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志媛 《中国司法》2007,(10):84-86
一、《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出台的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实现司法鉴定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司法部于2007年8月7日公布了重新制定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以取代司法部2001年8月31日发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以下简称"试行通则"),这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了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活动,新制定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2005年9月30日公布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司法部出台的有关司法鉴定管理的又一个与人大《决定》相配套的重要规章。结合工作实践和思考,就新版《通则》及其相关内容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制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必要性及起草过程2005年10月起实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司法鉴定业务活动应当遵循的制度和规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司法部2001年制定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实施以来,在规范司法鉴定业务活动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决定》出台后,存在与《决定》不一致或不相适应的问  相似文献   

4.
霍宪丹 《中国司法》2007,(12):82-86
司法部于2007年8月7日发布了重新制定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这是继《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后,司法部出台的又一个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相配套的重要规章,是推动司法鉴定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重新制定的《通则》与2001年制定的原《通则》相比,不仅立法依据、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不同,而且在内容上作了较大调整和完善。一方面保留了原《通则》中行之有效的规定,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多年来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5.
信息之窗     
司法部印发《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司法部制定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该《通则》共分七章,分别为总则、回避、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实施(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司法鉴定人出庭和附则。《通则》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司法鉴定制度历来是诉讼程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值此《决定》施行五周年之际,笔者试从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角度,谈谈司法鉴定法律制度完善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禹 《中国司法》2005,(12):24-25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规定了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以及开展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的规范性要求,开启了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之大门。为配合《决定》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司法部作为司法鉴定的主管部门,经国务院批准,于2005年9月29日颁布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第95号令)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第96号令)。鉴于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采取的登记管理模式及《司法鉴定机构…  相似文献   

8.
司法鉴定程序是规范鉴定活动过程、确保鉴定公正性的重要制度.司法部于2007年制定发布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本文从制定目标、主要意义、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若干方面,对《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进行了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3):254-2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07号《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已经2007年7月18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证据科学》2007,14(3):I0014-I0016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已经2007年7月18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12.
自力救济,还是权利滥用?——评微软“黑屏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软对中国实施WGA和OGA计划,对使用盗版软件的用户采取了电脑黑屏和提醒标记的警告,此举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应.微软实施"黑屏计划"在技术上涉嫌窃取家庭用户隐私,妨害到个人安全和社会稳定,从法律上看不属于自力救济而是对知识产权的滥用.社会各方都应冷静思考,针对类似事件提出妥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刑"字的本义为残害肢体的肉刑,后来引申泛指刑罚."灋"字的本义是在神判之后令其离去、离开,亦即放逐."聿"、"律"本为一字,"聿"字有区分之义,引申为界限、标准等义,"律"字因此而被用为音律、法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学清  汪涌 《知识产权》2009,19(2):23-29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的避风港作为网络搜索服务商侵权责任的限制规则,目的本意在于限制网络搜索服务商可能面临的版权侵权赔偿责任.虽然立法为网络搜索服务商"进港"避风设定了条件与例外,但这并不是审查义务的设定规则与共同侵权判断规则.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避风港规则是正确适用的前提,从而避免将立法为网络搜索服务商提供的"避风港"异化为"风暴角",背离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5.
16.
吴锡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4,(1):104-107,128
陈思和先生提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世界性因素"的看法,对外来影响之"接受"的主流观念和方法形成了"颠覆性"挑战.然在本文的"误读"视域里,世界范围的文学与具有"世界性因素"的文学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确认"世界性因素"最顶级的平行关键词也许分别是:"先进性"、"同步"与"反响";将本土东西置于"他者"(Others)反应(而不是反映)的视野中来加以检视恐怕平等对话会有"质"的飞跃;锁定作家创作活动的"重力场"(弱作用)兴许不失为某些"影响"事实依据之困窘的合理解释;只要有利于我们自身文学的必然王国健康地向文学的自由王国迈进,就甭管张三李四来路的"比重"的如何.  相似文献   

17.
李兰英 《现代法学》2005,27(4):74-78
德国关于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合一论的主张与我国学者所提出的复合罪过的概念各有特定含义,“合一论”的罪过形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类型划分和观念为前提。复合罪过现象的原始含义不同于合一论。应该结合我国《刑法》分则的具体罪名来进行真正复合罪过形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判例法在中国的"可行"与"缓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拥军 《政治与法律》2006,4(6):141-146
判例法能弥补成文法之缺陷这一功用为我国引进判例法在理论上提供了可能性;司法解释自身的不足为我国引进判例法提供了现实上的可能性.但就我国现实来讲,阻碍它实行的因素也很多,与之配套的改革和社会心理的调整是必需的.因此判例法虽能实行,但不能"急行",只能"缓行",即只能以审慎的态度稳健地、循序渐进地、在不断地调试中推行.  相似文献   

19.
姜明安 《法学家》2004,(1):13-15
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重大措施.其中之一即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20.
“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端 《政法学刊》2001,18(4):34-36
"警察"与"公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警察"概念,既可以作名词用,又可以作动词用,指国家或政府中负责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职能的专门机构、人员力量及其职务行为或实践活动过程."公安"概念是一个状态名词,指"公共安全"或"公共安宁",表示社会秩序安宁的状态."公安"概念如果不加"人员"、"队伍"、"机关"、"工作"等主语词,就很难说是指"警察".从现代社会治安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我们必须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使用"治安"概念.我们在使用"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时,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处理好科学规范与使用习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