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意义理论在逻辑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义通常是指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它有好几种不同的含义。有的哲学家把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等同于该表达式的所指或者外延,有的哲学家把它理解为一个语言表达式所具有的涵义或者内涵,我这里取最广义的理解,即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既包括它所表达的涵义(内涵),又包括它所命名、所指示的对象(外延)。并且,语言表达式是指专名、通名、摹状词、语句等等。究竟什么是这些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应该如何处理它们?这些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的共同研究课题,许多当代著名哲学家为此倾注了相  相似文献   

2.
尽管哲学有很多分支,但是人生哲学(以伦理学为主)是其重要的部分,很多哲学家(如斯多葛派哲学家们、R·笛卡尔、B·斯宾诺莎等)认为它是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尽管哲学有很多功能,但是改良、指导、超度人生是其重要的功能,有些哲学家(如苏格拉底)甚至认为这是哲学...  相似文献   

3.
康宇 《长白学刊》2012,(6):5-11
中国现代哲学家具有浓厚的形上学情结。这种情结不仅来自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内在诉求和现代哲学家们自身的哲学理念,而且受到学者的学术经历、个性特征、社会主流意识作用、哲学发展自身历史规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正是由于哲学家们形上学情结的存在,中国哲学的近代走向与同期西方哲学的走向发生了分离。它使得中国哲学的发展在西方文化的冲击浪潮中,没有迷失自己的"本色",中国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由此得以维护。  相似文献   

4.
向来以崇高自许的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传统哲学家们以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见证着哲学的崇高,而现代哲学家们则以消解崇高、终结哲学为己任.马克思曾言:当真理的彼岸世界在现代哲学的批判声中消逝之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这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哲学何以可能并将以怎样的方式重拾崇高的失落?这将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读书     
《乡音》2014,(12):48-48
推荐书目:《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作者:林欣浩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主要内容: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  相似文献   

6.
荣虎只 《新东方》2007,(5):46-49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意义上,最初是指探究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的巨大部门,即哲学中的本体论。形而上学从古至今一直是哲学家们乐于津道的重大课题,这一传  相似文献   

7.
生活哲学的提出源于哲学家对以往的哲学的不满,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立场,和对某些哲学家的功利行为的反思。生活并非一眼望去便知,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虽坚持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但却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所提出的,从物质生产生活出发来理解生活和改造生活,才是科学认识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常欣 《人民论坛》2011,(12):174-175
生活哲学的提出源于哲学家对以往的哲学的不满,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立场,和对某些哲学家的功利行为的反思。生活并非一眼望去便知,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虽坚持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但却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所提出的,从物质生产生活出发来理解生活和改造生活,才是科学认识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不是科学,或者说能不能成为科学,目前在哲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申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论断,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肯定了哲学的科学性质和科学作用。这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把哲学作为科学来研究和建设,努力以建设自然科学为榜样、同时注意哲学的特点来建设哲学,那么,一个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将由中国的哲学家们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划分的逻辑矛盾按照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说法,思维和存在这个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阐述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据此把整个哲学家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第二方面是揭示思维(确切地说是指思维能力)能否认识存在(即整个物质世界)的问题。据此,在认识论上(狭义)又把哲学家划分为“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两大派别。几乎所有哲学教科书都认为,所有唯物主义哲  相似文献   

11.
从划界标准看科学中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是什么”成为了科学哲学的主要议题。为了解决科学哲学的这一根本性问题,科学哲学家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划界标准以图将形而上学这一幽灵从科学之中驱逐出去。然而,这些或宽或窄的科学划界标准却无法胜任此项任务,也解决不了“科学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分析可知,划界问题本身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而这些科学哲学家们试图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解决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循环悖论。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哲学的立脚点是社会主义何粹焜(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即将到来,哲学家们纷纷对“面向21世纪哲学发展的前景”提出预测。有人预言,21世纪哲学思维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以个人体验为主体的哲学转向宏观的类主体哲学。也有哲...  相似文献   

13.
哲学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朝 《求索》2007,(12):121-123
自从哲学由爱智慧的行动陷入了建立绝对的“真理体系”的歧途后,哲学就面临许多困惑,以至于造成今天哲学家园一片荒芜的局面。本文作者受罗素对哲学理解的启示,结合哲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得出:哲学是能够激发智慧的智慧,是能够激活思想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以往附加在哲学上的一些陈腐错误的观念进行了清理,要求还哲学以本来的面目,使哲学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是建立在价值、理性、主体间性等基础上的,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陷入了实证理性的间隙中.西方近代哲学倡导人文精神,但由于在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和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同时却受此影响,哲学家们最终把人的存在抽象化了.现代哲学家对人的精神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使人的本真的存在及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得到恢复,把人看做是完整的人,使人成为整个哲学的核心,使哲学永远给人类生存以终极关怀,真正实现哲学的人文转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常常被人们称为“实践转向”,他把哲学研究的视角从宇宙本体转向了人类世界,以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为中介去解决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更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寻求人类解放道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自由和尊严。这一转向的意义体现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中。要深刻把握这一革命性转换,就有必要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转向作一番深入的审视。传统哲学的困境:实践转向的动因古典哲学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哲学家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深刻,因而他…  相似文献   

16.
语言分析从弗雷格开始才真正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而涵义指称理论在其哲学思想中占有无可比拟的支配地位,自此语言哲学得以开创,探讨弗雷格语言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研究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的认识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不断克服认识中的片面性,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深人,人类的认识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一、西方哲学认识论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早在西方的古希腊哲学时期,哲学家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哲学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的最初形式是自然哲学,它的任务是揭示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的起源.所以,当时哲学家们是从自然界,即从客体人手来研究认识论问题的,侧重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系范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范畴在哲学史上被广泛地使用,但其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确立.人们仅限于探讨辩证法范畴的相互关系、规律和范畴之间的关系等具体关系,而没有将它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来加以研究.关系范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这一命题能否成立,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取决于它对人类实践和认识(包括哲学)活动是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广泛性,能被古今中外各个流派的哲学家们所应用和论证;再次,取决于它能否为人类的认识带来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岳霖(1896——1984)是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国际知名学者。湖南长沙人。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生写了《逻辑》(1935年版)、《论道》(1940年版)、《知识论》(1948年完稿、1983年出版)三部著作,主编了《形式逻辑》(1979年版)教材。还在国内外发表了几十篇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他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结合,应用逻辑分析方法于哲学研究之中,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他是中国现代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几位哲学家之一。他还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主要人物。总之,他为中国现代哲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  相似文献   

20.
(一)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大师。这位雅典哲学家是西方圣哲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二十岁投身子苏格拉底门下学习智慧,在苏格拉底被迫害至死后,他出亡海外,游历埃及和“大希腊”(即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博采各家之长,结识了毕达哥斯学派。大约在公元前387年左右,柏拉图回到雅典,在传奇英雄阿卡德米圣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