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色列安全内阁特别会议原则同意驱逐阿拉法特后,国际社会表示震惊,发出一片谴责声音。从沙龙政府看,他要把阿拉法特送往何处?阿拉法特会甘心离开他终生为之奋斗、弥足珍贵的自治领土吗? 为收复故土转战南北。阿拉法特早年的革命活动主要在埃及和科威特。他在埃及的巴勒斯坦学生中具有很高威信,并与纳赛尔等埃及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总理沙龙5月1日晚解除了对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官邸的围困。5月2日凌晨,以军完成了从阿拉法特官邸的撤军。2日当天,被困34天的阿拉法特第一次走出宫邸。但沙龙在宣布解除对阿拉法特围困的同时宣称,如果阿拉法特出国,以不保证一定让他回到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3.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0)
阿拉法特就任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2月12日在加沙宣誓就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根据巴中央选举委员会2月10日宣布的大选正式结果,阿拉法特以87.1%的选票当选。阿拉法特说,他将致力于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理想和抱负,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相似文献   

4.
以安全内阁9月11日原则通过驱逐阿拉法特的动议后,14日,副总理奥尔默特称,清除阿拉法特是一个选择,对他进行更加严厉的隔离和围困,彻底断绝他与外界的联系也是一个选择。以色列的言行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从美以关系、巴以局势和国际反应来看,沙龙政府是威胁多于行动,眼下还不敢对阿拉法特轻举妄动。从某种程度上看,以的言行巩固和抬高了阿拉法特在巴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曹元明 《侨园》2005,(1):35-37
去年11月12日上午,尼罗河在低声呜咽,天色布满哀容。巴勒斯坦的民族英雄阿拉法特终于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行程。四匹黛色骏马牵引着阿拉法特的木制黑色灵柩在开罗郊区的路上缓缓前行。他年轻的遗孀苏哈头披黑纱,满脸悲伤,难过地握着九岁女儿扎赫娃的右手,眼眶饱含苦痛的泪水。母女俩坐在车上随柩车同行。这是苏哈陪丈夫阿拉法特最后的“旅行”。阿拉法特不仅留下了未竟的巴勒斯坦事业,留下了年华正茂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留下了他的精神力量和无穷魅力,还留下了他的云遮雾绕的爱情故事和未解的“谜点”。  相似文献   

6.
亚西尔·阿拉法特,这位中国人民熟悉的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不懈斗士,今年10月初第七次访问中国。这次是巴勒斯坦国成立以后,他应杨尚昆主席邀请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受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热情接待。 10月5日上午10时许,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灯火通明。邓小平主席在那里亲切会见了阿拉法特总统。阿拉法特在距离邓小平还有六、七米远时就伸出双臂。他同邓小平数次拥抱,连声用中文说:“你好,  相似文献   

7.
耶路撒冷专电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7月1日返回加沙,从而结束27年的流亡生活,并开始踏上建设巴勒斯坦家园和为进一步恢复巴勒斯坦民族权利而奋斗的新的征程。 阿拉法特又名阿布·奥马尔,1929年8月24日出生在耶路撒冷,1948年参加第一次阿以战争,1949年停战协议签订后,举家移居加沙。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加沙等地沦陷。阿拉法特被迫离开家园,在国外从事武装斗争。 阿拉法特是在当天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会晤后并在穆巴拉克的陪同下来到埃及边境的。在开罗,有记者问他重归故里是否有点紧张,阿拉法特激动地回答:“不。我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8.
阿拉法特的领导地位正在受到实实在在的挑战,他能否安然渡过此劫,目前还无法做出定论。  相似文献   

9.
已72岁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目前正面临着与以色列和谈开始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四、五十年谋求巴民族解放的无数次斗争中,他多次以其睿智、果敢和坚毅化险为夷并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年逾古稀的阿拉法特身处夹缝,面临来自国内外、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强大压力,但他并未屈服,仍在继续为巴的民族解放而逆水行舟,力图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0.
自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四千多名巴勒斯坦战士撤离特里波利之后,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巴解今后的前途如何。 阿拉法特在离开特里波利前往也门途中访问了埃及,会晤穆巴拉克。他对记者说:“斗争并未结束,我们将继续战斗,直到回到巴勒斯坦祖国的首都耶路撒冷。我们将运用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等各种手段,为达到这个坚定不移的目标而战斗。”他还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总理沙龙乃枭雄也:身背赫赫战功、硬闯圣殿山、软禁阿拉法特、定点清除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在他的人生哲学中,似乎只有胜利、前进,绝无退却、妥协。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乃枭雄也:亲手创立巴解组织、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30多年不屈不挠反抗以色列、至今仍高居庙堂之上,位及权力之巅。  相似文献   

12.
刘顺 《瞭望》2002,(40)
到9月27日本刊截稿时止,以色列坦克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官邸大楼的围困进入第8天。9月19日晚,以色列军队出动大批坦克和装甲车,直奔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的总统府,并闯入总统府大院,摧毁了除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办公室以外的所有建筑物。这是继今年4月份“防卫墙军事行动”后,以军第二次大举围困阿拉法特并推毁官邸建筑。阿拉法特的生命安全正面临着自1994年建立巴自治区以来最严重的威胁。73岁的阿拉法特目前正在形同“孤岛”的总统府坚持抗争。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2,(15)
·事件· 以色列3月29日宣布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视为“敌人”,同时对阿拉法特所在的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侵入了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的总统府。  相似文献   

14.
国际要闻     
《瞭望》1996,(25)
梅杰与阿拉法特会谈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于6月3日对英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同英国首相梅杰举行了会谈。阿拉法特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希望以色列当选总理内塔尼亚胡能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啊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失败 6月4日格林尼治时间12时33分,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首次升空约30秒后爆炸,无人员伤亡。 美洲国家组织大会通过决议 在巴拿马城举行的美洲国家组织大会6月4日通过决议案,要求该组织法律委员会根据国际法就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的有效性进行裁决。这项提案经  相似文献   

15.
辞旧迎新之际,巴以冲突再度激化,以军不仅大举进犯巴自治区,而且把枪口直接对准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沙龙继指责巴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主义实体”后,又宣布断绝同阿拉法特的一切联系,甚至扬言要除掉阿拉法特。巴方当即指责这是对巴勒斯坦人民“正式宣战”。人们不禁要问:阿拉法特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吗?  相似文献   

16.
阿拉法特虽然以“认错”的方式又一次度过了政治危机,但如果他的改革不能触及一些根本性问题,就免不了受到一次次新危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刘顺 《瞭望》2002,(28)
美国总统布什的中东和平新计划出台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命运顿时变得扑朔迷离。继在“新计划”中要求阿拉法特下台后,布什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宣布,如果阿拉法特在大选中连任,就不会得到美国经济援助,甚至别指望美国帮助巴勒斯坦建国。阿拉法特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要么被美国和以色列“强行”赶下台,或驱逐出境甚至暗杀,要么主动隐退,要么继续与美进行外交周旋。  相似文献   

18.
国际要闻     
《瞭望》1996,(32)
阿拉法特同以色列新外长首次会谈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7月23日在加沙埃雷兹通道巴方一侧同以色列外长利维举行了会谈。这是利库德集团执政后,阿拉法特同以色列新政府成员举行的首次高级别会谈。会谈后,阿拉法特说,双方就继续推动和平进程、保持各个层次联系的必要性达成一致。利维说,双方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合作达成一致,以巴之间的障碍能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19.
郭铭 《瞭望》1996,(33)
内罗毕专电 目前,中东和平正处在新的转折关头。中东和平缔造者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在大选中失利。作为中东和平另一位缔造者的阿拉法特,眼下在想些什么?面对以色列新政府的强硬立场,他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将采取何种对策?中东和平的火车头将开往何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这位巴勒斯坦国领导人。 7月8日,当以色列新总理内塔尼亚胡出访美国,在华盛顿发表新政府外交政策强硬讲话时,阿拉法特正在非洲中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议会大厦对非洲统一组织第32届首脑会议发表演讲,争取非洲大陆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同情和声援。记者当时正在雅温得采访非统会议,亲眼目睹了这位巴勒斯坦英雄受到黑非洲欢迎的盛况。阿拉法特一走进会议大  相似文献   

20.
阿拉法特的去世为阿巴斯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高票当选和国际社会的认同意味着他已获得足够的权力和信任,但他能否为巴勒斯坦开创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既取决于以色列和美国的和平意愿,也取决于他本人处理复杂问题的胆略和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