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间纠纷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做好调解工作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的发生,是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措施,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上半年,我们结合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活动,就北京市顺义区当前民间纠纷的特点、如何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把握...  相似文献   

2.
伴随民间金融交往的活跃,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明显增多.不服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纠纷审判结果而向检察机关进行申诉的案件数量也显著提高。总的来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即证据认定和法律适用。根据我们处理民间借贷纠纷申诉案件的经验.我们认为在民间借贷纠纷申诉案件中.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间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李长贵李绪军新形势下,由于种种原因,民间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认真研究它的特点、原因和规律,对于民间纠纷的有效预防、成功调处、防止激化,维护改革、发...  相似文献   

4.
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问题探讨周杰,周强自从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下称《条例》)提出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以后,理论界和司法机关对此颇有争议。1990年,司法部根据《条例》规定,发布了《民间纠纷处理办法》(下称《办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环境问题引起的环境纠纷越来越多,有的的环境纠纷甚至演变成社会冲突事件,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在我国历史文化中,人们之间的纠纷习惯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在解决新型环境纠纷时,民间调解同样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体现出了其特有的优势。环境纠纷的复杂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民间调解环境纠纷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是否涉入国家理性的视角来看,传统的社会纠纷解决模式可以化约为纠纷解决的国家理性模式和纠纷解决的民间理性模式两类。民间理性是相对国家理性而言的,其不仅不是粗俗落后的纠纷解决手段,相反,在当今中国民间社会,纠纷解决的民间理性方式具有特殊的合理性。在民间理性范畴内,传统民间法的内容得以扩大,民间理性为社会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提供更多的方式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乡村民间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呈上升趋势。随之而来,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滞后性、非规范性等问题逐渐显现,使纠纷不能合理及时地解决,造成群众集体上访,部分纠纷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经济的正常发展。本文基于此,在了解乡村民间纠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构想,以期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指的是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关系。其中出借方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借款人的主体可为自然人,也可为法人与其他组织。随着民间借贷的活跃大量涌现,附之而来的纠纷也日见增多。因此,研究处理这类纠纷,已成为我们的审判工作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民间借贷案件中各种争议颇多,本文就其利息纠纷浅谈以下见解。  相似文献   

9.
依法调解平息民间矛盾纠纷是司法所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有效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江苏省高淳县桠溪司法所在多年的调解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了“三个五”调解法,对提高调解员的工作能力,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勇 《法制与社会》2010,(36):96-101
由于民间借贷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人们之间诚信的缺失以及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增多等原因,民间借贷纠纷越演越烈。这一方面体现在纠纷产生的数量不断上升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纠纷的复杂程度逐渐增加。本文通过对江阴市人民法院滨江人民法庭(以下简称滨江法庭)自2006年至2008年期间审理的民间借贷案件进行调查研究,尝试得出民间借贷纠纷的成因以及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对策,以期减少民间借贷纠纷,正确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发挥民间借贷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当前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做好民间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工作,大连市中山区司法局对辖区内近年来的民间纠纷调解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当前城市社区内民间纠纷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纠纷发生的主体与以往不同,以往多是邻里和家庭,现在集中表现在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打工人员。二是纠纷产生的原因来自4个方面:首先是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管理相对不够完善,致使部分人员的养老工资、医疗待遇、组织文化生活得不到…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民间借贷大量存在,由此而导致的纠纷也不少。那么,民间借贷究竟应该注意什么?这里,向你介绍一些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3.
卢建军 《北方法学》2010,4(6):20-26
民间纠纷的解决影响到我国法治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解决民间纠纷应当根据现代法治的精神和理念,兼顾社会的复杂性和“地方知识”的特殊性,通过国家法和民间法的理性沟通实现二者在解决民间纠纷中的妥协、让步、合作与支持,建立起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4.
春杨 《法学研究》2011,(3):175-193
明清时期民间田土买卖盛行找价回赎之风,围绕着找价遭到拒绝或多次找价,在新旧业主之间引发了大量的纠纷乃至诉讼。依据徽州契约和州县官员办案手记等资料,可以看到田土找赎习俗和纠纷形成的原因,明清朝廷、地方官员及民间百姓针对找赎习俗的不同态度及州县官员解决找赎纠纷的依据和方式。虽然民间找赎习俗与国家律例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明清朝廷因时制宜,不断调整有关律例,地方官员在执法中灵活变通,充分考虑当地民情,这使得田土交易秩序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15.
试论婚约纠纷的处理杭正亚“婚约”纠纷在整个民间纠纷中一直占较大比例,并且呈上升趋势,对于这类纠纷的处理,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实践中做法也不统一,理论还缺乏深入研究。为了正确、及时、合法地处理这类纠纷,有必要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上的探讨,笔者就此谈...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11,(10):11-12
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民间纠纷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这决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民间纠纷的方式上有别于行政程序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2002,(12):51-5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人民调解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第三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山西省开展了以创“四无”,保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人民调解年”活动。2007年.开展了以化解重大民间纠纷,维护基层稳定,构建“和谐山西”为主题的“重大民间纠纷集中调处”活动。2008年,开展了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的“我为和谐做贡献”人民调解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拓展了调解领域,健全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整合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和人民调解组织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导致人际间关系的重新调整。由此引发的各类民间纠纷,从多角度折射出一些改革时期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为了掌握这一时期民间纠纷发展变化的规律,制定预防和调解民间纠纷的措施,我们对山东省1981—1990年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处理的各类民间纠纷作了以下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民调”──新形势下民间纠纷有效治理的新路子李长贵“大民调”即是成立“大民调”组织,扩大调解网络,坚持上下结合、专群结合,运用多种手段,对民间纠纷实施综合治理的新路子,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重大发展。根据潍坊市的经验,“大民调”需要抓好如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