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现代宪政的产生与确立使人类社会的和谐从理想走向现实,也为社会和谐注入了新的内涵。从宪政的视角来看,和谐社会是理性和谐的社会、均衡和谐的社会、对立和谐的社会、动态和谐的社会、持久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搞好社会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社会和谐教育的功能与作用突出表现在对社会主体的导向、凝聚、化解、调控等方面.社会和谐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团结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生态优化教育等.社会和谐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坚持不断创新,当前要特别注意坚持社会和谐理论教育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相结合;坚持社会和谐教育与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相结合;坚持社会和谐教育与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政府和谐在社会和谐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它需要政府在自身和谐的基础上达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政府和谐为社会和谐的构建提供稳定的群众基础、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政府和谐要改变政府固有的行政理念和传统角色,建立法治型、服务型、诚信型、节约型和高效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社会和谐包含以下四个基本内容:宗教内部和谐、宗教之间和谐、宗教与社会和谐、政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发掘和谐资源,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宗教对话交流,保持和促进各宗教和睦相处;弘扬优良传统,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和谐政教关系,保持和促进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谐精神为灵魂,以“和而不同”为理论核心,能够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形态。和谐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都把整合社会力量、实现社会和谐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谐文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目标定位功能、人才培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美的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党内和谐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应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是,以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来促进社会公民之间的和谐;以党组织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以党政领导班子的和谐促进社会各层领导班子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需要构建一种社会主义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机制,使社会主义的性别关系最终实现和谐发展.其中,完善社会和谐运行机制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条件,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关键,开掘和确立女性主体性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国外在理解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社会公正、社会福利等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上产生出诸多重要理论,它们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坚实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团结既是一种社会结构状态,也是一种社会和谐状态;社会整合是社会和谐的实现过程和方式;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理念保证;社会福利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政策手段。国外的这些理论与政策实践,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期待与呼唤和谐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努力发挥政府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实现企业持续快速高效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国有企业的要求。构建和谐企业要着力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以企业自身的和谐推动石油行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和进步文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题,维护、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文明是政法机关的工作己任。在具体的公安工作中融入和谐发展的理念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使命,为和谐发展服务应该成为贯穿公安工作始终的追求目标。尽管禁吸戒毒工作只是公安政法工作或社会工作中的一个小点,但它对整个社会和谐的支撑作用却不容忽视,只有个人、家庭、单位、组织之间相互和谐了,才会有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家庭建设关系密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努力创造一套能够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即和谐的人际关系机制、合理的资源调配机制、健康的社会运行机制、稳固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和谐家庭则是要通过家庭成员身心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家庭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要和谐发展就必须减少社会内部的内耗,以使社会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减少社会内耗、增进社会和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社会矛盾缓冲器的作用、社会粘合剂的作用,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益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和谐社会,是以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简言之,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显然,构建这样一个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实现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各阶级、阶层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政党和谐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只有合理的阶层分化,才能促进阶层关系和社会和谐。阶层关系和谐与不和谐分别是社会公平与不公平的产物,而社会公平与不公平又直接是公共政策的产物。因此,要促进社会公平和阶层关系和谐,以至社会和谐,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遵循物质利益原则、公共性原则、阶层开放性原则、社会动态性原则和公众参与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