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旗  尤月城 《求知》2007,(12):17-18
“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个新提法、新概念,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的又一次理论深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一要求.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思路上要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引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各项事业建设;布局上要统筹安排,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重点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规则;难点是要抓好制度执行,强化组织、考核、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可通过变革制度、完善制度、督查制度和维护制度来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他指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的...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8,(9):22-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个历史性的成就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二是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四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它在党的重要文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目标,并将其载入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阐明了依法治国的具体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显而易见,十五大的这些重要阐述必定大大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7,(6):19-23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征程。法治政府的建设与法治政府伦理观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的良性互动,当促成政府法治水平与社会伦理及治政伦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新的动力;而二者的非良性互动,则会对双方的存在、变迁,产生恶劣的影响,乃至造成有害的后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进程中,必须特别提出伦理思想的创新发展问题,即,进一步大力弘扬、落实宣传已久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一步大力弘扬、落实业已宣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指导、考察法治政府的建设。立德与立法同行、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法治政府伦理抉择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破解“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驱动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做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9.
人治与法治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走人治之路还是走法治之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法治之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一条基本方针,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  相似文献   

10.
法治视野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 《理论探索》2006,(2):137-140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法治的缺失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为此,要通过完善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权力制约和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意味着中国正式迈入法治时代。法治时代与人治时代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其实就是理性精神。法治是对理性精神的弘扬,而人治更多体现的是感性,是个人的主观随意。法治所体现的理性精神正是哲学的基本精神。哲学是理性  相似文献   

12.
葛楠 《学理论》2015,(4):213-2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但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冲击着法治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法治信仰教育。文章对法治、法治信仰和法律信仰进行了阐释,提出了进行法治信仰教育需要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能放弃和放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法治信仰教育可以保证和促进法治建设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1)
<正>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部分时,有一处创新的点睛之笔。即强调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申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还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相似文献   

14.
丰仕琪 《求知》2014,(3):44-46
<正>法治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集中阐述,还特别提到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是对依法治国基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来临,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提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总结自身执政兴国的经验、借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教训、吸取人类一切文明发展成果的科学概括。江泽民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十五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就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举措,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及工作总抓手,“利益”是全民守法习惯自觉养成的内在逻辑。为此,要以“利益”为主线,从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环节引导全民自觉养成守法习惯,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书祥 《求知》2010,(12):9-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加强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推动依法治国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其作用的发挥,影响着人们的意识与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推动我国公民的法治自觉,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崇尚法治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9.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协调发展已成为法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建设,运用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去指导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实践。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包括遵守规则的法治意识、程序公正的法治思维、捍卫民主的价值理念、控制权力的法治要义、保护权利的文化取向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加强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使党规国法更好体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乔中国  李敏 《理论探索》2007,(3):148-150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的要求,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农村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精神文明的要求,是现代法治价值在农村的推广和延伸,同时也是建国以来我党农村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总之,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惟有加强法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