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永远不会忘记,40多年前在延安给朱总司令当警卫员的那段往事。在和朱总司令朝夕相处的5年多时间里,他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那可亲可敬的欢声笑语、一言一行,既代表着党和军队的形象,又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一生。第一次见面抗日前线的硝烟弥漫天地,救亡运动如火如茶,而延安的宝塔山下却依然是那样的平静1940年的金秋时节,我正在总政治部保卫部学习。一天上午,微风阵阵,金色的阳光洒满延河两岸,宜人的气候使人心旷神怕这时,我和学员们正一道走向学习的课堂,忽然被一位仪表堂堂的高个子军官拦住,他严肃而认真地向我宣布…  相似文献   

2.
我永远不会忘记,40多年前在延安给朱德总司令当警卫员的那段往事。 在和朱总司令朝夕相处的5年多的时间里,他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那可亲可敬的一言一行,既代表着我们党和军队的形象,又深深地影响着我这个普通战士的一生。 第一次见面 抗日前线的硝烟弥漫大地,救亡运  相似文献   

3.
我永远不会忘记,40多年前在延安给朱总司令当警卫员的那段往事。第一次见面1940年的金秋时节,我正在总政治部保卫部学习。一天上午,微风阵阵,金色的阳光洒满延河两岸,宜人的气候使人心旷神怡。这时,我和学员们一道正走向学习的课堂,忽然被一位仪表堂堂的高个子军官拦住,他严肃而认真地向我宣布了一道上级的命令:立即去朱总司令身边当警卫员。毫无思想准备的我,听到这突入其来的消息后,心怦怦乱跳,简直无法平静下来。当天夜里,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怎么也合不上眼睛,件件往事涌上心头。在旧社会里,穷人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被人瞧不起。红军解放了家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今年第四季度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大教育活动,七一前夕,我们组织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赴延安进行革命传统和“两个务必”的教育。在参观枣园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时,有两件看似细微的寻常小事,却使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一件是朱总司令居住的窑洞比毛主席的要宽敞漂亮。讲解员讲,当初是让毛主席住的,可他执意把这孔最好的窑洞让给了比自己大几岁的朱老总住。第二件是朱德同志的窑洞里摆有一套沙发,是当年斯大林送给毛主席而毛主席作为生日礼物又转送给朱老总的。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党的最高领…  相似文献   

5.
一件旧棉袄     
1940年秋,我来到朱德总司令身边当警卫员。寒冬来临,看到朱总司令老是穿着一件发白的补已旧棉袄,我感到不解。一些老战士说:“朱总司令那件旧棉袄,不知伴随他度过了多少个严冬。我们到他身边后,看他每个冬天都穿着它。”于是我决定给朱总司令换件新的,满以为只要生米煮成了熟饭,他就会默许。一天外出办事,凑巧遇上了后勤被服厂的曾主任,我便请他为总司令做件新棉袄。没过多久,新棉袄做好了。这天晚上,趁朱总司令稍闲的时候,我兴高采烈地将棉袄送去。这之前,我也反复想过,要有受批评的思想准备。果然不出所料。他一看我怀中的…  相似文献   

6.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抗战爆发前后给朱总司令当勤务员的那段往事。 在和朱总司令朝夕相处的3年时间里,他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那平凡而伟大的崇高形象,既是全军的统帅,又是普通的战士;他爱兵爱  相似文献   

7.
我永远不会忘记,40多年前在延安给朱总司令当警卫员的那段往事。 第一次见面 1940年的金秋时节,我在总政治部保卫部学习。一天上午,微风阵阵,金色的阳光洒满延河两岸,宜人的气候使人心旷神怡。我和学员们一道奔向学习的课堂时,忽然被一位仪表堂堂的高个子军官拦住,他  相似文献   

8.
延安寻梦     
治安  王芳 《党风建设》2001,(11):20-20,14
在我许许多多的经历中,有一件最为难忘和值得骄傲的事,那就是曾经去过延安。在那里,我看到了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看到了周总理当年纺线用过的纺车,看到了朱总司令开荒用过的锄头……  相似文献   

9.
往昔在延安,见过朱总司令。有数事虽寻常,而我却印象难忘。一日,同陈赓、聂鹤亭等数同志,由城北往城南,见朱总司令骑马自南而来,精神威武。陈赓说:“朱老总,年年四十七。他五十七岁了,你问他,他只说四十七。”待行近了,我们齐向总司令行军礼。陈赓说:“总司令,你身体好啊!”总司令说:“好,好。”陈赓问:“总司令。你今年几岁了?”总司令答:“四十七。”我们数人一齐笑了起来,齐声哄:“朱老总,年年四十七。”总司令也笑,说:“调皮!”策马而去。  相似文献   

10.
一条毛毯     
王小荣 《党史文汇》2001,(11):24-24
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中的朱德和周恩来的会客室里 ,陈列着一条伤痕累累的毛毯。毛毯上有一块约占总面积四分之一大小的白布大补丁 ,还有十几道用细针密线缝补过的刺刀洞。这条毛毯现在看起来已经很旧了 ,但它身上的补丁和刺刀洞却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起初 ,毛毯的主人是董振堂将军 ,参加红军后他发现朱德总司令和战士们用着一样单薄的被褥 ,想到朱总司令年龄大 ,身体不好 ,日夜为红军的建设操心 ,便将自己身边这条惟一的毛毯送给了朱总司令。朱老总带着这条毛毯 ,转战在中央根据地 ,跋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直带到延安。西…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37年春天从白区调到延安,进红军大学(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多次见到自己久仰的朱总司令.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朱总司令视察延安抗大三分校.1939年6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庆祝建校3周年纪念大会之后,副校长罗瑞卿率领抗大总校东渡黄河,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去办学校,在延安留下一部分学员和干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打了几个补钉的红色毛毯,别看它极为普通,却凝结着朱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的战斗情谊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当我在北京重见这件革命珍品时,往事一件件涌现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曾四次进出延安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1935年10月19日他经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参加了直罗镇及东征西进中的无数次战斗1937年9月随朱总司令出师抗日后中途三次回延安这里介绍的是他第二次回延安时发生的一件事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在...  相似文献   

14.
在党内生活中,朱老总是一名普通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又是人民的忠实朋友。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至今还在陕北流传。普通党员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掀起大生产运动,延安的男女老少都投入生产热潮之中。一天下午,朱总司令所在的党小组正在讨论生产计划。总司令的警卫员小李推门进来环顾了一下四周,问:“哎,同志们,今天开会,怎么忘记通知老总?”小组长好像怕人听见似的,压低声音说:“朱老总已经五十多岁了,怎么能给他分配任务?这回,不能让他知道。他的任务,我们大家包了。”“对。对。”同志们一致同意。朱老总不知怎么…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流传着毛泽东、朱德和农民杨步浩交往的佳话。要了解伟大领袖与普通农民的深情厚谊,先得从“代耕”说起。代耕在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加生产,而且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事被延安县川口区六乡石家畔农民杨步浩知道后,主动要求为毛主席、朱总司令代耕,每年代他们交一石小麦(300斤)。杨步浩为什么要为他们代耕呢?杨步浩老家是陕北横山县人,民国十八年(1929年)陕北遭了大旱灾,为了活命,全家背井离乡逃荒讨饭到延安县石家畔落户。父亲和两个女儿被活活饿死了,为葬父又背上了地主的驴打…  相似文献   

16.
1946年,延安。毛泽东同志为朱德总司令六十大寿题词;“人民的光荣。”周恩来同志发表热情洋溢的祝词:“亲爱的总司令,朱德同志:你的六十大寿,是全党的喜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你是那样平易近人,但又永远坚定不移,这正是你的伟大。对人民,你是那样亲切关怀,对敌人,你又是那样憎恶仇恨,这更是你的伟大……亲爱的总司令,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半个世纪过去了,朱老总离开我们也整整20个年头了。然而,共和国第一元帅风范长留闽西,万古相传!  相似文献   

17.
1 1938年,我作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代表晋西北青年奔赴延安,参加西北青年救国会。在那里我见到了朱老总,并听到了许多他爱兵如子的故事。 当时,延安生活既十分艰苦,又充满了生机,文体活动搞得很活跃。朱老总喜爱打篮球这项体育运动,但由于工作紧张,很少去球场打球。一次,朱老总和几个战士在篮下投球,许多人围着看。朱老总每投中一个球,围观的战士们便鼓掌叫好。这时一位刚到延安来的新战士看到这一情景,便跑上去抢过球,不客气地说:“这算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约我写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电影剧本,希望能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部转战太行山为主线进行创作,题目就叫《太行山上》。这个创意太好了!我欣然接受。朱德同志于1937年9月率八路军3个主力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40年4月奉命返回延安。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八路军多次痛歼日寇,创造了辉煌战绩。我想,如果能通过朱总司令将这些各具特色的战斗珠联起来,将会产生何等震撼人心、鼓舞观众的艺术效果啊!在文学剧本中,我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战例。其一为平型关大捷。这是八路军的…  相似文献   

19.
1940年5月31日至6月8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了延安。短短九天的延安之行,他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为共产党人培育和开创的官兵一致、军民一家、甘苦与共、同仇敌忾的一代新风所深深感动。说到官兵一致,可从陈嘉庚看朱总司令打篮球谈起。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夏季的一个星期日,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邀请我们全家到小南海游览,划船。中午到食堂里吃饭。我们刚坐下不久,就看到敬爱的朱德总司令身着白色布衬衣,同家人缓少进来。当他走到靠近我们的一个餐桌时,我们起立,向他躬身致敬,他微笑着点头并以手示意,让我们坐下。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拿来一大盘煮熟的鲜苞米,放在他们的饭桌上。朱总司令叫服务员拿几穗送到我们饭桌上,微笑着对张茜说:“这是我自己种的,请你和你的客人尝一尝,我种的南瓜尚未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