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1993年俄罗斯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是“共和政体的、民主的联邦的法制国家”,其政治制度在基本原则上重复西方国家自由民主的模式,基本框架包括作为核心的总统制、形式上具有制衡作用的议会制和多党制。目前,俄政治制度在经历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后,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不断发展而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俄罗斯社会结构演变的考察,来把握其政治制度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德国)的“宪法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德国宪法有关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权规范”与德国政治实践相互矛盾,德国各阶层人士对政治制度现实普遍不满。这一冲突的来龙去脉如何,都有哪些化解冲突的方案,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财产权利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政治文明来源于对财产权利的保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完善使人们的财产权利得到了普遍的保护。通过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写入宪法,立法通过《物权法》,不断加强政治文明的建设,使新的政治制度安排能够体现对人们财产权利的保护,这将对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选举制度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在宪法规定下、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一直保持着宪法规定的基本骨架,并通过宪法修正案、联邦法律、政党改革、各州议会的法律而在具体程序和规则上有所变更。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的联系,也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更反映了美国的“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的特色。选举人团制和预选制是美国的独创,前者“古老”,后者较新;但从实践看两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总而言之,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麻烦的、难缠的、短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宪法历时已过两百年,然而目前却面临着实践中的问题。面对学界对美国宪法几乎完美的颂赞,笔者对美国的宪法更加民主化的前景持有限的悲观态度。在笔者看来,美国仍然是一个并非完美而且有局限的宪法,多数决还是少数决仍然面临着政治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以色列,人们就会津津乐道地谈论摩萨德的传奇故事、精明的犹太富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以及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在人们的印象中,以色列与英、美国家一样,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富有的民主国家。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以色列政治制度的特点,更少有人知道以色列是一个没有宪法的议会民主制国家。  相似文献   

7.
汉弥尔顿(Alexnader Hamilton 1757—1804)不仅是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而且是宪法的最初权威解释者和实行者。作为汉弥尔顿政治学说核心的联邦思想,充分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特色。掌握了汉弥尔顿的联邦思想,就找到了打开美国政治迷宫的钥匙。探讨汉弥尔顿的联邦思想,对于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我国人民来说,有助于批判地吸收全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有助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8.
一、建国后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文本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们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与以往的社会制度有很大不同。由于是新生的制度,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摸索,导致我们走过了一个非常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其间,法律的变动,特别是宪法的变动是非常频繁的。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也是如此,出现了不少的曲折和反复,但最终走上了正轨。(一)《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了联合政府,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的保  相似文献   

9.
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按照"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香港前途问题达成了协议。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现在的政治制如何,未来政治制度怎样,普遍引起关注,成为香港基本法制订中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有人主张"香港问题国际化"的时刻,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就香港的一套特殊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作一介绍,以便对"一国两制"的另一  相似文献   

10.
欧美对日本法律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近代法律制度的起源 日本的近代法律制度开始于明治时代。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学术、技术、制度等各个领域都向欧洲进行了广泛的学习,近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是其中重要的课题。 明治政府一直致力于宪法的制定,1882年,伊滕博文,即后来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去欧洲对各国的宪法进行考察,考察的结果是1889年日本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以下称“明治宪法”)。这部宪法是以普劳伊  相似文献   

11.
何美琳 《法制博览》2015,(7):25-28,24
2014年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以大篇幅聚焦宪法,强调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特别提到应"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在当下中国,备案审查制度被视为宪法监督的重要环节,将是今后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监督宪法实施的工作重心。因此,归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思考及探讨其完善方式是有必要的,这对推进宪法监督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美国能否把伊拉克改造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国际和国内对此问题的看法和判断是多方面的。我个人的意见是,存在一些对美国有利的因素,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 就有利因素而言,首先,美国具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的多种手段和丰富经验。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实现其目的重要依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制度变化事件都与美国有关。大致说来,美国在改变或改造他国政治制度上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40~50年代),军事占领日本和德国并把这两个国家的法西斯政体改造为代议制民主政体;第二个阶段(50~60年代),以暗杀、物资援助等手段扶植亲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进入了政治转型期,开始从传统的国民党威权政治统治向所谓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转型。当代台湾的政治制度转型不仅给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且也给两岸关系带来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当代台湾政治制度转型问题,不仅是研究当代台湾政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而且也是我们在研究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统一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探研台湾新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积极寻求对策,在台湾新政治生态下,设法避免和扭转对两岸和平统一不利的因素,鼓励和推动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利的因素,为未来两岸最终和平统一营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伯玉 《当代世界》2016,(12):48-51
自2006年首次执政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修宪目标经历了由"修改宪法9条"到"修改宪法96条"再到"结果论"的调整和转换。安倍调整修宪目标主要是由国民态度变化、和平安全保障相关法获得通过、维护政权稳定以及联合执政的公明党态度转变等因素影响所致。目前日本正在推进的修宪讨论或修宪路径已经脱离该核心议题,试图从"界外地带"突破——给宪法"追加"容易得到舆论和国民理解的新条款的方式或路径来达到"修改了宪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宪法诉讼制度是公民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的一种救济方式,是宪法监督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宪法要想真正得以实施,起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就必须要让宪法进入诉讼,并且随着公民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的增强将催生中国的宪法诉讼,促使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以颁布年份为标志,即“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2002年12月4日是“八二宪法”颁布20周年的纪念日。这四部宪法中,“五四宪法”从条文来说也算不错的一部宪法,但没有真正产生根本大法的作用,因为它除了一部婚姻法,没有其他子法拱卫,名存实亡,它像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在政治制度和国家意识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俄罗斯这个世界大国的人民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又是如何变化的,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娜塔莉娅.吉洪诺娃以多次社会调查的资料为基础,从自由、法律、所有制、父权主义几个方面对最近15年的状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夏,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一次大的冲击.法国与荷兰的公民投票相继以高比率否决了欧盟宪法.随后,在法、荷事件消极影响渐次扩展,欧宪通过前景险恶的形势下,欧盟首脑会议决定无最后限期地延长批宪程序,实际上将宪法问题暂搁一旁.欧盟宪法为近50年欧洲一体化历史之首创.  相似文献   

19.
法国总统选举制度是法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选举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设计理念就是通过政治博弈,寻求一个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的平衡点,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显示了法  相似文献   

20.
“宪法尊严”五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风窗》2003,(3)
去年12月4日,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对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约请了五位专家学者,就宪法问题各抒己见,以彰显宪法尊严,呼唤宪政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