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保德  宋静 《前沿》2009,(1):64-67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的探究对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公开是其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完善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管、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的有效途径。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中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的财务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彪 《湖湘论坛》2002,15(6):48-49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非营利组织快速增长,构成了多元社会中规模宏大且高度活跃的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力量,不仅对社会生活也对经济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面临各种困境。本文试图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困境及其对策作些探讨。一、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的财务困境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面…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监督。应当通过健全非营利组织财务法规、整合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来完善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监督;通过组建财务内部监督委员会、开展内部审计来强化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监督;通过加强监督主体的信息交流以促进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向出资人分配收益,但资金运动仍是贯穿组织各项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组织资金运动的每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如何评价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于组织利益相关者决策尤为重要。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应引起各方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早防范。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娟 《新东方》2006,(11):44-46
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会计学在政府和事业单位中的运用,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对其会计活动和会计方法具有重要影响,而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会计目标。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内容包括:谁是财务信息使用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财务报告能提供什么信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应转向“两级准则层、三个准则群”模式。与我国预算会计相对应的会计体系,在西方通常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或非企业机构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同企业一样,都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环节,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由此…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营利组织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营利组织政治参与是指非营利组织试图影响政府政策过程的活动。我国非营利组织政治参与中存在诸多需要协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要转变观念,并进行规制变革,从制度上支持和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政治;非营利组织要加强自身管理并不断完善其政治参与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国家这种社会单元内怎样理顺政府与各种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要与非营利组织建立良好关系,政府在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宗鸣 《中国民政》2013,527(2):48-48
财政部2005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出台以来,社会组织有了规范的财务核算和报告制度。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社会组织在财务管理上已逐步趋于规范,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和责任中心,收支的随意性较大。多部门监管与社会监管并存造成无监管局面等。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正处于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的时期。从非营利组织特征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全面管理和系统分析理论,分别从规范、战略和运作层面探讨了非营利组织的多维度管理。由于非营利组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作,因此各利益相关者的多目标博弈成为现代非营利组织面临的挑战,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实施多维度管理,可以实现其多重目标需求。最后,讨论了多维度管理对中国现代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结构的三大支柱,非营利组织成为解决社会问题必不可少的组织机制。本文选择了加拿大基洛纳市和我国北京市两个非营利组织的典型个案作为研究对象,从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环境、法制环境、组织架构、资源利用方式、与政府关系、具体运作机制等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状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日本国外务省的邀请,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吴忠泽博士为团长的中国民政部考察团一行6人于1999年2月23日至3月4日对日本进行了考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状况,基本达到了考察的预期目的。日本有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立法情况日本有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非常齐全,基本将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纳入了法律法规调整范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个体系的基础是日本的民法,在民法中,对公益法人(含财团法人、社团法人)的登记、管理等都作出了规范。除这些基本法律之外,国家还根据…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的角色、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的分析,全面论述了非营利组织在居家养老中的角色、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的优势,最后阐述了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外部监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岳堂 《求索》2007,(3):45-46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非营利组织在促进社会发展、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满足各种不同的社会需要、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存在较多的缺失。要保证非营利组织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构建完善的非营利组织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在福利社区化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国家直接干预社区福利和完全依赖市场提供服务带来的种种困境。构建合作型福利社区,要在合作机制上处理好政府、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间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支持、审批管理等方式扶持社区经济,也可以与非营利组织或社会志愿团体签订承包合同购买服务。文化福利社区的建设,应调查统计并重新规划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挖掘、利用好社区各类人才资源,应逐步建立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和福利社区经济人制度。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传统的非营利组织经济分析方法基础上,以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为切入点,从国际经验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证角度发现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外在一致性,最后提出关于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的四个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组织失灵:组织边界之模糊与清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顾学界对非营利组织失灵的研究和区分非营利组织失灵与非营利组织问题的基础上,厘清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从政府失灵到非营利组织失灵的逻辑,提出非营利组织失灵源自其组织自身固有且依靠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目前非营利组织失灵源自组织边界模糊化或越界、错位,其纠正只能依靠组织边界清晰来实现,有必要引入公共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并赋予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事》2008,(1):34-35
2007年。11月8~18日,省人事厅组织的“美国与加拿大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机制考察组”赴美国、加拿大进行了为期10天的工作考察。考察组先后考察了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温哥华公共图书馆等非营利组织,通过专题报告、交流讨论、现场参观等方式,考察组对美国、加拿大两圉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服务机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规范,包括诚实与信用两方面。首先,要求行为者“内诚于心”,在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中具有真实诚恳的主观意愿,进而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即“外信于人”,最后,通过行为而获得他人或社会的信任,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非营利组织诚信表现为组织的宗旨与职能是否得以实现,在实现组织宗旨的基础上,非营利组织才能提高社会公信度,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1998年,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中,政府财政拨款收入占53.55%,企业提供的资金占5.63%,公众捐赠的资金仅占2.18%[1],这表明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缺乏信任,不愿意进行捐助。我国…  相似文献   

19.
非营利组织的失灵是困扰我国公益事业发展一个重要因素,理论界对如何治理非营利组织的失灵做出了积极的探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失灵的治理进行了探索,认为加强强制性信息披露、激发自愿性信息披露、完善非营利领域的产品市场、筹资市场、管理者市场,实现三者的联动将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失灵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黄晖 《中国民政》2013,(10):47-47
随着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正迅猛发展壮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已逐步由行政手段的直接管理转向市场和法律手段的间接调控,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逐步形成.2005年,财政部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全面贯彻实施《民间非营利会计制度》,充分考虑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特性和业务特点,又尽可能借鉴了国际通行的惯例,既兼顾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对引导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