公正的价值选择);个体公正的情势差异;个案的本土资源差异.这三个因素也就是公正的差异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学界关于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关系问题的争论历久不衰。在刑事法领域,实体正义乃是刑罚的理想实现,程序正义则是使被追诉者的基本权利获得保障。实体正义的实质是一种分配的正义,因而需要对分配者进行制约。程序正义的第一法则是其可参与性,亦即实体正义的实现应当是个人意志参与诉讼的结果。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实现的最高状态是“和谐正义”。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正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可经验的具体正义着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材、各司其职、不相僭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误解和批评.在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时,我们应把它放到古希腊历史情境的深处去思考,放到哲学情境中去思考,以免忽视了经典理论中蕴含的普遍性成分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间的冲突及衡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秩序,法律与正义相伴随,同样,作为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冲突法与正义也是一种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冲突法并非仅仅追求冲突正义而不关注实质正义。其实,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也并不是相互抵触的,其所追求和实现的价值目标可谓是殊途同归。而且,尽管在20世纪末以前传统的冲突正义仍然保持其主导地位,但随后实质正义已经明显地渗透到冲突正义的思想之中,因而呈现出了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嬗变和发展之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不表明传统的冲突法规则因为要追求实质正义而被舍弃,其价值至今仍然不能被完全否定,且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冲突也是完全可以得到衡平的。  相似文献   

19.
司法除了应该及时保护社会外,还需要包涵以下目标:使得加害人在情感层面上了解犯罪所造成的损害不止发生在被害人一个人身上,与被害人有关的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确定加害人生活中的哪些不和谐因素导致了犯罪,并且为加害人努力塑造其他各种关系来减少重复犯罪的可能;寻求途径使得加害人和被害人双方都能摆脱受损的关系,因为在犯罪发生后他们都被束缚在了受损关系上.可见,关系模式中对加害人的惩罚和刑事司法制度中的惩罚,二者基础不同.后者的基础是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相适应的刑罚,而不考虑加害人对自身罪行的理解和悔罪程度.而在关系模式中,惩罚的重点在情感层面,惩罚的基础是悔罪.一旦用关系的视角看待犯罪,便开始重新审视西方刑事司法系统的一些基本理念,它们没有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精致.  相似文献   

20.
法律正义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与正义天然地具有密切相关性;没有正义论,就没有法哲学.文章在考察了历史上的各种主要的正义理论之后,主要论述了正义的概念和形态、正义与法的基本互动关系.作者认为,正义表现为一种法的价值目标,法律的最高目的就是提供和实现正义,法的特殊品格也使它能够成为维护和促进正义的最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