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必须深刻审视意识形态这一范畴。意识形态科学性以反映社会存在为前提,要反映现实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以突出民族特性为立足点,必须尊重民族历史;以社会实践为价值追求,必须体现为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术命题讨论的奇特现象,葛兰西及其追随者精心营构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大有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混为一谈的趋势。通过评析其社会历史观谬误可以发现,意识形态领导权命题将市民社会归属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它与马克思主义并非一脉相承,其理论构造充斥着唯灵论"复活"的色彩、神秘主义"加冕"的色调,臆造出无人身的理性主体。  相似文献   

3.
需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逻辑起点,又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性范畴,同时也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论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研究需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也许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继葛兰西和阿尔都塞之后最系统地探讨过意识形态概念的著名学者.本文试图阐明他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基本特征.这包括四个方面:一、他既反对意识形态中心论又反对意识形态终结论,处于二者之间.二、他兼顾中性的意识形态与贬义的意识形态,广泛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含与特征.三、他对贬义意识形态尤其是意识形态认知方面的竭力维护和重新阐发,对"虚假意识"概念正名.四、他既非阿尔都塞主义者也非新葛兰西主义者,处于二者之间.本文认为,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学说显示出一种中正平和的色彩,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趋向成熟和精致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需要"出发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传统思维方式,而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存在的根基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人的生活世界是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应实现思维方式的提升,把"现实的个人"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出发点,关注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基于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和面临的多重挑战,以及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视角,迫切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而且无论处在哪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蓄意设下的陷阱。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终结论"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其"硬核"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一统论"。这种思潮意在通过弱化或淡化意识形态,推行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构和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合法性功能,最终实现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全球化。因此,我们必须坚守思想阵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意识形态终结论"。  相似文献   

8.
赵晶 《党政论坛》2013,(4):25-27
目前,尽管学术界对意识形态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意识形态不仅是认识和反映实际的"知识体系",还是为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定向的"价值体系",具有凝聚社会共识、提供政治合法性基础及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等功能。然而,在当前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下降,这迫切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9.
樊欣 《理论视野》2020,(5):17-23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创并全面阐述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论述了"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要义,首创并在实践中坚持灌输论等,从而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列宁关于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当代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进行理论武装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俄国、中国的工人阶级执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主张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迂腐态度,反对教条主义.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求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进行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的教育,抵制错误的思想倾向.可是,他们这方面的建设存在偏差,如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建成"标准"的观点,降低了社会主义的标准,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地与时代紧密结合,实现时代化,才能化解这个危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文章结合主流价值观的多维视角,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克服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考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维度,而日常生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寓所。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隐忧是:世俗化、理性化日常观念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虚拟化、物化日常交往遮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符号化、审美化日常消费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应对以上隐忧,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回应日常观念中的合理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批判日常交往的物化倾向,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揭示消费主义本质,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向日常生活的"灌输"。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和执政的指导思想.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过去是我们革命和建没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现在和未来也是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但在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缺失的问题,其实际效果令人堪忧,如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构建认同,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审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徐才 《理论探讨》2001,2(1):25-28
"俄狄浦斯效应"是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特有的哲学之谜.因此我们应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不但不排除"俄狄浦斯效应",而且有着科学的表述和最具哲学智慧的理论延伸点.把"俄狄浦斯效应"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历史规律的完整把握,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5.
华章琳  蔡萍 《理论导刊》2007,4(2):44-45
意识形态一般被认为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应用范畴,意识形态的经济学纬度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了。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中,经济学纬度是意识形态的应有之义,科学的意识形态不但能够解决个体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还能够积极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新时期的意识形态教育必须突出注意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明 《理论视野》2014,(1):46-49
意识形态理论是贯穿整个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条重要的思想主线。后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认定,是基于它对意识形态采取了"抽象化"、"碎化"、"泛化"三种基本策略,同时抽掉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之"根"和阶级之"魂",因而在理论上犯了"抽根断魂"的错误,并在实践上极容易蜕变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同谋。  相似文献   

17.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阶级或集团对现存或构想中的社会制度进行解释、辩护或对某种社会制度进行批判、改造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阶级性和利益性、实践性和理论性、独立性和继承性。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合法化、政治动员、政治论证、政治团结上。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克服搭便车倾向、规范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解决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直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上。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意识形态理论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当代西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流派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制度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梦涛 《各界》2009,18(12)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区分什么是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学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成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它的具体结论,而是它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而作为学术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争鸣和讨论的,所以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转换,体现出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在中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价值理想弱化、政治信仰缺失、多元文化并存导致鱼龙混杂等诸多现实问题。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将新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阵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关系.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也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适应"更要"超越"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认识的升化,是"适应"与"超越"我国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标志,对在新的起点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