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云飞 《前线》2022,(5):30-33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大经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用党的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力,提高全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思想理论水平,确保广大党政干部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通过创新党内制度法规来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是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和国家前途的一件大事。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的相关论述,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可以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回顾和总结我们党70年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我们始终坚持正确思想的指引,发挥坚强领导的优势,大力进行制度设计,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面向世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大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世界各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21,(1)
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属性、党的本质属性以及全面从严治党显著成效的重大启示决定必然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我们坚定政治信仰,明确政治方向;发挥政治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净化政治生态。为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我们应当明确其重要地位、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规划、以问题导向落实落细、始终坚持制度与监督并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提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8条具体道路构成的。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  相似文献   

5.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立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作出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不仅是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尊崇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始终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既是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制度体系、推进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现实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全面立体推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深化理论认识,明确民主集中制作为党最大制度优势的根本地位;完善集体领导,巩固全党的集中统一;规范党内关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优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总结近几年的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以确立具体制度为根本保障,以严肃党内生活为首要抓手,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内容,以"关键少数"为关键主体、以强化执行监督为硬性约束。这些经验对新时代继续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耦合,是中国以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关键。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领导制度建设的历史依据、国家建设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治领导制度建设、以意识形态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思想领导制度建设、以"党组织嵌入"为方式推进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将党的全面领导原则贯穿于国家治理中。这些实践举措有助于在发挥政治领导本领中增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在优化党的领导机制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完善国家制度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深入分析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提出生态文明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以科学制度为保障,用科学方法来推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国家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即将成立。当前,对自然环境的生态服务价值缺少全面准确的量化及正确运用,影响了自然生态监管制度的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制度设计基于量化生态服务价值,而生态服务量化成果的集成不足、理论的基础不足、实践的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生态服务价值的量化,因此,成果的集成、理论与实践的完善是自然生态监管制度总体设计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弼 《共产党人》2020,(3):35-3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都强调,要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守好这一生命线,坚决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必须要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高度岀发,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宁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用制度体系守护绿水青山,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1.
张绍荣 《求实》2017,(1):22-29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制度优势和最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并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时代命题,这是基于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挑战的逻辑必然。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要义在于必须牢牢把握与时俱进的党的建设基本规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遵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战略;其实现路径在于形成以党章为总规矩,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严格党的作风建设和责任追究为总抓手的多维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总结。在四中全会《决定》总结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被列在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这个首位的优势,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论断的延伸和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理念,建立和不断完善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特色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从理论、实践以及现实三个维度认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刻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对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孙艳春  李冲 《奋斗》2023,(21):20-21
<正>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其重大原则。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决定着党的全面领导的本质和方向。因此,以党的建设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以不断提升党的政治建设质量为根本前提,注重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视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党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来把准政治方向,以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来强化政治领导,以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来夯实政治根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来净化政治生态,以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来提高政治能力,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来永葆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6.
韩融 《党课参考》2023,(Z2):68-9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专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9,(2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顶层设计上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明晰了定位、明确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生态文明制度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约束人们行为及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必须立足于现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5,(2):17-19
坚持把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作为建设美丽富饶湖南的重要抓手,着力发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用更大的力度、在更高的层次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使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正由试点向纵深全面推进,率先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