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随着加入世贸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崛起,成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40余万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万余户,个体工商户36万余户,从业人员130余万人,仅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就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2%。  相似文献   

2.
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1999年以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30%左右,目前已占GDP的32%;全省共有私营企业14.5万户,个体工商户136.5万户,从业人员490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04.2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2%;去年,我省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8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4%,有的地方已达到5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年出口额2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到2006年底。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51亿元,10年增长了520.5%。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数字!重庆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撑起重庆市国民经济的半边天。直辖10年,正是重庆非公有制经济“雄起”的10年!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西宁市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市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168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已组建党组织的有159户,组建率达94、6%。  相似文献   

5.
肖智慧 《学习月刊》2013,(20):79-80
近.年来.利川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r速.目前.全市有市场主体1.92万户,非公经济人士近2万人,实现经济增加值16.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利川经济的重要支撑.非公经济人士成为利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荣昌地处成渝经济走廊,近年来经济发展活跃,发展速度加快。这主要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目前,荣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达2.26万个,其中私有企业517家,股份制企业27家,个体工商户2.15万户。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的75%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非公有制经济在荣昌的经济格局中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一组数字。近几年,在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对于曾经是计划经济色彩在全国最浓厚的老工业基地重庆来说,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占比达到60%,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令人欣喜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与国有经济齐头并进中实现赶超的,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说明重庆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越来越合理。但与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这一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总体来说,如果重庆能形成30%左右国资、50%左右民资、20%左右外资的格局,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会更牢实,速度、质量和效益会更有保障。要达到这一目标,重庆要继续做好“三轮驱动”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8.
刘志成 《奋斗》2012,(9):49-50
南岗区是最早被国家批准的民营科技示范区,良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非公企业涌入。截至2011年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总数达11053户,从业人员10.7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84.6亿元,经济总量已占全区GDP的57.2%,非公企业已经成为南岗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12年,南岗区抢抓基层组织建设年这一有利契机.准确把握非公企业在生成、发展和消亡等阶段的发展规律,科学构建了非公企业“建、管、转”党建工作新模式,从根本上将非公党建由“体外”运行变为“体内”运转,由“外因”促动变为“内因”需要,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非公有制经济42条”七大亮点:1.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2.非公有制经济将占全省GDP的35%以上;3.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条件;4.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递增20%左右;5.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担保机构;6.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7.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杨梅 《支部生活》2004,(2):16-17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了态势喜人、发展强劲的良好势头。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企业实力正逐步增强。截至2003年7月,全省共有个体工商户783425户,私营企业19342户,外商投资企业425户;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逐渐提高,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长值600.38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6.9%,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稳步而明显地提高;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数达165.2万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5%。  相似文献   

1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新农村到底是啥样?重庆离新农村还有多远?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重庆该如何建设新农村?……带着这些问号,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重庆新农村的足音吧!直辖以来,重庆农业农村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重庆农村建设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2004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10.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要求,差距更大、欠账更多。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赣州市实施3年工业强攻战略的关键之年。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小县,全南县近年来围绕打造“三地一城”和推进“四个全南”的奋斗目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一季度,全南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为85639.4万元、79634.3万元和1928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18%、10.67%和73.3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6%。围绕全南县如何走活推进新型工业化这盘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私营企业170万家,个体工商户2680多万户,从业人员约1.3亿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截至1999年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已有党员122万人,党组织3.35万个。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随着加入世贸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崛起,成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40余万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万余户,个体工商户36万余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08,(1):7-7
重庆2008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类。 经济发展方面:一是GDP增长12%,高于国家8%;的目标,低于2007年15.5%左右的实际增速。这样确定,既立足于重庆经济进入又好又快发展中长周期的基础,也体现了“加快“、“率先”的要求。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比2007年29%左右的实际增长低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徐永德 《当代党员》2009,(11):38-39
“西三角”经济区包括以成都、关中、重庆三大城市群为主体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14026万人,GDP总量2150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9%、10.6%、7.1%,占西音部地区的5.4%、38.4%、36.9名,人均GDP为15332元,是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条件较好、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张俊  吕宝成  韩龙腾 《奋斗》2010,(8):32-33
为什么七台河GDP增幅能够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为什么七台河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工资能够全省领跑?为什么全省民营企业纳税前十名就有三户七台河的企业?为什么七台河的非公经济能够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2.1%.成为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67亿元,比直辖前的1996年增长181.49%。2006年全市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3%。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做活流通,做大商贸,重庆商业正成为一匹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黑马。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海东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2001年底,全区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发展到1660户,从业人员3.5万人,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3094户,从业人员3.77万人。2001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总产值103177万元,向国家交纳税收4138万元。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也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企业党建》2013,(2):30-32
天津作为建国以来的老工业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工人阶级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市注册的民营企业已达18万户,非公有制企业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所吸纳的就业人口在全市的比例越来越大;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已达6900个,覆盖企业82923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总数达到52000多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为此,中共天津市委从战略高度始终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专门成立了中共天津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近日又下发了《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就如何抓紧抓实“两个覆盖”和“两支队伍”建设、发挥好“两个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意见,把贯彻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特点。现将《实施意见》节录发表,供各地各级党组织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