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海外汉学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17—18世纪间,怀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一批法国耶稣会士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地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媒介、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虽收效甚微,但在汉学研究上成绩斐然。我们试图从法国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入手,鸟瞰式的评介法国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汉学研究的特点,阐述他们在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学和历史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论证此阶段的研究在法国汉学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即奠定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中俄图书交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现在有史料可查的俄国第一批汉籍获得于1730年,而后又经过俄国早期来华使节和汉学家们的努力,终于使俄国的中国图书收藏在18世纪初具规模,为19世纪上半期俄国汉学的成熟奠定了文献基础。与俄国的汉籍收藏相比,传入中国的俄国文献则显得微不足道。中俄早期图书交流所呈现出的是一幅失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别林斯基笃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崇尚欧洲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历史、文化和制度,批评中国人的愚昧和保守。比丘林和德明等俄国汉学家基于中国文献和现实观察的汉学著作丰富了别林斯基的中国知识,也为其利用中国形象表达个人立场提供了例证。中国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封建专制国家,一直被别林斯基作为证明西方文化优越和俄国现实黑暗的负面参照。  相似文献   

4.
法国是欧洲汉学研究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积淀沉厚,多年来在此领域中一直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其代表人物之多,研究领域之广,门类之繁,成果之众,影响之深,都值得称道。而近年来,法国汉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合理吸收外来资源,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长处,由此开拓了新道路,创造了新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推介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法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脉络,接着从文学与哲学两方面,为读者展示了法国汉学研究的大致面貌,各领域中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研究手法与创作特点等。本文的第三部分还将介绍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几所汉学研究机构,其办学宗旨、研究特点、运转机制等。本文最后将为读者简单介绍现今法国汉学界最具权威的几种期刊,在对此一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的分析与讨论中,或可让读者了解法国汉学研究者们的思维视角与研究动态,从而对整个汉学研究现状有一个更丰满具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谭渊 《德国研究》2009,24(4):69-75
专业化建设是一百年来德国汉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起初,有关中国的研究服务于德国的殖民扩展政策。及至20世纪初,在德国大学中建立汉学这一新专业的呼声日益高涨。1909年,德国汉堡殖民学院设立了首个汉学教授席位。此后,汉学研究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繁荣,但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却遭受重创。直至60年代汉学专业才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并在更多的德国大学中得到了巩固。汉学的发展使对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著名作家德布林、黑塞、卡内蒂、艾希等人进而在作品中成功实现了文学构思与中国思想宝库的融合,最终也给德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一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一瞥许宽华陈国权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可见一斑:一、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西方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十六世纪,十八世纪以前的汉学研究主要放在中国国情学和孔子学上,因为“汉学...  相似文献   

7.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降,历代沙皇就强行且快速引进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以期强盛俄国.此举刺激了俄罗斯帝国上流社会励精图治,却给社会下层和知识界以巨大压力,孕育出深沉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诉求.然而,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是17世纪以后大规模扩张而迅速形成的,这导致其疆域内族裔构成多元和宗教成分复杂.为了有效治理这样的国家,俄罗斯民族主义又被帝国提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俄国民族主义”.而俄罗斯帝国在融合一部分现代欧洲文明因素之后变得更为强盛,在疆界上和中国发生越来越多的争端,在文化归属、价值观认同、精神追求等方面也和中国之间产生复杂的碰撞,俄罗斯民族主义随即成为帝俄时代和苏联时期理解中国问题、处理中俄关系的重要根据之一.在后苏联俄国重建历程中,这种民族主义是其重要推动力之一,同样延及到俄中关系领域:俄罗斯民族主义之于当代俄国对中国的认知、态度、情感、评价等,远不是临时的情绪表达,而是有着历史根据和理论基础的自觉行为,包括大众媒介关于中国形象塑造、知识界关于汉学研究、政界关于俄中双边关系的理解和处理等.这些行为既不能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限定,又在文化结构和精神深处导致俄国人折损中国所期待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的汉学成就在国内学界广为知晓,然而,人们对他的生平经历却鲜有了解.2000年出版的《汉学研究》第五集,刊有译自《中日杂纂》的《法国汉学先驱–雷慕沙》一文.此文对这位西方汉学祖师的人品甚有微言,颇异于笔者所见,因此引起笔者的好奇,乃至于花费若干时间,对该传记的原作者、出处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雷缪萨与法国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缪萨是19世纪法国第一位专业汉学家,主持了在法兰西学院开设的第—个汉学讲座。他对中国语言文学以及古代典籍的研究颇深,出版了不少相关的专著和译著,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推动了法国乃至欧洲汉学学科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和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的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的研究,是他们整个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深刻阐述了俄国和波兰等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揭示了各国发展的特有的规律。在揭露沙皇俄国反动本质的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的革命运动寄予殷切的期望,对波兰等各被压迫民族表示深切的同情。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俄国和波兰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力地推动了各国革命的发展,并为以后列宁进一步解决俄国问题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有关19世纪俄国官僚史研究的兴衰,是冷战以来西方史学发展和美苏关系变化的缩影。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使西方学者对俄国当代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学者以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为依托,吸收了社会科学的研究理论和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构建出有关俄国政治史研究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揭示了19世纪俄国文官制度的内在演进趋势,肯定"开明官僚"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还对俄国官僚的派系斗争和政府部门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考察改革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苏联解体后,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面临挑战,"新政治史"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俄国史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2.
法国早期汉学奠定了法国整个汉学体系的基础和发展趋势,黄嘉略是其中散落的一颗遗珠。他重新被发现,既是为他本人研究成果正名,也有助于深入了解中法交流史的细节。许明龙先生于2013年完成最终稿出版的《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是研究黄嘉略的宝藏,本文将基于该书,回顾黄嘉略短暂的一生,分析其身份的特殊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局限性,陈述他与孟德斯鸠的相识及其对法国早期汉学家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旻 《当代亚太》2019,(5):125-143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国威胁论"在朝鲜半岛大行其道。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俄国威胁"的真实性问题和中日两国对朝鲜的信息影响,而忽略了"俄国威胁论"产生的观念背景和话语表述。从国际政治观念的角度来讲,"俄国威胁论"产生的基础在于朝鲜王朝对外部世界的总体认识发生了巨变,这一巨变可以用无政府文化、行为动机、身份认同等现代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加以解释。话语同样在"俄国威胁论"的扩散中起到重要作用。"春秋战国"、"秦"、"东洋"、"亚洲"、"人种"等表述成为"俄国威胁论"传播的载体,也建构和固化了朝鲜对俄国的认识。"俄国威胁论"的历史表明,对"威胁"观念应综合理解、综合治理,这样才有助于解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研究》2021,(2):111-133
从尼布楚条约前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通过外交、经贸等各方面与俄国的联系,积累了大量关于俄国的知识。18世纪前期,清朝关于俄国的知识开始形成。到18世纪中期,乾隆朝一系列官方典籍的编纂表明,清朝基本形成了基于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此后的100年,清朝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一直在完善,其集大成者便是代表清朝"俄国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朔方备乘》。但是,从乾隆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官方主导的关于俄国知识的核心,逐渐固化成为对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认知。清朝官员和士人一方面不断积累和整理关于恰克图的知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关于俄国本身的更丰富的知识。最终,面对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俄关系新形势,乾嘉道咸时期精细化的"俄国学"落伍于时代了。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入选法兰西学院(l'Académie Fran(c)aise)院士的法籍华人程抱一以作家、诗人、翻译家、艺术评论家的身份为世所知,但事实上,程抱一的名字也曾出现于国际汉学史著作,他的一些作品被作为汉学研究成果而为国际汉学界所瞩目.程抱一曾从事汉学研究,曾是一名"汉学家",这一事实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启蒙时代是"欧洲"建构的关键时期,而介于欧亚之间的俄国,对"欧洲"观念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在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构造了较为权威的启蒙运动模式的俄国观,将其刻画为一个通过学习"欧洲",从而摆脱野蛮、落后,在"文明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同时,繁荣先进、文明开化的"欧洲"形象也呈现在这种俄国镜像中。伏尔泰塑造的俄国形象,对其后几百年欧洲的身份认同和欧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国作为"学徒"的预设的不平等地位,在数百年中主导了欧洲关于俄国的话语,至今仍然是导致欧俄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被誉为"俄国现代哲学之父"。这位逝于20世纪元年的俄国哲学家却构成俄国思想史的重要分水岭之一,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20世纪思想家。他在俄国思想史上的意义持久而又深远:首先,他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万物统一哲学,为俄国现代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他率先提出并思考关于俄国历史命运和发展道路的"第三条路径";最后,他试图融哲学、神学、科学乃至艺术为一体的创作追求和表达方式也具有深远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索洛维约夫思想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俄国知识分子理性精神的成熟、俄罗斯民族现代意识的觉醒以及俄国独特的"帝国规模"思维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出现了以梅尔加尼、纳吉利和费兹汉尼等为代表的突厥语民族改革家,他们推动了俄国突厥穆斯林的民族自觉意识。在此背景下,迦斯普林斯基形成了自己对俄国突厥穆斯林社会的政治、宗教、民族、文化、教育等问题的新思想,并成为全俄突厥穆斯林运动的领导人。扎吉德运动和全俄穆斯林大会,是俄国突厥穆斯林运动的两个主要载体,但二者之间相对独立。1907年第一次俄国革命结束后,由于帝俄政府采取限制性政策,俄国突厥穆斯林运动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文学在法国》和《法国作家与中国》在欧洲各国中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与影响不是最早的 ,法国与中国的直接交流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但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最大的。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欧洲汉学中心 ,而且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心仪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学的作家 ,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机构、团体与专家学者 ,也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出版或发表了那么丰富的有关汉学研究的著作。因此 ,研究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 ,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20.
俄国激进革命知识分子是近代俄国独特历史道路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包含着深刻矛盾。以他们为主体的革命激进主义思潮和运动表达了俄国社会部分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对俄国解放运动和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