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队》2014,(10):1-1
历史廉政文化对反腐倡廉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这次来专程去了吕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这里是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乡。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同知、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  相似文献   

2.
正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  相似文献   

3.
廉政格言     
于谦字廷益,明洪武年间生于钱塘,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官至巡抚、兵部侍郎、兵部尚书。他为官正直无私,保卫北京战役胜利后,朝廷论功行赏,欲加封他为少保。于谦坚辞不受,他说:“京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请赏?”有个将军为讨好他,向皇帝推荐他的儿子为副千户(千户为一所的长官,统兵1120人)。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灿烂文明的一部分,许多菜肴都与历史上的名人有关,如宫保鸡丁、三杯鸡、无私藕等等,与美食一同流传下来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的清廉故事。丁宝桢: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是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创制的名菜。相传,他在山东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菜肴。丁宝桢一生为官清廉刚正、勇于担当。其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  相似文献   

5.
王崇古,明山西蒲州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七月,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又总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  相似文献   

6.
齐白石的画     
傅举有 《新湘评论》2004,(11):63-63
杨昌浚字石泉,清末湘乡人。青年时投湘军对抗太平军。后为左宗棠帮办军务,因功擢知县。历官浙江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署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调陕甘总督。后因事革职,未几卒。  相似文献   

7.
丁宝桢作为贵州历史上一位封疆大吏,为当时清王朝挺膺负责,功绩赫赫,其曾经参与镇压捻军起义、躬身于洋务运动、修复都江堰、整改吏治等,官至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封为太子少宝,实为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齐名的中兴名臣.而大多数当代文人都是从丁宝桢生平事宜予以描述,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从丁宝桢的领...  相似文献   

8.
正据《明史·王守仁传》与《王阳明全集》记载,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其二十八岁中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创立了“知行合一”“致良知”“亲民”的理论学说。其三十四世祖王羲之及历代先人皆为饱读诗书  相似文献   

9.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正当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战事孔急之际,应天卫百户范仑给万历皇帝上了一本奏折,提出“恪遵祖制”,贵州当与各省一样,对矿产和名马等土特产品实行专卖和课以赋税。万历皇帝采纳了范仑的建议,决定派内官监左监丞张庆“率原奏官民往黔照例征收。”圣旨下来“八番土民,嗷嗷一时;中外臣工,咋舌错愕。”中央和地方十几个大臣纷纷出面向皇帝进言,表示异议。从郭子章著《黔记》上看到,赫赫重量级的官员不少,有吏部尚书、都察院左御史、兵部尚书、户部给事中、贵州道御史等,还有贵州巡抚郭子章。 反对者的理由,荦荦大端…  相似文献   

10.
廉吏杨昌浚     
杨昌浚字石泉,清末湘乡人。青年时投湘军对抗太平军。后为左宗棠帮办军务,因功擢知县。历官浙江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署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调陕甘总督。后因事革职,未几卒。杨昌浚为官,能关心民瘼,劝课农桑,整顿风俗,惩办贪官污吏,为老百姓办实事。他修建了劝农台  相似文献   

11.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22):53-53
正贺长龄在清代道光年间出任贵州巡抚,历时九年,政绩卓异,备受推崇。最为突出者,一是督修地方志乘,一是琢育人才。贺长龄(1785-1848),字耦耕,号西涯,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历官学政、知府、道员、布政使、巡抚,直至总督,极富经济之才。他博览群书,工诗善文,精研理学,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12.
杜敦科 《党课参考》2020,(3):110-115
丁宝桢是晚清有名的廉吏。他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光绪二年(1876年)初,其长子丁体常被吏部以知府衔发往山西候补,先后署太原知府、蒲州知府、大同知府、潞安知府、山西河东道等职。其间,丁宝桢与长子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在家书中,首要内容是谈为官之道。他结合自己的从政经验,教导丁体常如何爱民养民、清正廉洁、勤于司政,使其成就一番功业。  相似文献   

13.
毛剑杰 《廉政瞭望》2014,(23):30-31
1781年,乾隆帝治下号称鼎盛的大清王朝,发生了一起举国震惊的重大贪腐窝案:时任浙江巡抚的王宜望.在甘肃布政使任上谎报灾情、私分救灾银事发落马,甘肃官场涉案者多达60余人。此案,朝廷最后查清王宜望伙同陕甘总督勒尔谨等人,共贪污赃银1000多万两,祸及官吏60余人,其中王宜望论斩,勒尔谨自裁,冒赈至两万银两以上者22人死罪。  相似文献   

14.
乾隆四十七年春,钱沣(字东注,云南昆明人。1781年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上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与布政使于易简:“吏治废驰,贪婪无厌,各州县库皆亏缺。”此疏直接触及到了当朝的权臣,立即震惊朝野。于是,乾隆谕令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工部右侍郎诺穆亲驰驿前往涿州、德州至江苏省一带按查,并指令钱沣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15.
应中国政府邀请,加拿大总督米夏埃尔·让7月3日至4日来四川成都参观访问。在川期间,总督参观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省博物院,并前往都江堰了解震后重建小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据说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鼻祖王羲之的后人。他在思想界、哲学界、文学界、书法界、教育界、政界和军界均有重大影响,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教,是与南宋理学家朱熹齐名的明代理学大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传习录》、《大学问》等著作传世。  相似文献   

17.
戒贪药     
戒贪药唐代名臣张说,字道济,洛阳人氏,曾官拜兵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左丞相。他积40余年做官之经验,凭17年修史之根底,以近70年人生之阅历,创作了《钱本草》,在这189个字的《钱本草》一文中,以钱喻药,谈药说病,分析精辟,蕴含哲理,形象地评说了对钱与...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3):124-124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功,推翻建文帝,登上了皇位。 第一次例行朝会时,朱棣对于即将到来的永乐新政信心满满,要求那些建文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彼时兵部尚书齐泰、大儒方孝孺等人因为与朱棣作对,刚刚被株连九族甚至十族,整个南京可谓充满了肃杀之气。大臣们噤若寒蝉,不敢多言。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有两个与宁夏有关的名将:一个是郭子仪,一个是赵良栋。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反,宁夏灵武郡太守郭子仪拥落汤鸡般的李亨在灵武继位,悲伤失落中苦苦挣扎的李亨授郭子仪为兵部尚书。郭子仪率以宁夏各族子弟为主力的朔方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3):84-84
陈寿,字本仁,明朝时人。原籍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